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這個職業(yè),只有到了工業(yè)時代,資本主義萌芽之后,才得到廣泛的重視,同時身份與地位才相應提高的。
在封建時代,統(tǒng)治階層認為商人逐利,品德敗壞,再加上商人本身是不生產(chǎn)價值的,所以就是下九流罷了。
士農(nóng)工商這句話可不是白說的,特別是到了戰(zhàn)亂年代,商人不僅地位低,生意也得不到保障。
哪怕是和平年代,衙門里隨便一個當差的過來,商店的老板都得笑臉相迎,例如鞋店這種,當差的進來隨便拿,然后轉(zhuǎn)頭就走,掌柜的不僅不敢攔,反而還得咬牙說一聲“歡迎下次再來”。
畢竟這個時代,當差的到青樓玩姑娘都是不給錢的,拿你幾雙鞋你還想要錢?店不想開了是吧?!
商人想在這個時代經(jīng)商,有一個官方背景的靠山是極為重要的,當然了,最有地位的是皇商,也就是背靠皇家的商人。
可惜現(xiàn)在大隋朝到處都在打仗,皇商也不好當了。
而對于晉陽的商人來說,最大的靠山當然就是李淵了,身為晉陽太守的李淵,不僅是這里的一把手,還擁有兵權,因此要是能跟李淵拉上關系,那在晉陽這里就可以安心做生意,不用擔心三天兩頭被大官小吏敲詐了。
因此在曾繼拋出李世民這張金字招牌后,許掌柜再無怨言,立刻就答應了下來。
當天回到李府后,曾繼將一份計劃書交給了李世民,李世民掃了計劃書的封面一眼。
“關于產(chǎn)業(yè)集群對國家實力的影響”
李世民抬頭看了曾繼一眼,沒有說話,隨后緩緩翻開計劃書,開始閱讀里面的內(nèi)容。
上萬字的計劃書,全都是用白話寫的,完全沒有知乎者也之類感嘆詞,別說是李世民了,就算是一個老農(nóng),只要有人將上面的字讀出來,他也能聽懂。
當然了,只是聽懂字面上的意思,至于說具體內(nèi)容,以及延展到現(xiàn)實中的意義,那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了。
而未來的唐太宗,如今的李二公子在讀完這篇白話文計劃書之后,內(nèi)心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好像很厲害的亞子”
“曾繼呀,你這個計劃書寫得不錯,就是書寫格式要改進一下,太白話了?!?p> “哈?”
曾繼一臉懵,他設想過李世民會大為震驚,又或者一臉疑惑,哪怕對方拍案而起,痛斥他寫得狗屁不通的情況都想過,可對方上來就說他書寫格式要改進,這是他完全沒想到的。
他當然知道自己的書寫格式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又或者說,上不了臺面。
畢竟這個時代都講究知乎者也,全員迷語人的。
他也想附庸風雅一番的,奈何做不到呀。
前世的曾繼雖然學過古文,但也只限于背幾句詩詞,以及朗讀《出師表》的水平,恐怕除了攻讀古文專業(yè)的文科生外,沒人會用文言文格式寫作文的。
而這一世的曾季就是個手工匠人而已,能寫一些常用字已經(jīng)讓他在一眾工匠中鶴立雞群了,用文言文寫信,那怕是在做夢。
就在曾繼內(nèi)心吐槽之時,李世民又開口了。
“你的這份計劃書寫得很有道理,就照著去做吧?!?p> “是,那我先告辭了?!?p> 眼看李世民端起了茶杯,曾繼知道對方在端茶送客,雖然還準備給李世民講解一番的,但現(xiàn)在看來只能先離開了。
出了院門,曾繼扭頭看了一眼。
“難道他沒看懂?不會吧,堂堂唐太宗,有實力爭千古一帝的人,不可能看不懂吧?不至于,應該不至于~~”
而此時被曾繼寄以厚望的李世民,是真的沒怎么看懂,為此,他甚至請出了自己的賢內(nèi)助長孫無垢出來一起研究。
這個時期的長孫無垢還不是皇后,自然還沒有后宮不得干政的忌諱,大大方方看過曾繼的計劃書之后,后者也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二郎,這份計劃書寫得很直白,直白到一般的老農(nóng)都能讀懂,而里面的內(nèi)容也沒什么深度,仿佛說了一些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粗看之下沒什么,但細讀之后卻總給我一種很有見地,很厲害的感覺,可就是不知道具體厲害在哪!”
“你也有這種感覺對吧?我也有啊,曾繼這小子,看樣子不只是個人才,還是個大才!算了,還是交給父親吧?!?p> 李世民只能拿著計劃書找到了李淵,李淵之前也收到了曾繼經(jīng)李世民之手,轉(zhuǎn)送過來的新式皮靴,這幾天幾乎天天穿著。
也因此,讓他深刻體會到了鞋帶與鞋舌的改動,對于一雙鞋有多么重大的意義。
本來他對于曾繼就很關注,如今再加上新靴子的加成,自然越發(fā)重視起曾繼來了。
在讀過計劃書之后,他同樣感到這很厲害,甚至還聯(lián)想到了幾處可以用來治理晉陽的方法,可既便是內(nèi)政天賦MX的李淵,也沒辦法完全看懂。
“去把武士彟找來。”
李忠趕緊去叫人,很快李淵手下幾大重臣之一的武士彟就到了。
這個武士彟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的親爹。
商賈出身的他,曾經(jīng)是大隋朝的大商人,甚至用皇商來形容都不過份,生意做得相當大,用家財萬貫來形容一點也不過份。
然而還是那句老話,在封建制度下,再大的商賈也不過是一盤菜而已。
就在一次木材生意中,武士彟不小心得罪了當時權傾朝野的楊素,差點被對方給整死。
最終付出了巨大代價,才保住一家老小的命。
經(jīng)此一役,武士彟深知商道根本無法通天,于是決定棄商從政。
正巧,趕往晉陽上任的李淵,有一天路過武士彟的家,對于這位唐國公,武士彟是萬分崇拜的,于是好酒好菜的伺候著,在酒宴上還旁敲側擊了一番,最終決定舉家投靠李淵,一起來晉陽當官。
而李淵早在前往晉陽時,其實就已經(jīng)準備造反了,而造反最重要的兩樣東西就是兵與錢了。
兵的話他必須到晉陽才能慢慢發(fā)展,但錢的話自然是對商人下手了,如今一看武士彟如此上道,自然不會客氣,直接就全面接收了。
由于武士彟是商賈出身,因此在投靠之后,李淵還是讓他負責商業(yè)方面的工作,有點類似晉陽城的財政部長。
如今曾繼這份計劃書,明顯是從商業(yè)入手的,因此李淵找來了自己手下最懂商業(yè)的武士彟,也就說得通了。
武士彟到了之后,先是粗略看了一遍計劃書,一開始還是面露輕視,可看了一遍后,表情立刻嚴肅了起來,又看了第二遍,這一回他看得很慢,而且邊看邊研究,一萬來字的計劃書,他足足看了半個小時!
最終,武士彟一拍大腿,發(fā)出清脆的響聲。
“奇才!簡直是曠世之奇才,唐公!寫出這份計劃書之人,簡直就是漢時之蕭何,三國之諸葛!請一定要把他引見給我,我有大把的問題想要請教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