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臺負責網絡宣傳的某領導,有點頭疼地看著手里的這條信息,上面是關于哥德巴赫猜想被葉知津證明的消息。
但這個消息是葉知津的說法,并沒有經過官方認可。而他們作為國家臺,不像那些單純要流量的自媒體或小媒體,可以枉顧新聞的真實性,只追求眼球。他們代表權威和官方,不能隨意公布這種爆炸性的消息。
不過,關于葉知津回了郵件會去領克拉福德獎的事情,倒是可以馬上發(fā)!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的,也很有流量。二話不說,這件新聞立刻就安排上了,并且接地氣地附上了林若初拍的那張葉知津站在烤肉架旁邊的照片。
很快,國家臺的新聞網微博公眾號上就發(fā)布了一條微博“葉知津:我不愛錢,只愛科學!#青年數(shù)學家葉知津決定去領獎#記者從數(shù)學家葉知津本人處得到消息,之前閉關只為解決數(shù)學難題,現(xiàn)已告一段落,這才決定出發(fā)去瑞典領克拉福德獎……”
新聞網帶的話題是#青年數(shù)學家葉知津決定去領獎#,但后來沖上熱搜榜的話題卻變成了#葉知津:我不愛錢#。
“這波裝逼我給666”
“如果數(shù)學不是為了裝逼……”
“就現(xiàn)代發(fā)展方向而言,數(shù)學的研究就是裝逼,我宣布,葉逼王降世?!?p> “吾一生甚屌?!?p> “……”
是夜,燕大數(shù)院的張繼評的電話打了過來,手機持續(xù)亮著,手機的主人卻早已入睡。
第二天清晨3點,葉知津醒來,發(fā)現(xiàn)手機上有很多未接來電,他挑了熟悉的大佬回撥了過去。
最先回的就是張院士,因為對方昨天連打了他兩個電話。
正在睡夢中的張院士一臉懵逼的被電話鈴聲吵醒,他看了看時間,心想難道有什么意外情況?拿過電話接起來:“喂?發(fā)生什么事了?”
“我是葉知津,剛看到來電,老師昨天找我有什么事?”
“……”張繼評吸了口氣,“現(xiàn)在是凌晨3點?!?p> 葉知津感覺有點奇怪,但還是肯定地回:“嗯,現(xiàn)在是3點?!?p> 張繼評一臉的郁悶,但也沒精力批評葉知津的不懂事。對于一個肝起題來就閉門不出的天才,連克勞福德獎都說不領就不領的怪胎,難道他還能指望對方跟自己的學生一樣聽話懂事嗎?
他早就聽聞葉知津有時候凌晨就會去學校辦公室上班,沒想到今天讓他遇上了。
“就是昨天我看到了新聞,說你解決了一個數(shù)學難題,是什么難題?”
“哥德巴赫猜想?!?p> “哦,什……什么,哥德巴赫猜想?!”張老瞬間就不困了,“你真解出來了?不是去年底你回來才開的課題嗎?”
“嗯,是呀,論文稿已經投向《數(shù)學年刊》了?!?p> “能不能發(fā)我看看?!?p> “好的,我轉您郵箱?!?p> 張院士也不睡了,索性穿衣服起床去了書房,但是在掛掉電話之前,他又多說了一句:“小葉啊,給你提個建議,現(xiàn)在時間還略早,我覺得你回電話放在早上6點比較合適?!?p> “哦,好的?!比~知津也不是不能理解,雖然他自己每天睡夠6小時就可以了,但總是有很多要睡懶覺到六點七點甚至八點的人。
張院士的老伴也已經被吵醒,抱怨了一句:“你們搞數(shù)學的人都這么放蕩不羈嗎?”
“……”張院士表示這鍋他不背。
這個早上,接到葉知津電話并聽到他確定地表示自己已經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后,大家都沉默了。
上午十點,葉知津帶著學校硬給安排的助理登上了去瑞典的飛機,上機前,校領導拍了拍助理的肩膀,一副托孤的模樣,搞得對方誠惶誠恐。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官網上發(fā)布了一條消息,9月23號,頒獎典禮之后的學術交流會上,獲獎者葉知津將以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為主題做專題報告。
隨著這條消息擴散出去后,瞬間引爆了學術屆,關于這場報告的討論沖上了實時上升熱點。
關于報告的準備工作葉知津早已完成,他一貫以最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事情,從不掉以輕心。雖然他有九成九的把握自己是正確的,但還需要來自同行的認可。
一個數(shù)學猜想的證明并沒有標準答案,只要求邏輯自洽,他需要回應外界的質疑,解答外界的疑惑。
懷爾斯當年花了七年的時間,匯集了20世紀數(shù)論中所有的突破性工作,才證明了費馬大定理。他的證明有兩百頁,由六個世界頂尖的數(shù)學家獨立審核,最終得到了確認。
但因為這個證明用到了費馬根本沒聽說過的模形式、谷山—志村猜想、伽羅瓦群和科利瓦金—弗萊切方法,并且,懷爾斯的證明有兩百頁之多。因此也有很多著名數(shù)學家認為,一定有以十七世紀數(shù)學知識為基礎的簡潔巧妙地證明費馬大定理的方法。
從這個意義上說,費馬大定理仍沒有被完美解決。但即便如此,費馬定理也已經由猜測,變?yōu)槎ɡ砹恕?p> 葉知津對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能不能讓同行承認,使之從此變成哥德巴赫-葉定理,就看他能不能應對來自全世界同行的刁難了。
其實本來這個整理報告的工作可以丟給自己的博士生做,但很可惜,春季剛招的兩個博士生在數(shù)論這塊還沒跟上他的節(jié)奏,面對這篇論文,他們只能愛莫能助。
好在葉知津對于助手和帶的學生沒有特別高的要求,他們能做的話確實可以減輕一些他的負擔,不能做他自己也可以做。
在學術上,他不是一個怕麻煩的人。
……
……
此時的林若初已經結束了實習生活,回到了校園里。
最后一次她發(fā)給臺里的東西價值很高,受到了上頭大領導的肯定。由此她也拿到了一份蓋著公章評價為優(yōu)的實習證明,把沒有拿到這樣東西的李菲菲嫉妒得眼睛都紅了,要知道這可是能為之后的校招加分的。
現(xiàn)在整個校園里無論是不是數(shù)院的,都在流傳著葉知津的傳說。
哥德巴赫猜想啊,才23歲,如果被確定正確了,明年的菲爾茲獎是妥妥的了。那葉知津就將取代30歲拿獎的讓-皮埃爾·塞爾成為最年輕的菲爾茲獎獲得者,而且還是華國人拿的第一塊,想想就讓人激動。
先不說菲爾茲,他馬上就要拿到第一塊世界級的重量獎項了。
同為燕大人,大家與有榮焉啊。
連一向只關注娛樂圈和小說界的安心語都開始在寢室提及葉知津了,可知最近對方在燕大的紅火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