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東周五百年

29. 兩面三刀的申侯

東周五百年 湛兮若存 3020 2021-06-25 20:44:55

  鄭國有個大夫叫申侯,此時也跟著鄭伯隨齊伐楚,他這個人的履歷很值得說一說。他最早是在楚國當(dāng)官的,且很得楚文王的信任與愛重。但這個人貪財弄權(quán),口若懸河卻口蜜腹劍,得罪了不少人。楚文王臨死前,知道后人不能容他,于是送他白璧為資,讓他投奔別國以避難。

  于是這個申侯就投奔了當(dāng)時還在櫟城勵精圖治的鄭厲公子突,因他口才好又擅阿諛,鄭厲公十分寵信他,就如楚文王一般無二。及至厲公復(fù)國成功,便拜他為大夫。

  這時七國君臣接到了齊桓公班師的指令,陳國大夫轅濤涂來找申侯說:“軍隊如果從咱們陳國和鄭國回去,這一路上的糧食衣履都得我們兩國承擔(dān),那可不是個小數(shù)目,咱可承擔(dān)不起。不如建議向東從海路回齊,這樣就由徐國和莒國來供給了,你覺得怎么樣?”

  申侯點點頭:“這是個好法子,你試著說說看。”

  于是轅濤涂就向齊桓公進(jìn)言:“您北伐戎,南伐楚,假如以當(dāng)下的兵馬,使東夷諸國得以一見兵威,他們敢不奉朝稱臣嗎?”

  齊桓公想想也是,便同意大軍改由東路回齊。不一會兒,申侯求見,說:“大軍出征,必會勞民傷財。如今已師老力疲,如果取道于陳鄭,糧食給養(yǎng)都很方便。若走東面的海路,萬一東夷阻我歸途,則必有一戰(zhàn),到時怎么辦呢?轅大夫所說的,全只是為了他陳國著想的??!”

  桓公聞言大怒,命將轅濤涂拿下,還命鄭文公將虎牢之田賜給申侯以做獎賞。那可是鄭厲公助王復(fù)位,周天子親賜的土地,鄭文公哪里舍得?可畏于齊桓公的威勢,這地不得不給,可心里對齊桓與申侯已有怨懟之意。

  陳宣公那里再三為轅濤涂請罪,又是獻(xiàn)禮又是遣使的,齊桓公還是給了面子放了他。諸侯們各回本國。

  那邊楚成王見諸侯真的退了兵,又不想進(jìn)貢包茅了。屈完勸他:“不可做那失信之人!再說正因為我楚國不與周王朝來往,才讓那齊國有機(jī)可趁,坐上那方伯之位。如果咱們能與周王重修于好,則可與齊平起平坐了?!?p>  “可是,周王是王,孤也是王,怎么稱呼?”

  “不論爵位,只自稱遠(yuǎn)臣便是了?!?p>  這樣屈完帶著十車包茅與一些金帛之物,前往洛陽朝貢天子。周惠王大喜:“楚國都多久沒上過貢了,莫非是先王之靈保佑嗎?”于是親自告祭太廟,并賜予楚國胙肉。

  臨走時,周惠王拉著屈完的袖子說:“鎮(zhèn)爾南方,毋侵中國!”

  屈完剛走,齊桓公派的使臣隰朋就到了,特來匯報此次南征的戰(zhàn)況。辦完公事,隰朋請求見一見太子,惠王面有不悅。便命次子帶和太子鄭一同出見。

  隰朋當(dāng)時不露聲色,回到臨淄后對齊桓公說:“周室將亂矣!”

  “為何?”

  “周王長子名鄭,先王后姜氏所生,已立為太子。姜后薨后,次妃陳媯被立為繼后,生一子名帶。周王喜愛王子帶,呼他為太叔,有廢太子鄭而立太叔帶之意。主公您身為盟主,不能不管這件事?!?p>  桓公召管仲商議,管仲出一主意,讓齊桓公上表要求舉辦諸侯大會,共同拜見太子。這樣名份一定,周王再想廢立就難了。

  于是桓公一面?zhèn)飨T侯,明年夏共會首止,一面再派隰朋去洛陽,要求太子參會。周惠王當(dāng)然不愿太子鄭出會,但他又不敢得罪齊國,只好答應(yīng)了。

  第二年夏五月,齊,宋,魯,陳,衛(wèi),鄭,許,曹八國諸侯齊集于首止。太子姬鄭也來了,停駕于行宮。入夜,太子請齊桓公到行宮,誠懇告之太叔帶欲謀奪他東宮之位的事情。齊桓公安慰他:“小白定會與諸臣立下盟約,共同擁戴太子,太子勿憂!”

  八國諸侯聽了齊桓之命,也不敢歸國,每日里就在館舍,輪流置辦酒席宴請?zhí)蛹皬膶?,不覺已過夏六月。太子鄭覺得這樣太過,心中不安,想辭歸洛陽。齊桓公挽留道:“之所以讓太子留連于此,主要是想讓天子知道吾等愛戴太子,不忍相舍,也讓其他人不要有什么妄想?,F(xiàn)今大暑,等秋涼再送駕還朝罷?!庇谑菦Q定秋八月為歸期。

  周惠王在洛陽久不見太子回來,知道是齊侯推戴,心中十分不滿?;莺笈c太叔帶更是成天在他耳朵邊說太子的壞話,于是召太宰周公孔來見說:“齊侯名義上說是伐楚,實際上并未動楚國一兵一戈。現(xiàn)在楚人又進(jìn)貢又聽話,未見得不比齊國強(qiáng)。那個小白又率領(lǐng)諸侯擁留太子,一點不把孤王放在眼里。煩勞太宰通一密信給鄭伯,命他棄齊從楚,無負(fù)朕意!”

  宰孔大驚,勸阻說:“楚國之所以效順,也是齊國出力的結(jié)果。大王怎好棄齊國累世之舊好,而去遷就一個乍附蠻夷呢?”

  “鄭伯不離會,諸侯不散去,難保齊侯沒有什么圖謀?朕意已決,太宰不要說了。”

  周惠王手書一通璽書,親手封函,宰孔只好派人星夜送到還在首止的鄭伯手中。

  鄭文公開函,信上說:“子鄭違背父命,植黨樹私,不堪為嗣。朕意屬次子帶,叔父若能舍齊從楚,共輔少子,朕愿委國以聽!”

  鄭文公大喜:“吾先武公與莊公,世代為王朝卿士,領(lǐng)袖中原,先厲公也有助王復(fù)位之功,卻未得召用。現(xiàn)在周王獨有命于我,諸大夫應(yīng)賀我矣!”

  大夫孔叔諫曰:“齊國是因為要救援我鄭國才出兵伐楚的,如今咱們卻要反齊而事楚,這事不道德。再說擁立太子也是天下大義,主君不可以違背。”

  “聽從霸主不如聽從天子,而且天子不中意太子,寡人又何必去擁戴他?”

  “立嫡以長,是周祀綿延之要義。當(dāng)年,幽王愛伯服,桓王愛子克,莊王愛子頹,都沒有好下場。人心不附,身死無成。主公若不從大義,將來必會后悔!”

  正相持間,那個兩面三刀的申侯又跳了出來:“天子的命令誰敢違背?若跟著齊國就是違抗王命!咱們一走,諸侯們必心中生疑,盟約便散了。且太子在外結(jié)黨,太叔在內(nèi)營私,兩人誰成誰敗,還不好說呢。不如回國去靜觀其變?!?p>  鄭文公聽了申侯的,托言國中有事,不辭而走了。

  齊桓公大怒,馬上要帶著太子一齊去伐鄭了,管仲勸說:“鄭與周接壤,此必是周王那邊有人相誘。不過一人一國而已,不如趕緊歃血立盟為要。”

  于是七國諸侯登壇歃血為盟,卻唯獨不與太子鄭歃,意思是決不與太子為敵。大家共同宣誓:“凡我同盟,共翼王儲,匡靖王室。有背盟者,神明殛之!”

  太子鄭自是對各位諸侯千恩萬謝不止,次日與齊桓公灑淚而別。

  卻說楚成王聽說鄭伯逃會了,大喜:“吾得鄭矣!”立刻遣使暗通消息與申侯,想與鄭國重修舊好。這里嚴(yán)重懷疑這個申侯莫不是楚國的高級間諜,行跡著實可疑!

  鄭文公聽說諸侯們會盟后即將征討鄭國,正在猶豫間,申侯來慫恿了:“如今天下只有楚國能與齊國相匹敵了,何況還有天子之命?若主公不早作決斷,齊楚兩國都將為鄭國之仇敵,那怎么辦呢?”

  鄭文公被嚇到了,便派申侯前往楚國暗通款曲。

  周惠王十六年,齊桓公果然率領(lǐng)諸侯聯(lián)軍共同伐鄭,先把新密給圍了。這時申侯還在楚國,催著楚成王救援鄭國,令尹子文說:“召陵之役,許穆公死于軍中,齊侯對許國有所愧疚,多方照拂。如果我軍去討許,那諸侯聯(lián)軍必往相救,則鄭國之圍可解。”

  楚成王親率大軍前往征討許國,諸侯們果然放下鄭國去救援許國,楚國班師。那個申侯回鄭國后,自以為自己有大功于國,揚揚得意,指望鄭文公大大一個封賞。誰料鄭伯說虎牢之地,封給申侯已經(jīng)過了分,這次沒有任何爵賞。申侯心中失望,難免口出怨望之詞。

  次年春天,齊桓公又來征討鄭國了。那個陳國大夫轅濤涂還沒有忘記被申侯出賣的仇恨,給孔叔寫了一封信:“申侯前以國媚齊,獨擅虎牢之賞。今又以國媚楚,使子之君負(fù)德背義,自召干戈,禍及民社。必殺申侯,齊兵可不戰(zhàn)而罷?!?p>  讀了孔叔呈上來的信,鄭文公也深悔自己不聽孔叔的話,逃會不盟,給本國召來兩次兵禍,也深深恨上了申侯。于是把他召他指著鼻子罵道:“你說楚能抗齊,如今齊國兩次征伐,楚國的救兵在哪呢?”

  也不聽申侯申辯,教左右武士把他拖出去斬了,首級裝在木盒里,派孔叔送到齊營中以向桓公示好。小白素知孔叔是個賢臣,便準(zhǔn)了鄭國的和書。又要在寧母大合諸侯開會了,鄭文公還是怕周惠王會怪他不聽王命,便想派世子華代替自己參會。這又引出一段故事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