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追擊
愛麗絲.莉塔莎沒有選擇,這個人,又或者是說,這些人,明顯對這座島嶼過于了解。這甚至這還可能是影子的某種騙局,用來將所有人團聚在一起進行圍獵。
但顯然他必須也跟進隊伍,因為維多利亞號不可能靠著他一人駕駛離開,他興許可以考慮與影子談判,例如如果影子配合他,那他就把他們帶出這座島,返航登陸,這樣便有更多的食物可供飽腹。
可事實上在這個問題上同樣出現了三個漏洞。
一,他想不到辦法隱瞞影子一旦登陸就會遭到文森特家族與教廷大清洗的問題。
二,這種生物的智慧程度到底是在發(fā)展,又或是能夠發(fā)展到哪一種程度,達到可以引導又或是進行遷徙的條件。
三,這種生物到底是是否能夠離開島嶼,例如智慧發(fā)展只能在島嶼范圍進行發(fā)展,而離開島嶼后漸漸失智。骨灰盒的效益會不會又引來其他的東西,他們是否能脫離島嶼的牽引進行返航,這種生物是否能在這件事上加以助力。
因此不管如何考量,他都至少需要保證一定數量的人群存活下來,否則對于返航這件事,必然化為泡影。
愛麗絲.莉塔莎沒有在偏離軌道,他現在必須追上人群,不然在解決骨灰盒的問題之前,他便已經徹底失去了返航所需的勞動力。
在確認方向后,愛麗絲.莉塔莎幾乎很少繞遠路進行追蹤,不過他很快發(fā)現了一個奇怪的點,那就是即便方向相同,但還是有人希望他走固定的路線,由此對他進行路線的引導與糾正。
尤其每當他開始靠近一個隊伍太近時,那么那所謂的指引就會變得極為強烈急迫。
在經過幾次測試后,愛麗絲.莉塔莎發(fā)現,這種超高的智慧不可能是基于邪惡生物的生物本能所體現,因為如何邪惡生物在這些判斷中明顯表現出針對個例,超出生物本能邏輯所多出的多此一舉,那么將沒人能夠離開這座島。
如果說這樣說很復雜,難以令人理解,那么就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形容。
人類的發(fā)展歷史從最早的原始本能追求,一直發(fā)展到藝術文化,當食物不再是為了單純飽腹,而開始追求美觀與刺激反而增加狩獵風險而不便于進食甚至會被獵物反殺,這是違背生物本能的。
而現在對他進行指引的這種現象,可以說就是完全的多此一舉,由此可以判斷,這是有人在試圖將他放在正確的位置上,來發(fā)揮所想要的效用,但影子做不到這一點。
對此愛麗絲.莉塔莎不得不懷疑另一種可能,那就是陸地上的影子得到的食物太多,已經開始以他無法想象的方式開始進化,又或者是說,由某種顯現所激發(fā),導致一個形態(tài)自另一個形態(tài)發(fā)生完全變態(tài)的轉化。
這就好比,他如今體內的紡聲形態(tài)就屬于激發(fā)變態(tài),由弱變強。
在未登入這座島之前,紡聲好比毛毛蟲的幼蟲,而在維多利亞號長期徘徊在周遭海域的時候,紡聲結為蟲繭,在這一座島嶼上,再度變?yōu)楹?,由此發(fā)生的巨大轉變。
想到這里,愛麗絲.莉塔莎隱約有些不安,他比較擔心這種轉變會不會還沒有徹底完成,又或者是仍舊會在島嶼某種力量的影響下二次變態(tài),直到他體內的紡聲變成他無法控制的邪惡生物,突破他的軀殼,以身為繭,孵化成新的某一種邪惡生物。
以偽經的見解,邪惡生物的本源都是非常一致的,是源自一脈的分化突變,通常被稱為一脈論。而文森特家族對此則是提出了不同種類,將其分為許多種,為多脈論。但若要按照教廷信仰來看,那就是雜種論。
愛麗絲.莉塔莎認為,目前為止仍舊不能確切判斷情況,他只能猜測要么這座島是存在坐標的,而帶骨灰盒上船的人,有過到達這座島嶼的經歷,從而選擇這座島嶼為考驗。
又或者對于這座島了解的人,出在凱特琳號上,也就是說,凱特琳號的沉沒也是一種計劃,而這些人率先登入這座島嶼,熟悉了環(huán)境,又或者本身就有這準備,從而與維多利號交接。
如果這樣想,他們之所以敢讓凱特琳號沉船,說明便是有十足的把握確認維多利亞號一定會偏離航線進入計劃,從而逃離。
由此如果按照這種思路來考慮的話,只有這樣,才能在時間線上來解釋有人試圖引導他站在正確的位置上從而發(fā)揮作用一事。
這個問題本身在于考驗,維多利亞號的最終目的一定是返航,對于這場測驗,應當是想看幸存者的數量,以此來做某種推論。
這就好比一個測驗,而這種測驗的目的在于收集信息與數據,因此這種測驗應該不會是第一次,也不是第一個,他們就好比測驗中的老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測驗中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