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百骨刀之乾坤佩

第二百八十九章 泰山三

百骨刀之乾坤佩 祁陌魎 2722 2021-11-12 18:00:00

  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

  歷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fù)加的程度。

  皇帝的封禪活動和雄偉多姿的壯麗景色,歷代文化名人紛至泰山進(jìn)行詩文著述,留下了數(shù)以千計的詩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馬遷的《封禪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詩文,成為中國的傳世名篇;天貺殿的宋代壁畫、靈巖寺的宋代彩塑羅漢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國書法藝術(shù)之大成,真草隸篆各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畢至,是中國歷代書法及石刻藝術(shù)的博覽館。

  泰山文化遺產(chǎn)極為豐富,現(xiàn)存古遺址97處,古建筑群22處,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筑史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泰山是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圍就被人類所開發(fā),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便是佐證。再早還有5萬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遺存和40萬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遺存。戰(zhàn)國時期,沿泰山山脈直達(dá)黃海邊修筑了長約500千米的長城,今遺址猶存。泰山與孔子活動有關(guān)的景點有孔子登臨處坊、望吳圣跡坊、孔子小天下處、孔子廟、瞻魯臺、猛虎溝等。神山、文化寶庫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獨尊”的稱譽。它是政權(quán)的象征,成為一座神圣的山。

  泰山宗教發(fā)祥久遠(yuǎn),佛教于4世紀(jì)中期傳入泰山。后趙永寧二年(351年)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陰創(chuàng)建了朗公寺和靈巖寺。魏晉南北朝時期,泰山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寶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經(jīng)石峪是北齊人所刻的佛教經(jīng)典《金剛經(jīng)》。唐宋時,靈巖寺極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靈巖寺稱為天下“四絕”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戰(zhàn)國時就有方士隱居岱陰巖洞;秦漢后詞廟林立,現(xiàn)存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宮(龍泉觀)、碧霞祠、后石塢廟、元始天尊廟等。其中以王母池為最早,創(chuàng)建于東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響最大。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話傳說的發(fā)祥地。早在魏晉時期就建有王母池道觀。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環(huán)山路東首,古稱“群玉庵”,又名“瑤池”。三國魏曹植有“東過王母廬”的詩句,唐李白有“朝飲王母池”的吟詠。詩人王心鑒在《登岳》一詩中亦有:“優(yōu)游沐清風(fēng),騁懷嘯岱山。漢柏揖朝華,秦松別暮煙。云海洗心塵,天路褪狂狷。由來訪勝境,乾坤此為巔?!钡脑娋滟澲?。

  關(guān)于這泰山的神話傳說也有幾個,一為,盤古開天!

  盤古開天東岳為首天下名山無數(shù),歷代帝王和蕓蕓眾生何以獨尊東岳泰山呢?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剛分,有一個叫盤古的人生長在天地之間,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如此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他就這樣頂天立地生活著。經(jīng)過了漫長的一萬八千年,天極高,地極厚,盤古也長得極高,他呼吸的氣化作了風(fēng),他呼吸的聲音化作了雷鳴,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閃出道道藍(lán)光,這就是閃電,他高興時天空就變得艷陽晴和,他生氣時天空就變得陰雨連綿。后來盤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終于溘然長逝。剎那間巨人倒地,他的頭變成了東岳,腹變成了中岳,左臂變成了南岳,右臂變成了北岳,兩腳變成了西岳,眼睛變成了日月,毛發(fā)變成了草木,汗水變成了江河。因為盤古開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為人類祖先,他的頭部變成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其二為,東岳大帝!

  東岳大帝為泰山神,又稱泰山君、五岳君,排于玉清元宮之第二位,冠五岳之首。相傳為盤古王的第五代孫,它掌握人們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貴賤和官職,是萬物之始成地。自戰(zhàn)國至漢代,泰山始終是君主告成于天的封禪圣地。

  其三為,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認(rèn)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yīng)九州”,“統(tǒng)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

  至于碧霞元君的來歷,一說為黃帝所遣之玉女,一說為華山玉女。但一般作為泰山女神,為泰山神之女。

  另外,我曾經(jīng)在一本道門的雜談上看到了一些故事,也給你們說一說!

  奈何橋上道奈何,是非不渡忘川河。三生石前無對錯,望鄉(xiāng)臺邊會孟婆!

  這也不知道,是在什么時候流傳下來的一首詩!但是,所有人,都會想,人死之后去哪里?有人說去了奈何橋,有人說喝孟婆湯,有人說六道輪回…,其實這些答案都對,又都不對。

  在我看的這篇道門雜談這樣說道!東漢以前,咱們東方大地只有一個編制的神仙體系,那就是道教,掌管陰間的大神就是東岳大帝,陰間最高統(tǒng)治者。

  《后漢書。烏桓傳》:“人死則魂歸岱山也”,《三國志。管輅傳》:“輅謂其弟曰:“但恐至泰山治鬼,不得治生人”最晚在東漢時期中國古人就認(rèn)為人死魂歸泰山,泰山是治鬼之所。

  那么泰山的老大就是東岳大帝,如果把整個陰間比做一個公司的話,以東岳大帝為董事長的陰曹地府就是最大的本土企業(yè)。所有死去的人都的給陰曹地府打工。

  東漢時期又來了一家外企單位也就是佛教,來和道教一起共同開發(fā)市場,屬于合作競爭關(guān)系。

  《后漢書》卷八八:“世傳明帝夢見金人,長大,頂有光明,以問群臣?;蛟?‘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問佛道法。

  漢明帝劉莊做了一個“夢”,進(jìn)而派遣人前往西天竺。這一行人中途在大月氏國遇到兩個梵僧,一個叫做攝摩騰,一個叫做竺法蘭,還為這兩個高僧修建了白馬寺。外企進(jìn)入本地市場肯定會受到本土企業(yè)的反擊,佛道之間有了第一次斗法。

  正月十五,道門在白馬寺外“置三壇開二十四門”,褚善信、費齋才等人登壇做法,畫符念咒。

  佛門代表竺法蘭、攝魔騰兩人也在寺門外供奉佛舍利、佛像、佛經(jīng)等,同時擺置佛家七寶也就是所謂的金、銀、琉璃、珊瑚、硨磲、赤珠、瑪瑙等物。

  《法寶記》稱,褚善信等先施法,悲淚高唱:“胡神亂我東方,愿太上天尊,曉眾生得辨真?zhèn)?!”之后念咒一通。沒想到符咒起火,反把供奉的《道德經(jīng)》給燒了。

  道士們訝異萬分,前后登壇做法。原先飛天入地的飛不了,原先能隱形的藏不了,原先能入水火的被火燒了屁股,原先能念禁咒的也不管用。種種法術(shù),無一應(yīng)驗。道門領(lǐng)袖褚善信當(dāng)場悶絕。

  恰此時,佛舍利放五色光明,旋環(huán)如蓋,照射大眾,甚至蓋過日光。天竺法師攝魔騰坐在虛空中說法,天雨曼陀羅花。竺法蘭梵音贊嘆,宛如天籟。

  當(dāng)然這是佛經(jīng)里的記載肯定是宣揚佛法無邊的,結(jié)果確實是本土企業(yè)道門敗了,外來企業(yè)佛門在華夏大地站穩(wěn)了腳跟。

  佛教的神仙自然隨著信眾的增加打入東方的信仰市場,這里咱們花開千朵僅表一只,掌管地獄的佛教菩薩,外企董事長-地藏王菩薩,華麗登場。

  地藏董事長有一個企業(yè)愿景:渡盡地獄中受苦之人。有一句婦孺皆知的名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絕對的威武霸氣,一股霸道總裁的感覺油然而生!

  從這時起兩大陰間集團企業(yè)。為了方便區(qū)分咱們暫且稱為地府-道教和冥宮-佛教,在東方大地拉開了兩強并立的帷幕。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