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趙元勛

第八章 談話

大趙元勛 無語道尊 2068 2021-06-19 17:00:00

  如此一來,陳謙面臨的選擇自然就不多了。

  現(xiàn)在他的目標放在了爵位上。

  因為他到現(xiàn)在還是一介布衣,連最低等的爵位都沒有。

  雖未明文規(guī)定,但大家其實都明白。

  連爵位都沒有的人,基本上就只能當一輩子嗇夫那樣的小吏了。

  這就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慣例!

  大趙國爵位二十等,用的就是秦漢那一套。

  想要獲得爵位的話,要么有戰(zhàn)功,要么,有其他的功績。

  像陳謙老爹是有爵位的,而且已經(jīng)是到了第五等的大夫,這是用戰(zhàn)功換來的。

  遺憾的是,在這一點上面,大趙國倒沒有繼承秦漢制度!

  因為,它不允許將士戰(zhàn)死之后把這爵位傳給兒子。

  否則,今天的陳謙就不必傷腦筋去獲取爵位了。

  除了戰(zhàn)功,一般人要想獲得爵位,也可以通過納粟,也就是交糧食給官府來獲得。

  還有捐錢、上交馬匹或牛羊都可以。

  當然,這個東西是有數(shù)量的,不是量大的話,那還是洗洗睡吧。

  相對而言,對陳謙最現(xiàn)實的,就是納粟和捐錢了。

  但說到底這就是一回事,因為只要有錢的話,無論是納粟還是捐錢都是一樣。

  問題是他沒錢?。?p>  真正是窮的叮當響的人!

  陳謙也曾想過經(jīng)商,以他的見識,想要賺點錢應該不難。

  但這個想法一出現(xiàn),就被他給直接否決了。

  一來,是因為生意做小了來錢慢,不劃算。

  二來,生意如果做大了,自己卻有錢無勢的話,遲早被眼紅的人給生吞了。

  尤其是如今商人地位低下,動不動就被朝廷征發(fā)去戍邊打仗,家破人亡乃常有之事,未免太危險了一點。

  所以,想來想去,他決定還是走傳統(tǒng)的耕讀之路。

  只要干得好了,糧食豐收了,錢也就有了,一切自然不在話下。

  更何況,以耕讀為本,還能夠得到一個非常好的名聲不是。

  如此一來,家中的那些田地,自然就得重視起來了。

  打定了主意之后,陳謙也不耽擱,第二天一大早便出門往自家田地里去了。

  家里的田地分成了兩部分。

  一部分離家不過二里地,就在臨水里東面不遠處。

  臨水里之所以叫臨水里,就是因為它距離南面那雁門水并不遠。

  這部分田地,乃是從前就分到的。

  因為臨河,所以不用擔心用水問題。

  只要天時不錯的話,基本上來說收成都還可以,看了一下,基本不用太擔心。

  看過這邊之后,他才向著另外那幾十畝地趕去。

  朝廷撫恤的那塊地就離家比較遠了,畢竟,那是幾年前才劃給的。

  相比這邊的這一塊,那個地方的條件就要差上許多。

  別的都不說,光是一個水源的問題便相對麻煩一些。

  因為它離河流比較遠,無法靠水量充足的雁門水來供水,只能夠靠山上的溪流來灌溉。

  足足走了半個小時,陳謙這才來到那一塊田地面前。

  這一塊地上面除了種植一部分麥子之外,剩下的全都種了粟和高粱。

  之所以還種著粟和高粱,并沒有全部種植小麥,其實有另一種考慮。

  那就是備荒!

  陳謙到的時候,剛好見到有幾個人在田地間出沒。

  一開始,他還以為是王全忠跑這里憋什么壞呢。

  走近一看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張姓老農他們。

  幾人見到他過來,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想轉身離開。

  陳謙覺得奇怪,便將他們都叫了過來。

  “大家不在自家地里忙活,都跑這里做甚?”

  “我們....就是隨便看看!”張姓老農有些不好意思的答道。

  見到這些人的神情,陳謙忽然間明白過來了,感情是舍不得這些莊稼?。?p>  畢竟,自己辛苦了一年,如今終于要收獲了,卻與自己再無干系,感情上終究是不太過得去。

  這就好比辛苦生養(yǎng)了個娃,等到孩子長大了,忽然間說和自己沒有關系了一樣。

  本來按照租佃的規(guī)矩,從播種到收獲,都是由他們這些佃戶負責打理的。

  這里收獲的糧食,他們只要按照規(guī)矩交一部分給陳家就可以了,往年的時候大家都是這么做的。

  但這一次,他們被王全忠所威脅,不得不放棄了租佃。

  以致于,這里本來有他們一部分的糧食,也和他們沒有關系了。

  如果按照常理,即便是退租,也要等到這一季生產活動完成才行。

  也就是說,他們要等到本年夏收結束,將該得和該交的都交割清楚之后,大家才能正式解除租佃關系。

  不過,王全忠本來便打算以此逼迫陳謙賣地,自然不會讓他們順利完成租約的。

  他就是要讓陳謙因為沒有佃戶,白白損失掉這些糧食,從而陷入困境。

  不得不說,王全忠這一招還真是打在了關鍵處。

  陳謙略一沉吟,對幾人招呼道:“來來來,咱們都坐下說話!”

  大家伙,在一棵大樹下席地而坐。

  “我對這田地里的事不太清楚,大家都是老把式了,就你們看,今年這收成怎么樣呢?”坐下后,陳謙掃了幾人一眼,問道。

  張姓老農回頭瞄了一眼地里,信心十足的說道:“今年年景好,雨水足,這塊地雖然不靠河,倒也沒有缺過水。就現(xiàn)在的情況來看,一個好收成是少不了的!”

  “那沒說的,從去年到現(xiàn)在,我們可是精心伺候著呢!從來不敢有半點疏忽,大家說是不是!”

  一說到自己精通的事,在場幾人頓時談興大發(fā)。

  “可不,就是對家里婆娘也沒這么上心過啊!”

  “沒辦法,這全家的命根子呢,誰敢大意??!”

  ........

  說著說著,陳謙忽然間來了一句:“既然收成好,那大家伙應該都夠吃的吧?或許,還有些余糧,可以賣了補貼家用?”

  此話一出,本來是挺熱鬧的議論,一下子冷場了。

  大家的神色變化不小,隨即便都唉聲嘆氣起來。

  “不瞞您說,雖然這幾年年景不錯。但我們這些人也就勉強吃飽而已?!睆埿绽限r嘆了口氣,搖了搖頭。

  “是?。【瓦@,還大半都靠著粟米和黍才能夠撐過去!”

  “賦稅雜捐太多,交了朝廷的,剩下的也就將將夠吃罷了!”

  “這還是豐年,要是換個災荒年景的話,恐怕大家都得啃樹皮了!”

  大家議論紛紛,顯然對當前的現(xiàn)實有頗多不滿。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