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章 帝國官場
門下侍中(即左相)、兼兵部尚書李適之又是另一種風度。
他身形碩長,喜穿寬袖長袍,舉止揮灑,渾身上下都散發(fā)出一股子灑脫不凡。
他身上呈現出來的,是這個時代的貴族們所共同追求的氣質。
這么說吧,如果帝國要對外宣傳,選擇一名官員并把他做為帝國的代言人,這名官員一定會是李適之,而非李林甫。
與李林甫的離群獨處不同,李適之似乎也更受官員們的追捧,每當李適之出現時,他身旁總圍了一群人,簇擁著他在中心位置上談笑風生。
兩位宰相的不同,也和他們的身世有一定關系。
兩人都是李唐皇室的宗親。
李林甫的五世祖是李淵的祖父李虎,所以只能算和李唐皇室勉強沾了一點親;而李適之的爺爺便是貞觀朝的太子李承乾,和李唐皇室的親族關系,就十分親近了。
反映在人生軌跡上,便是李適之的仕途一帆風順,可說是在星光大道上大步前進,絕非李林甫能比的。
楊釗很榮幸親眼見到了李適之的風范。
因為,就在他進入皇城的第三天,李適之身上的這種風范消失了。
楊釗親眼見到了那種突然而巨大的轉變,讓他印象深刻。
前一天,還是風光無二的李適之,僅僅過了一天,就變成了失魂落魄地走在空曠的皇城里的石板上。
圍在他身邊的人群也散了。
即便有官員想要上前來安慰,也被他嘆著氣擺了擺手,拒絕了。
原本碩長的身形此時被宮城吹來的風刮著,顯得那么的單薄,不堪一擊……
身處皇城兵曹營的楊釗第一時間得知了原因。
原來,李適之昨天興沖沖地去見了李隆基,告訴了他的重大發(fā)現:華山上有一座金礦,蘊藏豐富,只要能把它們給開采出來,國家就富裕了。
沒想到得到的李隆基的一通訓斥:華山上除了金礦,還有什么,你知道嗎?身為左相,說話怎么能如此欠考慮!以后再向我奏事,先與右相商議,右相同意再來奏請我。
這通訓斥,分明是告訴了李適之,也是告訴了朝中百官,李林甫仍然是朝堂中無可爭議的百官之首。
對李適之來說,他失掉的不僅是圣上的恩寵,還有他在朝堂中的威望。
而且,李適之身為皇室近親,私底下甚至能稱呼李隆基為“三兄”,這也是他一直引以為榮的。
可如今,也是他的“三兄”,給了他最沉重的當頭一棒。
他心里的支柱倒了……
戶部侍郎王鉷那日在興慶宮外已經見過,還是有幾分朝堂大員的風采,可到了這皇城之中,淹沒在茫茫的紫色三品大員中,一個戶部侍郎就顯得比較普通了。
可就仗著這么一個戶部侍郎的兄長,王銲就能在京城中橫行無忌,榮登“京中四郎”,也著實令人費解……
楊釗還見著了韋蘭、韋芝二人的兄長,刑部尚書韋堅。
韋堅與李林甫不和,這是滿朝皆知的。
兩人也不掩飾他們之間的不和,若是在朱雀門下撞見了,連象征性地行個禮或打聲招呼的工夫都省去了,各自頭別一邊、“目中無人”地走了。
楊釗也曾納悶過,韋堅也太膽大了吧,敢跟李林甫如此明目張膽地叫板?
韋承恩用一句話解釋:韋堅是太子的內兄。
楊釗當然知道太子妃韋氏是韋堅的親妹妹,也知道李林甫和太子之間有矛盾。
可他不知道的是,雙方的矛盾已經到了完全不需要掩飾的地步,直接昭示于朝野內外。
試想,在這種氛圍籠罩下的朝堂,哪里還有國家管理機構應有的樣子,分明已成了相互傾軋的黨爭的斗獸場。
其實,韋堅如今的這個刑部尚書的職務,也是新近提上來的。
他的上一個職務是御史中丞。
從正五品的御史中丞一躍成為正三品的刑部尚書,看似仕途上邁進了一大步,但這其實又是一招明升實降。
刑部尚書掌天下法典、刑獄,也算得是有一定實權了,可御史中丞雖品秩低,其權力卻實在是太大了。
按照帝國的慣例,由御史中丞升任各部尚書或侍郎的,往往也繼續(xù)領任御史中丞這個職務,輕易不能讓它從手里溜走。
御史臺糾察百官,專事彈劾,是懸掛在帝國內所有官員頭上的一把利劍,同時也是打擊異己的絕佳工具。
而御史臺內品秩最高的御史大夫一職已淪為虛銜,御史中丞便成為了御史臺內實際最高長官。
顯然,韋堅是被迫丟掉了御史中丞一職去“高升”刑部尚書的。
讓他丟掉御史中丞職務的,自然是李林甫。
自從韋堅任御史中丞后,李林甫就多方掣肘,并一直在勸說李隆基:韋堅勞苦功高,又是太子內兄,如此尊榮的身份,是不宜擔任一個五品官職的……
最終,李隆基同意了。
韋堅也在心里恨透了李林甫。
兩人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升級……
接任御史中丞的是楊慎矜。
單從這個職務變遷上來看,楊慎矜應當是李林甫一派的人了。
要不然李林甫也不會費力把韋堅拉下來,然后再把他推上去。
可有趣的地方在于,楊慎矜與李適之的私交甚密。
京城里有“飲中八仙人”之說,李白、賀知章、張旭等帝國極盡風流的人物都列在這份名單中,而其中職位最高的便是李適之。
李適之出身高貴,生活優(yōu)渥,喜歡風雅之事,不但善飲酒,而且常在府中大擺酒宴,請來了京城內最有名的藝妓助興,再邀請四方風流人物入府中聚飲。李適之還曾邀請過李林甫,不過被李林甫婉拒了。
楊慎矜便是李適之府上的??停洺o嫷悯笞?,便直接睡在了李府里。
所以,楊慎矜到底是哪一派的人?
反正楊釗是看不明白了。
當下吏部的職能被削減得厲害,戶部已儼然成為六部之首,可戶部尚書裴寬的日子卻并不好過。
一來,他和韋堅有表親關系,韋堅遭李林甫忌恨,多多少少也牽連了他。
他多年在地方上歷練,好不容易調回了京城,又被授予了戶部尚書的重任,正是大展宏圖時,卻無故遭遇到右相的猜忌,一身才干全無施展處。
二來,他有一個太過強勢的下屬——戶部侍郎王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