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章 多個朋友多條路
“咳!”
楊釗輕咳一聲,干脆直接說出來,“亮哥兒和鮮于使君叔侄相稱,難道就沒有什么話、或是書信要托我轉(zhuǎn)達嗎?”
“哦——”鮮于亮終于反應過了,猛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對對對,三郎提醒的是!我差點就忘了。我家里正好有一封寫給二伯的信件,我回去后就差人送來,麻煩三郎代為轉(zhuǎn)送?!?p> “我跟亮哥兒是什么關系?這點小事,不值一提?!?p> “是是是,只要三郎看得起,往后我們哥倆便是親兄弟?!?p> “好?!?p> 楊釗笑著應下了。
今天的工夫總算沒有白費,有了鮮于亮的書信,那他在鮮于仲通眼里,也算個“親近”人了。
楊釗心情大好,又同鮮于亮說了些閑話,見時候差不多了,假裝咳了兩聲。
楊鉚早在屋外等得不耐煩,得到暗號后,抬步走了進來。
他端起茶壺給自己沖了一碗茶,順手幫楊釗和鮮于亮滿上:“你們兩個在屋里聊得好不熱鬧,只苦了我這個跑腿的,在外面等得好是辛苦。方才無聊,看到街面上有個買布的小娘子生得不錯,也不知道是哪家的,便想上去搭個話,解解悶,反倒被罵做‘流氓’,你們說說,天底下有像我這樣英俊的流氓么?”
“嘿嘿?!?p> 兩人配合著干笑了幾聲。
接下來便是一陣沉默,各自品茶。
鮮于亮這點眼力勁還是有的,忙借故告辭:“我家里還有點事,就不陪二位哥哥快活了,改日,改日再請哥哥們出來吃酒。”
“亮哥兒好走。”
楊釗、楊鉚二人也沒有挽留。
瞅著鮮于亮走遠了,楊鉚才轉(zhuǎn)向楊釗道:“三哥,就這樣放過這個雜毛了?”
“要不然呢,剁了他,然后我再亡命天涯,落草為寇?”
楊釗沒有將鮮于亮其實也只是個接盤俠的事實告訴楊鉚。
“嗯,三哥說得在理。”楊鉚沉吟著點了點頭。
“為了一個不知廉恥的娘們,不值當?!?p> “原應該這樣去想,我只是擔心三哥會想不開,所以才沒敢提出來?!?p> “有什么想不開的?他鮮于亮屋里頭的那幾個小娘們,三哥我也不是沒有碰過,本就是互不虧欠的事,沒必要揪著不放。”
“這倒是?!睏钽T嘿嘿壞笑起來,“還有個事沒跟三哥說,聽說你回新都后,鮮于亮府里那個蕓兒還專程托人來我這里打探消息,問你是不是真回來了,為什么回來了卻不去找她?這個小浪蹄子!對三哥你還挺癡情。三哥打算什么時候去啊,要不……把小九也帶上?”
楊釗狠了楊鉚一眼:“腿長在你自己身上,想去?你自己去?!?p> 楊鉚悻悻道:“我倒是真想去,可人家蕓兒只認得三郎,不認識我九哥,可惜了?!?p> “少貧嘴!”楊釗叫停了楊鉚的顧影自憐,“下午還有事沒?沒事的話,我們?nèi)グ讯爬掀呓谐鰜?,一塊吃酒。”
“這個主意好!走,我們現(xiàn)在就去縣衙?!?p> …………
杜鐵手正在衙門里值差,也沒甚要緊事,跟他手下的一幫不良人蹲在簽押房里磕瓜籽。
但衙門里也是有規(guī)矩的,不管有事沒事,不到寅正不得離開。
楊釗和楊鉚兩兄弟屬于閑人,便跟著一起磕瓜籽,等杜鐵手下差了再一起走。
只剩下他們?nèi)藭r,杜鐵手才打聽了鮮于亮的消息,得知楊釗不但放過了鮮于亮,還要將裴柔送給他,心里憤恨難平:
“這次算是便宜那個臭雜毛了!”
楊鉚拈起一顆瓜籽,緩緩道:“七哥,別嫌小九我多舌。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冤家少堵墻。三哥這事處理得再漂亮不過,既將此事靜悄悄地壓了下來,又讓鮮于亮從此感恩戴德,這才是大丈夫該有的手段,你呀,還得跟著我們?nèi)缍鄬W學?!?p> “就你歪理多!”
杜鐵手說不過楊鉚,但又不肯定認輸,硬著脖子回了句。
“瞧瞧,瞧瞧,這等濟世良言,他竟說是歪理?”
眼瞅著杜鐵手說不過就要上手,楊釗忙抓住了他的胳膊,壓了下來:“老七瞧不慣鮮于亮,想要收拾他,也不是不可以,但還得再等些時日?!?p> “還要等到什么時候?”杜鐵手不耐煩問。
“要等到他二伯仙逝,閬州鮮于氏一族再沒有人做高官。到了那個時候,你就能遂了心愿?!?p> “那可夠杜七哥等得了。”
楊鉚率先大笑起來。
杜鐵手也憤憤地盯著楊釗看:“楊三哥這不是在消遣我嘛!”
因為鮮于仲通時年才五十,雖家境富裕卻生活節(jié)制,身體保養(yǎng)得很好,沒個十來年是咽不了氣的。
而且此人深諳為官之道,官運亨通,廣交朋友,蜀地內(nèi)外、各界名流無不稱其名望,正是處在人生事業(yè)的巔峰期。
非但如此,鮮于仲通還教子有方。
大兒子鮮于昱和三兒子鮮于炅雙雙考中了進士科,這可是“五十少進士”的唐代進士,每科只取二、三十來人甚至更少,不是靠人數(shù)堆起來的宋明進士。
二兒子鮮于昊走的是武將途徑,現(xiàn)在京城十六衛(wèi)里當差。
所以就這樣一家子人,壓根就指望不到他們衰敗的那一天……
楊釗見玩笑開得差不多了,轉(zhuǎn)而正色道:“老七既然知道鮮于家勢大,又何苦要去與他們?yōu)殡y呢?自討苦吃的事,咱們不到迫不得已的時候,就別去干?!?p> 杜鐵手重重地點了下頭:“三哥教育得是?!?p> “好了,給你們說個正事吧。再過兩天,我便要去關內(nèi)赴任了,確切地說,是出任關內(nèi)道岐州府轄下扶風縣縣尉。”
“真的?”杜、楊二人喜道。
“嗯。”
去扶風縣任縣尉,這是楊釗在涼亭里便想好了決定。
而且他也不敢不去。
他身上的那份舉薦信,是鮮于仲通寫給扶風縣令的,屬于私人信件,交由他隨身攜帶。而真正的舉薦信,是鮮于仲通寫給朝廷的那封,早就發(fā)去了京師。
他要敢不去赴任,或是超出了規(guī)定期限,便是徹底得罪了鮮于仲通,也上了朝廷的黑名單。
當然也有人故意不去赴任,從而博取更大的名聲。但楊釗顯然不在這類隱士高人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