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回到南明當王爺

第七十章:海船和鳥銃【二更!求收藏!求推薦票!】

回到南明當王爺 魚窩 2261 2021-06-07 17:55:51

  時光似箭,不知不覺間,崇禎十六年四月已經過去了一半。

  開臺所需的大部分物資和人員都已經準備妥當。

  糧食、帳布、鐵料、銅料、帳布、農具、工具、綢緞、棉布、瓷器等等物資皆已經裝船。

  沈廷揚調撥了三艘福船和二十艘沙船給朱琳澤。

  針對沙船遠洋航行抗風浪能力差、速度慢的缺點,沈廷揚特地挑選出二十艘狀態(tài)最好的沙船,并對其進行加固,以增強沙船的抗風浪能力。

  至于速度慢,沈廷揚只能給這些沙船換上新的風帆,索爾建議沈廷揚在這些沙船的兩根桅桿之間加帆,以提高沙船在遠洋航行時的操控性,但被沈廷揚拒絕了。

  原因很簡單,就算裝了,這些水手沒學過怎么操控這種帆,裝了也沒用,沒必要浪費時間和精力。

  除了隨船物資外,所有船只總共可以搭載四千三百人。但這個月朱琳澤拗不過祁逢吉,又接收了一千六百名流民,所有出海人員總計為六千六百五十三人。

  還有兩千三百人的空缺只能等四個閩商的海船來填補,閩商的船隊三天后便能抵達崇明。

  想到三天后就要離開南京,朱琳澤的心情是復雜的,此去臺灣生死未卜,下一次回到南京這座城市,也不知道會是什么時候,南京城的城頭是否已經變換了大王旗。

  江風習習,朱琳澤佇立在福船甲板上,吹著涼爽的江風,望著浩浩蕩蕩地船隊以及船上岸邊正在為遠航作準備的忙碌人群。

  “開弓沒有回頭箭,此去臺灣兇險重重,你可想好了?”沈廷揚不知道什么時候也上了船,走到朱琳澤旁邊。

  朱琳澤和沈瑩成婚已經快三個月,沈廷揚也漸漸接受了朱琳澤這個郡王女婿。

  “原來是岳父,岳父大人不是要忙著督辦漕糧?今日如何有時間來看小婿?”

  由于沈廷揚海漕干得好,改漕船為戰(zhàn)船的差使干的好,崇禎讓沈廷揚負責總督漕運事宜兼巡撫淮安、揚州二府。這個位置本來是他的老對頭朱大典的,只是朱大典當時還多兼了鳳陽和瀘州兩地的巡撫。

  而朱大典因出身東林的巡按左旺上疏彈劾其“縱子交賊”而下獄,其證據(jù)不過是一本金華知縣徐調元不知道從哪里搞來的一本賊匪花名冊,而這本花名冊上正好有朱大典兒子的名字。

  朱大典就這么被莫名其妙治罪下獄了,但漕運總要有人管,因此崇禎還是想到了沈廷揚,讓沈廷揚負責總督漕運。

  “王爺這么叫我,我還真有點不習慣。”沈廷揚還沒習慣朱琳澤喊他岳丈。

  “那叫什么?沈撫臺?沈總督?”朱琳澤揶揄道。

  “越發(fā)奇怪了,王爺還是叫我岳丈吧?!鄙蛲P還是覺得叫岳丈更順耳,“我不是專門來看你的,我是專程來看沈瑩的,我把沈瑩托付給你了,到了臺灣好生照料她。”

  朱琳澤知道沈廷揚這是在嘴硬罷了,沈瑩成天膩歪在朱琳澤身邊,沈廷揚來看沈瑩不就也是來看他朱琳澤么。

  “不然岳丈勸勸她,讓她現(xiàn)在崇明住上一陣子?等竹塹那邊安置好后,我再回崇明接她過去?”朱琳澤說道。

  “你以為我沒勸過她?只是她脾氣比她爺爺還倔,誰都勸不動,非要跟著你一起去臺灣?!鄙蛲P白了朱琳澤一眼。

  “岳祖近來如何?”朱琳澤想起了沈鄘,將沈瑩從崇明接出來后,就再沒見過沈鄘。

  “不是很好,多年的頑疾了,吳醫(yī)師也給老爺子診斷過,只是老爺子的病連吳醫(yī)師這等神醫(yī)也束手無策?!鄙蛲P嘆了一口氣,接著對朱琳澤道,“吳醫(yī)師聽說你馬上就要去臺灣開臺,把一家老小全都從吳縣接到崇明,說他在崇明等你,他還讓我問問你,那個什么能夠一窺微觀世界的神器有沒有著落了?!?p>  朱琳澤為之汗顏,吳又可在瘟疫徹底被控制之后,第二天天不亮就偷偷摸摸地回吳縣老家,朱琳澤還沒來得及請吳又可吃一頓慶功宴。

  瘟疫能夠被控制,多虧了吳又可。沒想到吳又可這么執(zhí)著現(xiàn)在還對那個只存在于朱琳澤記憶中的顯微鏡念念不忘。

  “吳醫(yī)師將一家老小都帶到崇明等本王,難道他也要去臺灣?”朱琳澤眼睛一亮。

  “看著這陣仗的確是?!闭f著沈廷揚拿出三張面值一萬兩銀票給朱琳澤,“這是老爺子,也是我們沈家的一點心意,王爺拿到南京城的票號內換成現(xiàn)銀吧,開荒談何容易,需要用到銀錢的地方很多?!?p>  朱琳澤也不矯情,直接謝過沈廷揚,收下了這三張銀票。他現(xiàn)在賬面上能動用現(xiàn)銀只有三千多兩,朝廷只給他撥了三千石稻谷以作開臺只用,早先囤積稻米他也不敢賣。正是缺錢的時候,送上來的銀子哪里有不要的道理。

  有個有錢的老丈人,真好。

  送完銀票,沈廷揚又和朱琳澤聊了幾句,隨即又去看望沈瑩。

  肖琦帶著幾個健壯的家丁,押著輛車遮的嚴嚴實實的車,向船上的朱琳澤招手。

  “肖僉事,別來無恙?!?p>  朱琳澤讓人將肖琦接上船,肖琦已經通過兵部武選清吏司的考校,升了個正四品的僉事。只是肖琦沒有錢孝敬那些貪得無厭的京官,也舍不得借京債,要是有錢,撈個從三品的指揮同知回來也是有可能的。

  “王爺此番要遠赴那個什么臺......臺......臺灣,肖某一介武夫無可相送,肖某知道王爺喜歡火器,就從附近的千戶所湊了兩百二十桿鳥銃相送。”升了官的肖琦,明顯比以前更自信了,“都是南京的同僚,這點面子他們還是會賣給肖某的,這些鳥銃在王爺?shù)氖掷锬苡懈蟮挠锰帯!?p>  當涂剿匪之時,朱琳澤所使用的主力部隊便是火銃手和弓箭手混合搭配的軍陣。

  弓箭手訓練成本高昂,肖琦沒有能力像朱琳澤那么豪橫,養(yǎng)五十多名精銳弓手,但火銃手肖琦還是有希望練一練的。

  “肖僉事的這份好意,本王領受了。”朱琳澤收下了肖琦送的這些鳥銃。

  從汝寧城帶出來的那批火銃,由于使用頻繁,已經報廢得只剩下二十多桿能用了。加上從烏青鎮(zhèn)買的那一百三十桿種子島鳥銃他也只有一百五十桿火銃,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有了肖琦送的這兩百二十桿鳥銃,他現(xiàn)在總共有三百五十桿鳥銃,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只是肖琦送的這些鳥銃做工和成色遠不如烏青鎮(zhèn)買的那批火銃。

  南京城的武庫三眼銃庫存倒是還有很多,不過朱琳澤連火繩槍都嫌落后,火門槍這種早就落伍的東西自然是瞧不上,白送他都不要。

  燧發(fā)火槍和線列步兵才是未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