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1768戊子革命

第一章:泗州潛龍

1768戊子革命 0號機甲 2231 2021-06-04 17:19:24

  清,乾隆三十三年,春。

  “淮安米價幾何了?”

  “回東家的話,已是斗米二錢銀子了?!?p>  大運河的沙船上,朱朝先凝望著遠處曠野,出了半晌的神。

  接著,他叼在嘴里的煙槍一頓,眼中閃了閃光芒:“比起去年漲了不少吧?”

  侍奉他左右的長隨聞聲點頭稱是,眉目攢在了一起,擔(dān)憂道:“照這般下去,朝廷在西南的戰(zhàn)事若再打個幾年,咱們的日子怕是也不好過了。”

  “沒甚么不好過的,不過是多出些錢就是,再說明鏡去年秋闈不是已經(jīng)中舉?我傾盡家財上下打點,送他一路入京,縱使不能與那些王公貴胄相比,熬個幾年也能下放做個知縣。”

  “東家說的是,二少爺才華過人,此番入京東家便可高枕無憂了。”

  耳邊是長隨的附和和悠悠的船舶過水聲,朱朝先擺了擺手,讓其退下,自己一個人倚靠在船上,閉目回想起往事來。

  四年前,他穿越到這鬼地方,十全老人的康乾盛世,大清國最巔峰的安徽泗州。

  可笑的是,朱朝先的日子過的還算不錯,他穿越的這家地位還不低,高祖曾參與平定三藩之亂和統(tǒng)一臺灣,功其實沒立幾個,但是憑借圓滑的為人處世關(guān)系,以及用心孝敬,也在老家泗州混了個從五品的河營協(xié)辦守備。

  別看從五品的官不小,實則武官低人一等,更別提這官又不是世襲,到第二代時還能有個把總的小官當(dāng)當(dāng),第三代,也就是朱朝先的祖父輩時,已經(jīng)到了只掛一個外委把總的虛銜,每月領(lǐng)幾兩銀子的地步。

  好在朱朝先的父親有些手段,在乾隆十一年的時候,找到了川陜總督張廣泗的門路,參與平定了大小金川之亂。

  之后回鄉(xiāng)時,又上下打點,進了泗州販鹽領(lǐng)域。

  辛苦一二十年下來,這才有如今朱家在泗州的局面。

  而今朱父故去,朱朝先自然就扛起了朱家的擔(dān)子。

  好在這個老爹還算聰明,沒有再讓他們繼續(xù)走習(xí)武參軍這條路。

  想來應(yīng)該也是,朱朝先祖上好幾代都從事武職,但混到如今,要不是朱朝先他爹使勁撲騰,恐怕朱家再過個一二代就徹底敗落成小地主甚至是平頭老百姓了!

  這還沒有算家里萬一出個混賬敗家玩意的可能性呢。

  所以,朱朝先和朱朝越兩兄弟從小就是悶頭讀書,朱家為這兩兄弟請了整個江北地界都小有名氣的先生,來給他們啟蒙讀書。

  興許是祖上幾輩當(dāng)武人,終于攢下了點文氣,傳到朱朝先這一代的時候,祖墳冒青煙了。

  兩兄弟于乾隆二十八年雙雙得中秀才,時年朱朝先十八,朱朝越十五。

  這對于世代習(xí)武的朱家來說是一次提升,家族質(zhì)的提升!

  即便兩兄弟不能中得舉人,以秀才身份加上朱家原有的家業(yè),好好經(jīng)營,下一代再出秀才的概率就會大大提升。

  如此往復(fù),只要不出現(xiàn)大的意外,兩三代過后朱家就能成為泗州地界叫得上名號的書香門第了。

  不過事情發(fā)展的更加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乾隆三十二年,也就是朱朝越得中秀才四年后,他去江寧府參加了鄉(xiāng)試。注:1

  一朝中舉!

  舉人和秀才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乾隆二十年后的安徽秀才基本維持在一二千人左右。

  而這么些個秀才,每年出的舉人也只不過幾十個,少的時候甚至只有一二十人。

  可想而知,朱朝越在江寧中了舉人,對整個朱家的地位有多么巨大的提升。

  自那以后,朱家在泗州一飛沖天,就連平日里朱朝先去縣衙,那縣太爺也都是好言好語,生怕得罪了這位。

  至于朱朝先,他就沒這么幸運了,文采不及朱朝越,也因為是長子的緣故,從小一直是被朱父按照家主培養(yǎng)的。

  不過朱朝先也沒那個慢慢熬資歷的心思,穿越這幾年里,他干的最多的事就是不斷派人四處打探各地的消息。

  其中以川陜鄂豫交界的鄖陽山區(qū)為主。

  因為他記得,在大清國最鼎盛的時候,從這里爆發(fā)出了一場撼動小半個中國,致使?jié)M清由盛轉(zhuǎn)衰的起義。

  川楚白蓮教大起義!

  只可惜,幾年下來,朱朝先派出去的人并沒有找到白蓮教的駐地之類,甚至連白蓮教的影子都沒摸到。

  對此,朱朝先只能是表示遺憾,他并不知道白蓮教起義的具體年份,根據(jù)現(xiàn)有的信息來看,似乎大起義還在醞釀之中。

  既然外援無望,朱朝先就把重心放在了自己身上。

  從老爹那里繼承來的販鹽生意沒有停下,雖說兩淮鹽商被乾隆幾次下江南搞的元氣大傷,但對于朱家這種算不得鹽商巨鱷的中小鹽商來說,還是有的賺的,無非是多與少而已。

  不過單單只有販鹽生意,不及賺不了大錢,也不是很安全。

  別的不說,每任兩江總督上任,都會給一個數(shù)給兩淮鹽商,層層分攤下來,即使到朱家這個級別,每任總督也要上交千兩白銀才行。

  除此之外,江蘇巡撫,兩淮鹽運使,兩淮鹽政,漕運總督都是要打點的。

  這是大頭,至于下面的小頭,如走商途中的各路游擊,把總,以及各個山頭水寨的當(dāng)家的,哪個不給銀子能讓你安生的過去?

  朱家每年在打點各路閻王小鬼上的花銷,就占了毛利的六成還多!

  剩下的,那才是朱家自己的所得。

  所以,朱朝先穿越的時候,在泗州說得上名號的朱家,其實家底子并不豐厚,甚至可以說無比單薄。

  為了在這個封建社會還算舒坦的活下去,朱朝先折騰了很久,才依靠自己的記憶在鳳陽找到一處煤礦。

  那是他小時候經(jīng)常去的一個廢棄小煤礦,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被發(fā)現(xiàn)的,只不過沒開采多少年就挖完了,一直廢棄,陪伴了朱朝先小半個童年。

  煤礦不大,不過因為是淺層煤礦,所以開采起來不費勁,而且就在淮河岸邊,挖出來就能直接裝船順溜而下,走洪澤湖進長江,直入四通八達的運河網(wǎng)絡(luò)。

  憑借這么個淺層煤礦的開采,朱朝先獲利頗豐,要不然,就算朱朝越是文曲星下凡,沒有銀子打點,也休想考中舉人。

  亦是借著這個煤礦,朱朝先才深入到了兩淮的黑白兩道中。

  一整條淮河加上洪澤湖,高郵湖附近水域的土匪水賊,不說全都受過他的恩惠,但至少還沒有人不知道泗州朱朝先的名號。

  而在安徽,江蘇的官場上,朱朝先更是作為泗州鄉(xiāng)紳代表,兩淮鹽商巨鱷們的白手套頻頻出入各路官府衙門。

  自是數(shù)年經(jīng)營,今日初見成效。

  注1:乾隆三十二年并不是鄉(xiāng)試年,鄙人也沒有查到當(dāng)年清朝開恩科的資料,就暫且定為乾隆開了恩科,如果有讀者查閱到相關(guān)資料,可以發(fā)在評論區(qū),鄙人看到后會加以整改。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