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軒轅新明錄

第三十九章 月圓又是中秋夜

軒轅新明錄 林芫美 2500 2023-04-06 11:30:21

  堀田正俊和松平清武在南京住了好幾天,姜承志陪著他們游覽了秦淮河和紫金山,松平清武興致盎然,流連忘返,堀田正俊則顯得有些心不在焉。這也難怪,堀田正俊支持的德川綱吉沒能當(dāng)上幕府將軍,自己又被打發(fā)來大明充當(dāng)使臣,實際上就是暫時驅(qū)離權(quán)力中心,等回到江戶,想必又是另一番局面了。

  皇帝朱慈炤再也沒有提起過召見日本使臣的事情。毛淵明猜測,那是因為日本幕府將軍執(zhí)政的形態(tài)讓朱慈炤產(chǎn)生了不快,覺得自己也會像日本天皇那樣成為一個傀儡。當(dāng)然,毛淵明只能裝作不知道,既然皇帝不召見,所有禮儀性的事情就由招討大將軍鄭克臧出面。

  反倒是那幫遺臣官員們,又開始起勁,說日本使者沒有稱藩納貢,甚至沒有遞上國書,實在是藐視天朝上邦,不如予以斥退。毛淵明知道這些人一向如此,無事也要爭諫三分,不予理睬便是了。

  好在沒過幾天,就是中秋佳節(jié)?;实劾醒缯埲撼己褪构?jié),就算朱慈炤不出聲,堀田正俊和松平清武也在邀請之列。

  今年的中秋節(jié)特別早,按格里高利歷算只是9月7日,南京又是出了名的“火爐”,天氣顯得格外熱。在日本人的觀念里,中秋節(jié)已經(jīng)是秋涼的日子了,晚間需得穿上厚實的禮服才能參加中秋祭,但實際上大家都只穿單衣。堀田正俊和松平清武驚訝之余,也入鄉(xiāng)隨俗,只穿了單衣。

  宴會就在奉天殿前的廣場上進行。雖然奉天殿還沒有修復(fù),但殿前廣場已經(jīng)重新平整,損毀的磚面都換了新的?;实酆突屎蟆㈠鷭逶谥醒刖妥?,皇長子朱和尭已經(jīng)十四歲了,坐在了皇帝的左手邊,六歲的皇次子朱和?坐在哥哥的旁邊。四歲的公主朱紫薇和三歲的皇三子朱和圳還離不開母親,各自倚著母親坐著。

  晚宴并不鋪張奢華,先是群臣向皇帝恭賀中秋佳節(jié),然后是禮樂齊奏。朱慈炤特別喜歡童聲合唱《八月十五月兒圓》,每年中秋節(jié)都要求羽林苑孩子們演唱,今年恰好羽林苑還在杭州沒有搬過來,于是由教坊司的聲樂隊代替演唱。雖然成年人唱這首歌缺少一份兒童的稚趣,但教坊司聲樂隊的演唱水平更為專業(yè),給人以別樣的感受。

  禮樂奏罷,開席吃飯。中秋晚宴比較素淡,每桌都是皇帝賜給月餅、毛豆、芋艿和鴨子——一小碟鴨肉和一小碗鴨湯。

  朱慈炤看上去興致不錯,毛淵明于是趁機讓堀田正俊和松平清武向皇帝道賀。朱慈炤似乎也想通了,反正和日本人較勁也不會改變自己的現(xiàn)狀,倒不如和和氣氣地與兩位日本使者隨便說了幾句客套話。

  胡皇后對兩位日本使者非常有興趣,問起日本的風(fēng)俗,如何過中秋節(jié)等等。松平清武便回答說,日本人在中秋之夜也會賞月飲酒,所吃的食物有些與大明相同,比如毛豆和芋艿,也有不同的,比如栗子,但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月見團子。

  胡皇后不知道月見團子是什么東西,松平清武的通事又解釋不清,姜承志連忙走到皇后身邊說道,月見團子是一種用江米打制的團子,仿佛大明江南地區(qū)常見的青團。

  胡皇后一聽是與青團相仿,便笑著說自己也十分愛吃,可惜現(xiàn)在不是時候,若是日本使者春天再來,便能請他們吃青團。松平清武連忙表示感謝,也說希望有朝一日能請大明皇帝夫婦吃月見團子。

  朱慈炤也來了興致,問起日本文人在中秋佳節(jié),是否也會吟風(fēng)弄月。堀田正俊便答道,日本自隋唐以來,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文人大多喜好詩詞歌賦。

  朱慈炤于是又問,能不能吟一首日本人頌月的詩來聽聽。

  堀田正俊想了想,便念道:

  首を翹げて東天を望めば

  神は馳す奈良の辺

  三笠山頂の上

  思ふ又た皎月の円なるを

  姜承志聽完,覺得有些耳熟,再仔細一想,總算想起是哪一首了,于是朗聲翻譯道:

  翹首望東天,

  神馳奈良邊;

  三笠山頂上,

  思又皎月圓。

  “這詩是何人所作?叫什么題目?”朱慈炤聽完連連點頭,一臉期待地問道。

  “陛下,這詩是唐代日本人晁衡所作,叫作《望鄉(xiāng)》?!苯兄具B忙回答。

  “唐代日本人晁衡?我似未曾聽過?!?p>  朱慈炤這么一說,連同姜承志在內(nèi),幾名穿越者都感到有些奇怪。晁衡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日本遣唐留學(xué)生沒有之一,但皇帝居然不知道。姜承志仔細一想,又覺得可以理解,因為古代沒有普及義務(wù)教育,除了四書五經(jīng)之外,不存在人人都要讀的書,人人都要掌握的知識點。沒聽說過晁衡,并不影響科舉考試,自然也就無所謂知道不知道了,《儒林外史》中的范進,連東坡居士蘇軾都不知道,照樣可以中舉中進士,甚至外放一省之提學(xué)道,何況晁衡。

  不過皇帝既然有疑問,自然就要予以解答。姜承志于是款款說道:“晁衡是日本遣唐留學(xué)生,原名叫作阿倍仲麿,是古都奈良人。于開元年間隨遣唐使到長安留學(xué),學(xué)成之后在大唐朝廷任職幾十年,《望鄉(xiāng)》就是他思念家鄉(xiāng)時所作。晁衡五十多歲時乘船回國,結(jié)果遭遇臺風(fēng),飄零到安南地界,又輾轉(zhuǎn)回到長安,最后官至潞州大都督、北海郡開國公,死葬在大唐,也算是功成名就?!?p>  “哦?那晁衡豈不是與詩仙李白同處唐玄宗之時?他二人相識么?”

  “何止相識,實為摯友?!苯兄疽娭齑葹菖d味盎然,便再多作些介紹,“李白與晁衡相識多年,友情甚篤。晁衡離開長安回國,李白十分惋惜。等到晁衡的船遭遇海難,李白誤以為晁衡已死,又作詩志哀?!?p>  “真的?那也念來聽聽?!?p>  姜承志點了點頭,用中文和日文各吟了一遍:

  日本晁卿辭帝都,

  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

  白云愁色滿蒼梧。

  日本の晁卿帝都を辭し

  征帆一片蓬壷を遶る

  明月は帰らず碧海に沈み

  白雲(yún)愁色蒼梧に満つ

  “好,好!”朱慈炤顯然是非常高興,大聲稱贊。

  皇帝叫好,群臣自然是一片頌圣之聲。堀田正俊也大為感動,向姜承志說道:“在下之前也知道大唐詩仙李白,未想過他曾為阿倍仲麿寫過這么好的詩,實在是令人感慨?!?p>  “中日友好之邦,理當(dāng)如此?!?p>  “晁衡的詩有月,李白的詩也有月,今日中秋佳節(jié),豈不是十分應(yīng)景。”朱慈炤說著,伸手指向半空中的滿月,“諸臣工、日本尊使,與朕同飲了這一杯,致敬古人!”

  眾人連忙一齊舉杯,向皇帝敬酒,然后一飲而盡。

  “姜先生,當(dāng)年日本遣唐使前來大唐,從哪里登陸?”朱慈炤放下酒杯,又問道。

  “陛下,當(dāng)年的日本遣唐使,都是在揚州下船,然后換乘官船走運河前往長安的?!?p>  “這么說來,晁衡當(dāng)年也到過南京啰?”

  “這個我也不知確切,但以行程推測,晁衡至少到過江北岸的浦口?!?p>  “嗯嗯?!敝齑葹蔹c了點頭,又抬頭仰視空中的明月,豪氣地說道,“詩仙李白有詩云,’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朕看這一輪明月,想必也是當(dāng)年晁衡所見罷?!?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