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難免會有難過,孤獨的時候,雖然孤獨中能滋生出思想,難過時會迸發(fā)出咸咸的淚珠,但還是渴望有人陪伴,能融入集體,獲得尊重,實現(xiàn)自我價值,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過上幸福的生活。
而真正的幸福,大概就是尋常日子依舊,依舊有尋常日子。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說明了這一點。
需要層次有五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生理需要??諝?,陽光,呼吸,食物,這些是平日里不太會注意的,可起到的作用確實最大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話不假。
容易忽視的,卻是最珍貴的。
當空氣被污染了,才想起以前相框里的藍天白云;當生病難受,才發(fā)現(xiàn)能夠好好生活一天才是最幸福不過的事了??墒?,人是有欲望的,當生理需要滿足了,就有新的需要了。
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這層需要最好的現(xiàn)實反映就是買保險??释踩?,渴望幸福的日子能夠保持。
第三個層次是歸屬與愛的需要。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歸屬感,有不同的感受,但性質(zhì)是一樣的。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是一個社會人了,只是還沒升級。我們生活在群體中,在群體中成長,有時感到孤獨,是因為有了對比,才有了所謂的孤獨,若是一開始便是孤獨,那么孤獨也就不是孤獨了。
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尊重他人是自己對他人的尊重的需要的滿足,也是反映自己的品質(zhì)的方式;而尊重自己就是構(gòu)建自己的過程。尊重自己的想法,尊重自己的模樣,尊重自己的一切。
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存在于每一個人的,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滿足自己的需要的。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完成自己的使命,這都是自我實現(xiàn)。每個人的自我實現(xiàn)的方式不同,可目的是一樣的。
需要,是一種不平衡狀態(tài),要平衡這種狀態(tài),就要滿足需要,可需要的產(chǎn)生是循環(huán)的,滿足了前一個需要,后一個需要就接著產(chǎn)生了。我們在需要的推動之下,開始有所行為,從事一切活動。
當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被滿足了的時候,能夠有機會去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的時候,不要著急,因為我們已經(jīng)是在幸福之中了。
我們的生活看似不曾取悅于我們,可是我們已經(jīng)有機會去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的生活了,因為我們有一顆跳動的心,能呼吸的鼻,被喂飽的胃,還有繼續(xù)的生命。
幸福大概就是,依舊有尋常的日子可以過,有呼吸的機會,有解渴的水喝,有飽肚子的面包,還有一個溫暖的懷抱,一處安逸的小窩,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有就是能夠持續(xù)這樣過著這樣的生活。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幸福又是什么,哲學(xué)中有遺留的痕跡可以追尋。而每天過著的尋常日子是幸福的。
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