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鞅見孝公怒了,依舊不緊不慢地對答道:“琴瑟不調,必得改弦更張。不變法,難有大治。庶民百姓只會安于現(xiàn)狀,不顧百世之利。當年管仲相齊時,改革內政與軍令,將全國分為二十五鄉(xiāng),使四民各安其業(yè),盡改齊國舊制。這么做小民們心甘情愿嗎?到了改革成功,外敵盡服,民受其利,然后才知管仲為天下大才。”
孝公問:“你若有仲父之才,寡人也會舉國聽你的!但不知你有什么策略?”
“國不富則不可用兵,兵不強不能摧敵。若要富國必須增加田畝,想強兵必須勸民參戰(zhàn)。以重賞相誘,使人民趨之若騖;再以重罰相脅迫,人民心生畏懼。賞罰必信,政令必行,國家還不富強,不能夠?!?p> “太好了!這些寡人都能做到。”
“若要國家富強,必須任用專人,授以專權。若授予專權后又因為他人言語而三心二意,變法必行不通。”
“那是自然?!?p> 衛(wèi)鞅拱手請退,秦孝公挽留道:“寡人正想細細討教,怎的要走了?”
“請主公深思三日,若主意已決,臣才敢知無不言?!?p> 眼見衛(wèi)鞅出朝,景監(jiān)又上來責備了:“好不容易主公贊賞你的主張,不乘這個機會說完,又讓主公深思三日,你是想要挾君主嗎?”
“我看他主意未定,怕以后中途生變?!?p> 第二天,秦孝公就派人來召衛(wèi)鞅入宮,他婉言謝絕道:“臣已與主公說好,三日后才能相見?!?p> 景監(jiān)看著著急,勸他去,他說:“我與主公有約而失信,他日如何取信于主公?”
到了第三天,秦孝公早早派人駕馬車來迎接衛(wèi)鞅。一見面,秦孝公又是賜座,又是討教,十分謙恭。衛(wèi)鞅這才將自己準備如何實行變法的措施一一闡述,君臣一問一答,一連三天三夜,秦孝公毫無倦意。馬上拜衛(wèi)鞅為左庶長,賜黃金五百鎰。
秦孝公曉諭群臣:“今后國政,悉聽左庶長施行。有違抗者,與逆旨同!”
衛(wèi)鞅將變法的條款一一與秦孝公商定后,想著就這么張掛出去,只怕人民不信。于是找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立在南門外,下令說:“有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去,賞十金?!?p> 這事怪了,好好一根木頭,干嗎要從南門搬到北門去?還給這么多錢?百姓們都覺得其中有詐,沒人敢上手。衛(wèi)鞅見此情形,又將賞金增加到五十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一個人出來說:“秦法素無重賞,今忽有此令,必有計議??v不能得五十金,亦豈無薄賞?”
這人便扛起那根木頭,搬到北門去了,百姓們跟在后頭看熱鬧的不計其數(shù)。守吏飛告衛(wèi)鞅,他匆匆趕來,馬上發(fā)下五十金為賞,說:“我不會失信于民的?!?p> 人們相互傳說,都說左庶長令出必行。次日,衛(wèi)鞅這才將新法頒布出來,人們聚眾圍觀,無不吐舌。此時正是周顯王十年。
因為衛(wèi)鞅之后受封為商君,所以這次改革被稱為“商鞅變法”。這是戰(zhàn)國時期最深刻也是最成功的一次變法,直接賦予了秦國之后統(tǒng)一天下的實力。那么究竟有哪些措施呢?
一,定都:秦地最勝,無如咸陽,被山帶河,金城千里。今當遷都咸陽,永定王業(yè)。
二,建縣:凡境內村鎮(zhèn),悉并為縣。每縣設令丞一人,督行新法;不職者,輕重議罪。
三,辟土:凡郊外曠土,非車馬必由之途及田間阡陌,責令附近居民開墾成田。俟成熟之后,計步為畝,照常輸租。六尺為一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步過六尺為欺,沒田入官。
四,定賦:凡賦稅悉照畝起科,不用井田什一之制。凡田皆屬于官,百姓不得私尺寸。
五,本富:男耕女織,粟帛多者,謂之良民,免其一家之役;惰而貧者,沒為官家奴仆。棄灰于道,以惰農論;工商則重征之。民有二男,即令分異,各出丁錢;不分異者,一人出兩課。
六,勸戰(zhàn):官爵以軍功為敘,能斬一知者,即賞爵一級;退一步者即斬。功多者受上爵,車服任其華美不禁;無功者雖富室,止許布褐乘犢。宗室以車功多寡為親疏,戰(zhàn)而無功,削其屬籍,比于庶民。凡有私下爭斗者,不論曲直,并皆處斬。
七,禁奸:五家為保,十家相連,互相覺察。一家有過,九家同舉;不舉者,十家連坐,俱腰斬。能首奸者,與克敵同賞。告一奸,得爵一級;私匿罪人者,與罪人同??蜕崴奕?,務取文憑辨驗,無驗者不許容留。凡民一人有罪,并其室家沒官。
八,重令:政令既出,不問貴賤,一體遵行;有不遵者,戮以徇。
新法令一出,百姓們議論紛紛,有說好的,有說不好的。衛(wèi)鞅把議論的人全都捉到自己府中,斥責道:“你們聽到政令,只要奉行便是,說不好的是愚民,說好的是善媚之人。全都不是良民!”
于是把這些人全都發(fā)往邊境當戍卒去了。人民議論,貴族們更是反對。大夫甘龍,杜摯妄議新法,被貶為庶人。于是秦國境內,人們道路以目,不敢再說一句。
衛(wèi)鞅征調全國的民夫步卒,在咸陽城中修筑宮殿,準備擇日遷都。太子嬴駟不想離開雍城,說了許多新法的壞話。衛(wèi)鞅怒了:“法之所以不行,便是自上而犯的。太子是儲君,不能加刑;若赦免他又有違法令?!?p> 得到秦孝公的允準后,衛(wèi)鞅坐罪于太子的兩個師傅,太傅公子虔被施以劓鼻之刑,太師公孫賈被黥面(在臉上刺字)。百姓們都說:“太子違令,師傅都受刑,何況其他人呢?”
人心已定,衛(wèi)鞅選了個吉日,正式將遷都,雍城的百姓跟著遷居咸陽的有數(shù)千家。整個秦國分為三十一個縣,人民開墾荒地,增稅百余萬。衛(wèi)鞅有一次要渭水邊檢閱軍隊,一天便誅殺了七百多人,渭河水都變紅了。兩岸哭聲遍野,百姓們夜里做夢都在征戰(zhàn)。于是道不拾遺,國無盜賊,倉庫充盈,人民勇于出戰(zhàn),卻無民間私斗。
整個秦國被衛(wèi)鞅打造成了一個精準而無敵的戰(zhàn)爭機器。秦國的富強,天下無人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