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為什么是《肖像》
【故事梗概:
民國初年,江浙地區(qū)。
沈煙是當?shù)匾粋€小軍閥的小女兒,上有一姐姐,因不滿父母包辦婚姻,上吊自殺。
結婚這件事落到了她的頭上,嫁個女兒就能獲得百萬軍餉,讓沈煙之父著實無法拒絕。
既沒有姐姐的求死之志,又不愿嫁給素未謀面的男人,她只能趕走一個又一個來給她畫像的畫家。
畫像是送給夫家看的,讓她覺得自己像是擺上貨架的貨物。
葉菁,上海名流之女,隨兄長留學歐洲,回國后和家里鬧翻,離家出走,為了生計,接下來給沈煙畫畫像的差事。
假借沈煙之母閨中密友之女的名義,白天觀察沈煙,晚上作畫。
畫與被畫,觀察與被觀察中,兩女漸生愛意。
可惜天不遂人愿,禮教、世俗、父母等這些阻礙注定讓她們無法在一起…】
吃過午飯,燒餅、大林子和羅陽三人在健身房泡了半個下午,回來后洗了個澡又投身到劇本創(chuàng)作中。
大林子為了減肥,先前已經嘗試過兩次,都堅持了沒多久便以失敗告終。
羅陽隱約記得,他好像前后反復6次,才最終在16年成功從200多斤減到126斤。
同樣是減肥,灣灣彭姓藝人的通稿發(fā)的全網都是,大林子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我終于有一件事是不靠我父親的名氣完成的了?!?p> 灣灣藝人,除了李利群老師,其他的都是演戲專業(yè)不咋行,發(fā)稿吹牛第一名。
灣灣擁有“天王”、“天后”、“王子”、“皇后”之類稱呼的藝人可能比世界上正經的王子王后都多。
還有“文藝清新女神”、“整容式演技”、“大提琴天才少女”…
相比之下,內地藝人的通稿水平就差遠了。
不是“艷壓”,就是“少女感”,好像還停留在世紀初。
經紀團隊的水平不行,很容易被人抓住小尾巴——制造“外貌焦慮”和“年齡焦慮”!
……
《肖像》這部電影,最遲也要趕在2017年前完成。到2018年,人家原來的劇組就開始立項了。
羅陽為什么選擇這樣一部文藝片呢?
三個原因。
第一,他現(xiàn)在既沒名氣,也沒經驗,不可能拉到投資制作商業(yè)片。
文藝片則不同,很多專門投資文藝片的投資人就喜歡當伯樂的感覺。他們不看重票房收益,不看重導演有沒有經驗,甚至不看劇本好壞,就看導演是不是合眼緣。
第二,14年到15年,正是很多女星謀求轉型的時期。
劉一菲接了《露水紅顏》、《夜孔雀》等,范繽繽演了《我不是潘金蓮》,甚至連我們的娛樂圈勞模揚冪老師都在2017年接了《寶貝兒》…
謀求轉型的演員,片酬多少無所謂,最看重的是劇本好壞。
第三,《肖像》在某種意義上,是一部“政治正確”的影片,再加上本身質量不錯,拿到嘎納柏林威尼斯,說不定能擼兩個獎項。
有了獎項,就能賣海外版權,投資人就不會虧本,說不定還能小賺一筆。
無非是版權價格高低的問題。
只有一個問題,和《與神同行》一樣,不好過審。
一部影視作品,從立項到上映或播出,至少要經歷兩次審核。
一次是劇本審核,只有審核通過,才能拿到拍攝許可證。
另一次是成片審核,審核通過,方可進入市場。
羅陽一點都不排斥審核,這是真的。
事實上,每個國家都有相應的制度。
他只是希望審核標準是具體的,哪些能拍,哪些不能拍,明明白白地寫出來。
哪怕很苛刻,有總是比沒有好的。
起碼有一根線,線上的不能碰,導演編劇可以在線下面盡情發(fā)揮。
沒有明確最大的問題是:讓導演和編劇自我束縛!
舉個簡單的例子,開車上路,靠右行,紅綠燈,限號,限速,都是標準。
如果沒有這些具體的標準會怎樣?
開的次數(shù)多了,也能大概摸清靠右行,紅燈停,綠燈行這些基本規(guī)則。
但是,哪個城市哪天限哪個號,就只有本地人可能清楚一二。至于不同路段限速,就更難摸索了。
久而久之,大家會選擇不開長途,只在熟悉的路段開開車。
《與神同行》和《肖像》就像長途,不知道在哪個地方就會觸碰到規(guī)則。
“哥,我媽叫你下去吃飯了?!?p> 羅陽正沉浸在劇本創(chuàng)作中時,大林子敲門喊他。
他是95年生人,比大林子大一歲,之所以14年才上大學,父母過世后,從天津轉學到BJ,多念了一年四年級。
保存好文檔,關上電腦,和大林子一起來到飯廳,飯菜已經擺上桌了,頗具天津特色——甜面醬放的很多。
飯間,王蕙突然說道:“對了,你們倆人可不能學著抽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知道沒?”
“什么?”
羅陽和大林子都一頭霧水。
羅陽和大林子倒蒜一樣點頭。
“不行,我得給千兒嫂也大哥電話,讓千兒哥注意點兒。”王蕙猶自說道。
“不至于,千兒哥又不是孩子。”郭老師勸道,“再說了,就他抽煙喝酒的勁兒頭,要是有人想害他,他早著道了。你不是要送小陽去學校嘛,還不趁著孩子在這兒,和他商量商量?!?p> “這有什么要商量的,自家孩子上大學,哪家家長不送?”說完,看向羅陽,“是吧,小陽?”
“對,師娘說的有道理?!?p> 師娘滿意的點點頭,頗為傲嬌地看了郭老師一眼。
……
晚飯后,大林子和羅陽到屋外乘涼,順便練功。
背貫口!
《地理圖》、《背菜名》、《八扇屏》、《開粥場》…
并不一味求快,每段貫口都有自己獨特的節(jié)奏感。在這種節(jié)奏感下,保持吐字清晰,語句連貫。
雖說兩人都不準備在相聲一途上長遠發(fā)展,但該下的功夫還是要下的。
可能三天練功不見成果,但一天不練,退步就極其明顯。
不多時,郭老師和王蕙也端著茶壺茶杯出來了,并排坐在躺椅上。
“唉,以前在昌平的時候,晚上練功的聲音能傳出五六里去,現(xiàn)在身邊兒就這倆孩子了。”
王蕙拍拍郭老師肩膀:“都長大了,個人有個人的生活。悅悅剛來的時候連話都不敢說,現(xiàn)在都當爸爸了?!?p> “你說斜不邪門兒,在身邊兒的這倆,正好是最不‘成器’的倆人。”郭老師苦中作樂,笑著說道,“你聽聽他倆背的是什么玩意兒,嘟嘟囔囔的,這才兩步遠,我就挺不清楚了?!?p> “這是在小區(qū)里,又不跟前兩年住平房似的能可勁兒吼,你信不信,他倆聲音稍微大點兒,別的業(yè)主一準兒投訴。”
“買票聽相聲都排不上號,現(xiàn)在讓他們免費聽,他們還不樂意了?!?p> 埋怨歸埋怨,郭老師終究沒有教訓兩個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想法的孩子。
你一句我一句地背完整段《八扇屏》,羅陽和大林子立馬停了下來。
《八扇屏》中的“八”是虛指,實際上有二十二個人物,平常上臺表演只截取其中一小部分,要是全說下來,得多半個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