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以太子之名
捆綁地越深,他們就越離不開自己,到時候就是想不做忠臣烈士都由不得他們自己了。
方以智是明末四公子,和侯方域并稱的文人,也是復(fù)社中人,不過他比侯方域可強的多了,早就中過進士,還做上了檢討這樣的官,不過也正因如此,他沉迷宦海,難以自拔。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官,所以朱慈烺才注意到了他,否則頂多讓方以智做個太子府門客,就像大多數(shù)復(fù)社文人們一樣。
侯方域和吳次尾聽到這個消息以后,沒有立刻回去,而是在朱慈烺的太子府中等了一會兒。
因為朱慈烺傳喚匠戶要給他們打造腰牌,以示他們的身份。
當天晚上,侯方域又和吳次尾將復(fù)社文人給召集了起來,將朱慈烺命人打造的腰牌給他們,還宣布了朱慈烺要給他們發(fā)放月俸的好消息。
在場的所有人很高興,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攀上了高枝,以后有朱慈烺的幫助,他們的仕途肯定會一飛沖天,每個人都將擁有美好的未來。
但是只有一個人悶悶不樂,不僅不喜悅,反而找到侯方域說“你們什么時候去太子府了?”
這個人就是方以智,昨天他沒有來參加宴席,所以不知道侯方域他們要效力太子的事情。
侯方域見方以智過來問了,趕緊對他解釋道“哦,方兄,是這樣的?!?p> 可是還不等侯方域?qū)⑦@件事情給解釋清楚,方以智就一把將他的腰牌還回侯方域的手中,說“我不管怎么樣,反正我不需要這個,還請候兄送回去吧。”
“這怎么行呢?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更何況腰牌都做好了,咱們復(fù)社文人都有,你怎么可以沒有呢?”侯方域不解道,這樣的好事方以智干嗎不接受呢。
他不知道方以智有他自己的理由,方以智覺得投靠朱慈烺是一件風險大于利益的事情,因為他是官場中人,對于政治上的情況比侯方域他們了解的多。
最后究竟誰能登上帝位,其實看的不是那一方的文人多,那一邊的嘴皮子厲害,還是要看有沒有軍隊的支持的。
只要有了軍隊,就算你的嘴巴能把死的說成活的,活的說成死的,把劍往你的脖子上一架,你再怎么厲害也就不敢說了。
而恰好,朱慈烺手上除了自己身邊的護軍,還有督師揚州的史可法以為,似乎什么都沒有。
“這我不管,總之我不愿參合政事,只想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狈揭灾且呀?jīng)決定了,無論侯方域他們怎么說都無法改變他的主意。
“我也勸你一句,天下間從來沒有捷徑,借助身外的力量,也一定會被身外的力量所反噬,你好自為之吧?!狈揭灾遣幌牒秃罘接蛩麄冞@些連官場都沒有進入的家伙多說了,轉(zhuǎn)身就走。
侯方域被他的舉動惹惱了,氣憤道“這該死的家伙,難道不知道如今是大明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嗎,我們應(yīng)該站出來幫助太子正統(tǒng)才是?!?p> 侯方域瞧不起方以智的舉動,本來還以為他和自己在些人一樣都是心中懷著正義的士人。
可是沒有想到一進入官場,方以智就只知道明哲保身,變得和一個官油子似的,侯方域覺得自己以前真是瞎了眼,竟然和這樣的人交好,他在心中暗自發(fā)誓,以后再也不要和方以智來往了。
吳次尾看到侯方域這副氣憤的樣子,趕緊過來安慰他道“候兄,不要為這樣的小人生氣,他自去做他的官,咱們卻做匡扶天下的忠臣。”
“是這個道理,不過匡扶天下不是耍嘴皮子,太子雖有賢才、大德、中興大明之能,只是苦于沒有名聲在外?!?p> “除了咱們這些毛遂自薦的人外,我看太子身邊幾乎沒有什么賢才輔佐,我有個想法,不知道你贊同不贊同?!焙罘接蛐闹杏幸粋€計謀。
“候兄請說?!眳谴挝舱f。
“我想要發(fā)動城中士人多寫頌揚太子賢德的文章,而后傳諸閭肆之中,或可為街頭巷尾之談,如此一來,滿城乃至天下,皆可知太子之名,屆時天下賢才、百姓一定贏糧景從,幫助太子,推翻昏庸無能的福王從那監(jiān)國之位上退下。”
侯方域長篇大論,其實無非是要為了朱慈烺傳播名聲,讓他得到比福王更好的名聲,從而得到更多的支持而已。
“好,這真是個好主意。”吳次尾雖然嘴上這么說,其實心底比侯方域想的更多。
他們復(fù)社文人這么一做,那就旗幟鮮明的表示要站在太子這一邊了,跟以前聲討聲討阮大鋮之流的小打小鬧完全不同。
但這沒有什么,人生路上總是有需要做出選擇的時候,關(guān)鍵的是,這樣做一定會得到朱慈烺很大的支持,因為他們是在為朱慈烺造勢,為他傳播名聲。
到時候無論朱慈烺愿意不愿意,都只能拿出真金白銀來支持他們,這樣就有他獲利的機會了,吳次尾平時喜歡小賭,又好逸惡勞,早就想找個路子撈錢了。
更不要說朱慈烺肯定會給他們權(quán)力,說不定以后讓他僅憑一個秀才的功名就能出入閣部呢,吳次尾心中竊喜。
侯方域和吳次尾這么一商量就決定開做,他們又寫了幾篇文章,聲討阮大鋮,還將當初天啟年間的閹黨,如今為了能夠再出來做官而攀附福王的官員們給點名痛罵了一頓。
不僅如此,還在街頭巷尾都張貼上他們寫出來印刷的文章,雖然彼時平民基本上都沒有文化,看不懂文章,可是大多數(shù)人還是能分辨出來人名的,還有好、壞、善、惡這樣的字眼。
而且他們還借助柳敬亭的關(guān)系,讓金陵城中的諸多說評書的人都來說他們編寫出來有著很強政治意味的評書。
本來這種事是沒有然敢做的,給了那寫說書人他們也不敢說,可是因為背后有朱慈烺撐腰,一個個膽子都大了起來。
最關(guān)鍵的是有柳敬亭做先鋒,說了幾天,見果然沒有官府的人來抓他,便一個個大著膽子說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