第六十六章縣尉
尚擔心今歲初開的鄉(xiāng)序招不滿人,但在吏試以后,這種擔憂轉瞬化為了烏有。
安夷境內,諸多百姓自發(fā)的帶著家中小兒,以入學識字。
這里面,以漢人家庭巨多。多數的夷人還處于觀望狀態(tài),因常居深山,其之對官吏認知較淺。
至少現階段,因語言等問題,吏者說話,遠不如夷人內部的長者說話。
但夷人對于漢話的接受程度還是可以的,每天都會有公吏在農余飯后,從簡單的詞匯開始,一點一點的傳授。
如今,只要你走在安夷的大街上,便不用擔心有太大的交流障礙。
語言、文化、教育,這便是劉釜努力促成安夷縣融合且扭成一股繩的三大大利器。
“令長,這是昨日縣吏統(tǒng)計的結果,本次考核,共有九人有瀆職之嫌,按照令長的吩咐,如今已被免職?!?p> “還有此乃縣鄉(xiāng)之所,截止昨日所統(tǒng)計之數據。
我鄉(xiāng)序和縣學,春日之招生,共收有千之名學子。
按照令之囑托,農忙之日,學子但可請假,以回家而幫之親屬務農。
另有歲之考試制度,也已下發(fā),只待實行。”
……
處于縣寺中央,嶄新的公舍之內,文童抱著厚厚的簡牘,即一絲不茍的開始了匯報。
見劉釜頷首,方會進行下一項。
“府君遣來的新任如何了?孫安可有消息傳來?”劉釜放下了筆,抬頭問道。
文童恭敬道:“新縣尉已至安夷縣城二十里外,今日看來是不能抵達了。
縣君為何如此隆重的迎接此人,不僅派出了孫安等我等縣吏,令還有太守為君配置的親衛(wèi)?!?p> 劉釜道:“既是同縣為吏,即為同僚,我與縣丞都派有人一路相隨,若是縣尉未若此,其不是不公平?!?p> 文童點點頭,縣君劉釜說的大有道理,但他總覺得,縣君沒有把話說完。
“莫不是如縣丞一般,這縣尉其實也是大有來頭?”
文童想起了上次之事,心中隱有懷疑。
但他還是一度的沉默,只是在腦中絕做回想,即把此事藏在心里。
這次來安夷就任的,當然不是一般人,此人便是鄧賢。
未來能受劉璋信任,鎮(zhèn)守重要之關口者,又豈是碌碌無為之輩?
鄧賢此番來安夷,也是別有一段因果。
根據已升任為縣地郡吏的嚴顏來信,這鄧賢本仕江州,可在抵任前,主動表示要來人人避之不及的安夷。
其之決定,在江州之地,可是引起了不小的浩動。因為,在這之前,鄧賢即被巴郡太守所舉。
巴郡太守雖在抗甘寧等人謀反之事,略有疏忽,并遭受了貶斥。
但卻并未影響到嚴鄧賢。鄧賢其實應該有更好的發(fā)展……
為何選擇安夷,一些相熟或者相識的人都有猜測。
此間鄧賢,大概率是仰慕“孝善者”劉釜,進而前來追隨的。
除此之外,似乎沒有更好的說法,畢竟如安夷這般地方,除了流民和夷人,當下生活在益州的真正蜀人們,尚無有半點其他想要在安夷生活的想法。
所謂窮山惡水,便說的是此等之地。人口的稀少,環(huán)境的險惡,使益州郡的此中邊緣之所,于秦漢以來,就未有設縣。
于此時的設立,便是專門安置夷人的,防止發(fā)生混亂。
故而,此事在郡府,乃至于大漢的中央朝廷,都會如此順利的通過。
安夷有商,多為官商,如以鹽吏為首,以敦促食鹽買賣者……此中行商確有負責宣傳的任務。
但無論蜀內蜀外之人,對于羊山多地的貧窮根深蒂固。
短時間內無以扭轉。
鄧賢自曉劉釜事多,他發(fā)現一個問題。只要安夷令長劉釜想要去做的事情,似乎沒有什么不會成功的。
“此中當以為人杰也!吾鄧賢如何不去見之!”
于是,從嚴顏無意識的閑談中,得知安夷縣尉有空缺時,他便決心來蜀地看看。
看看此中究竟是何人物?
而至安夷境內,鄧賢逐漸有些看不懂安夷縣了。
“此中之地如此陡峭,緣何要費勁力氣,修建一條同往山外的道路?”
“吾家令長說了,欲致富,先修路!”
“道路之畔,修筑這么的矮房如何?莫不是為本地夷人所居。咦!不對,怎還有陣陣惡臭,莫非汝等之出恭,皆于屋內乎?”
“勞縣尉知道,此乃是吾家令長專使人修建的茅舍,此中茅舍,不僅道路之畔會有,于吾安夷的縣郭城池之內皆有。是為解決行人的出恭所需,勿為惡臭所累。”
“那里怎會有讀書聲?所讀誦者,可是《急就篇》?這讀誦之聲如此巨大,莫不是有幾十人之巨?”
“好叫縣尉知曉,此地為吾四大鄉(xiāng)序之一,人數過百人?!?p> “百人?!安夷之民幾何?竟有如此之多的讀書者!他劉……縣君意欲何為?”
“讀書使人明智。縣君為本地之吏,他唯愿安息能走出更多的才良,勿為縣地所累,亦在之后,能為縣地造福。”
“如今春日臨近,我見之田地多有耕種,緣何獨此地有一肥沃之壤,而不耕種,縣君留之做何?”
“縣君以此,是有重用,便是為耕種。耕種之地,又為實驗,實驗者,優(yōu)良之種也!以便使縣民,乃至于蜀內蜀外的大漢之耕種百姓獲益?!?p> ……
鄧賢一走一問,及第二日到了縣郭之內,依然想是個好奇寶寶一樣,左看右看。
最終不得不感慨了一句:“縣君大才也!其之行徑有別于我等,但亦處處充滿了智慧。
吾與縣君共事,自當好生學習才是!
吾鄧賢,亦愿為縣君效力,共將安夷治理好?!?p> 興平二年,春。
這個平凡且又看似普通的一天,劉釜迎來了一個于史有名,主動來投的人。
鄧賢能為劉璋拜將,也不是沒有道理。
在之和劉釜相見,踏入正式工作的第二日,即表現出了非凡的治軍天賦。
在后之半個月的時間內,留守的奮勇軍之上下,對之律令無不服之。
劉釜則是感嘆,鄧賢來的還真是時候。
鄭度一走,鄧賢就幫他開練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