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趙元勛

第七十三章 集資辦學

大趙元勛 無語道尊 2082 2021-07-22 06:30:00

  董何不知道的是,陳謙提的這個所謂學田,那是大有來頭的。

  中國封建社會數(shù)千年之久,自漢代以來便大興教育。

  但是教育的經(jīng)費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尤其是地方教育的發(fā)展。

  后來一直到了宋仁宗之時,才出現(xiàn)了這種學田制度。

  用來供給地方學校的開支用度,并且從此以后成為了定例。

  這是一個得到了驗證的成熟制度!

  所以,陳謙之前想到學校的時候,便立刻想到了這個。

  兩人又商量了一下,最終定下了方案。

  離開董家之后,他立刻便去到縣衙,找到了縣令鄭汲,尋求他的支持。

  進縣衙之時,剛好與魏通打了個照面。

  陳謙是有禮貌的打了個招呼,但對方卻理都沒理。

  如果不是已經(jīng)得到了王重提點的話,自己可能根本不知道這是為什么。

  但現(xiàn)在明白了,所以,壓根也就不在意。

  就在前兩天,整個高柳縣的吏員,基本上都經(jīng)過了一番調整。

  并不單單只是其他四鄉(xiāng)的嗇夫。

  從這一點來看,鄭汲這一次的手筆比較大。

  據(jù)說,魏通這一次是傷筋動骨了,勢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如今,他在縣里尤其是縣衙之中說話,也沒有那么管用了。

  當然,這對于自己來說是一件好事。

  畢竟,這就意味著要辦什么事情,都將會更加容易一些。

  很快,陳謙便見到了鄭汲。

  此時的鄭縣令與當初相比,可謂是判若兩人了。

  畢竟,如今他才算是一個真正的縣令,手中有權力在,整個人都容光煥發(fā)似的。

  當然了,這里面也少不了自己的貢獻?。?p>  “屬下見過鄭公!”

  鄭汲點了點頭,笑道:“你來了!正好,我還打算派人去找你過來呢!”

  “鄭公可是有事吩咐?”

  鄭汲擺了擺手,示意他先坐下:“倒也沒有太大的事情,只是最近縣中調整了不少吏員,想聽聽你有什么看法。”

  “本來,我是打算讓你入縣衙中做事的。但想到你當上嗇夫還不到一年,提升太快未免讓人非議?!?p>  看起來,他倒是沒有忘記自己的好處,想著提拔一下。

  如果能夠這樣的話,那當然是好事了。

  畢竟,在鄉(xiāng)里為吏與在縣衙為吏,那性質還是有些不一樣的。

  這就好比京官與地方官的差別。

  但他說的也對,自己畢竟才當了半年多鄉(xiāng)嗇夫呢。

  所以,陳謙連忙說道:“多謝鄭公抬愛!屬下如今連鄉(xiāng)里的事都還未做好,貿(mào)然入縣衙之中的話,恐怕只會誤了您的事情!更有損您的官聲!”

  鄭汲點了點頭,自己也是這個意思,怕落得一個任人唯親的壞名聲。

  “對了,你今日前來有何事?”

  說到正事,陳謙連忙坐直了。

  “是這樣,屬下考慮到鄉(xiāng)里孩童年幼散漫,多是四處游蕩閑玩。便想在鄉(xiāng)里修一所鄉(xiāng)庠,以便讓孩童們可以入學啟蒙,學習圣人之道!”

  聞言,鄭汲不由的陷入到了沉思之中,并沒有立刻回答。

  過了一會兒,這才說道:“鄉(xiāng)里辦學,此乃弘揚圣道的善舉,本官自無不允之意?!?p>  “但是,你也明白,咱們高柳縣錢財不多,若是由縣里來辦的話,恐怕很難?。 ?p>  這意思就很明顯了,不是不同意,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畢竟,如果真的辦好了,他也能夠得到一個推廣教化的美名不是。

  尤其是這個推廣圣人之道的名聲,對于他在朝廷諸公面前,那可是大大加分的。

  終究,天下為官的,有幾個不是讀書人,有幾個不是自號圣人門下呢。

  “屬下也明白鄭公的難處,但這終究是一件大事。以我們鄉(xiāng)里之力,實在難以一力承擔!”

  “故此,屬下與董公商量了一下之后,擬議了一個初步方案,請您過目!”

  陳謙見狀,拿出了一卷簡牘遞過去。

  這是他在董家之時,與董何一起寫成的。

  “哦!待本官仔細看看!”一聽有方案了,鄭汲十分高興,連忙接過來認真看了起來。

  大致的意思么,還是和之前修渠類似,集中力量辦大事,大家一起集資辦學校。

  看過之后,鄭汲沉吟了一會兒。

  最終點了點頭:“你的這個提議很好!嗯,關于錢的問題...這樣吧!我定下一半,并且日后成定例,每年從縣衙中支??!”

  縣衙出一半的話,剩下的就得由水陽鄉(xiāng)自己籌集了。

  相對來說,這個東西比修渠可能要容易一些,因為工程比較小。

  更何況,有了那些學田保證,學校的運轉應該能夠一直維持下去。

  頓了頓,他接著說道:“除此之外,我再免掉學田的那些稅收。這樣,學田所產(chǎn)便可以全部歸鄉(xiāng)庠所用了!”

  聽到這個,陳謙立刻眼前一亮。

  以學田的規(guī)模,如果能夠不收稅的話,用來支撐鄉(xiāng)庠的運轉是不會有問題的。

  “屬下替水陽鄉(xiāng)百姓謝過鄭公恩德!”

  好話誰都愛聽,鄭汲捊了捊胡須,笑道:“快快免禮,這是本官應辦之事!唉,如果縣中吏員,皆如你這般能干的話,本官不知要輕松多少??!”

  此事便這樣商量妥當了,之后,陳謙便又趕回了董家。

  這一回,兩人一起去拜訪水陽鄉(xiāng)的那些富戶鄉(xiāng)紳們。

  對于說捐資出錢的事情,尤其是為了辦學,大家都是沒有意見的。

  相比起修渠來說,他們反而是更加愿意做這事,尤其是一些從商的人。

  所以,錢很快便籌集了不少。

  現(xiàn)在的問題,就是要找一個合適的地方興辦學校了。

  “辦鄉(xiāng)庠的地點,晚輩已經(jīng)考慮過了,還是放在咱們臨水里比較好。”

  “里東有一座大宅院空著,主人家早已經(jīng)是搬到晉陽去了,一直沒有賣掉。咱們正好買了過來,可以直接拿來用!”

  路上,陳謙與董何商議著。

  “這個主意甚好!就按你說的辦吧!至于你說的先生的問題,便交給老夫去辦吧!”

  “我熟識的一些人中,頗有才學德性上佳,卻又不愿為官的人。讓他們來教書,怕是再合適不過了!”

  董何則說到了另一個問題。

  兩人交談著,很快便將這件事情給敲定了下來。

  隨后,陳謙召集了八個里的里長,宣布了此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