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說客
蔡瑁大喜,可隨后,又面泛憂慮之色。
“若我主不信任我和張允,又當如何應對?”
這個問題,荀彧也想過。
蔡瑁張允本就不太忠于劉琮,突然說和要劉琮上下齊心,共同抵御曹軍,劉琮能相信嗎?
“此事,需將軍自行斟酌,見機行事?!?p> 荀攸交待一番后,回許都復命。
…………
諸葛亮得知這一消息,攜趙云提前趕往襄陽,準備游說劉崇,共同抵御曹操。
襄陽城樓內(nèi)。
一名十多歲的少年,端坐在椅子上,表情有些苦逼。
剛剛母親過來,嘮叨了半天。
大意是,曹操勢力龐大,一直覬覦荊襄九郡。
遲早要揮軍南下來取荊州。
不如趁早向曹操投誠,為自己謀個好出路。
但劉琮不傻。
漢獻帝的例子擺在眼前,他知道投降曹操,就成了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老爹臨終前也告誡過他,不可降曹。
但荊襄的軍權(quán)在舅舅蔡瑁手上,自己不答應,恐怕也不行。
正糾結(jié)之際,守衛(wèi)通報劉備使者諸葛亮拜訪。
“快讓他進來!”
諸葛亮一進來,發(fā)覺周圍甲士林立,不方便說話。
“孔明拜見公子!”
“我主劉備,聞荊州舊主新亡,整日悲泣,特遣在下前來吊孝……”
客套了幾句,諸葛亮告辭。
晚上,驛館內(nèi),諸葛亮寫了一封密信,讓趙云悄悄送給劉琮。
半個時辰后,喬裝打扮的劉琮在幾名親信的保護下,來到驛館。
“亮見公子愁眉不展,似有不快之事?”
諸葛亮三言兩語就套出劉琮的話,得知對方被母親逼
迫降曹。
這一情況,諸葛亮早已猜到。
隨即侃侃而談,慫恿劉琮和劉備結(jié)盟。
“公子,你可曾想過降曹之后的下場?”
“母親說,曹操會封我為荊州牧,提領(lǐng)荊襄九郡。”
“哈哈……”
諸葛亮大笑起來:“公子這想法也太天真了!”
劉琮一楞:“莫非母親誆我?”
“你母自然不會誆你,但她必定受了其弟蔡瑁的蒙蔽,這是讓你們母子去送死?!?p> 諸葛亮最善蠱惑,隨口兩句就將劉琮嚇得不輕。
“先生之意是,曹操會殺了我?”
“當然!”
“曹操此人,奸詐無比,在公子投降之前,萬般要求,他都會答應,一旦他奪取荊襄,立刻就會對公子暗下殺手?!?p> 聽到這話,劉琮臉都嚇白了。
“那我該如何是好?曹操大軍已經(jīng)南下,意取襄陽,我若不答應投降,豈不是要城破人亡?”
諸葛亮見時機成熟,自信滿滿道:“公子不必惶恐,亮有一策,既可讓公子保住荊襄,還可退敵。”
劉琮眼睛亮了:“先生快快道來!”
“辦法就是……”
“公子獨攬大權(quán),和我主劉備結(jié)盟,共同抵御曹操,如此才可性命無憂!”
聽到這話,劉琮神色有些激動。
已然動心。
“可軍權(quán)在蔡瑁張允手上,我如何獨攬大權(quán)?”
“公子可先試探二人,若他們肯聽公子號令,固然好,若不肯聽從,便想辦法除掉!”
“什么?讓我殺了舅舅和張允?”
劉琮大驚,這種事,他從來沒想過。
“噓,小心隔墻有耳?!?p> 此刻,諸葛亮并不知道荀攸已秘密接觸過蔡瑁。
在他看來,一旦琮向蔡瑁張允提出和劉備結(jié)盟,必定會遭到這二人的反對。
那時,再讓趙云協(xié)助劉琮,將蔡瑁張允暗殺掉。
“好,就依先生所言!”
…………
次日,劉琮召集眾將領(lǐng)開會。
“今曹操兵多將廣,虎視荊襄,父親傳與我的基業(yè),恐有不保,昨夜劉備使者來訪,意與我結(jié)盟,共御曹軍,諸位有何看法?”
話音一落,議論紛紛。
有人上前道:“屬下反對和劉備結(jié)盟?!?p> “為何?”
“劉備剛吃了敗仗,如喪家之犬,說是來結(jié)盟,其實就是來選找庇佑,劉備素來與曹操為敵,一但結(jié)盟,曹操必視主公為敵,到時大禍臨頭!”
這人的話,得到不少人的贊同。
“是啊,此舉是陷荊州軍民于水深火熱中?!?p> “萬萬不可與劉備結(jié)盟。”
…………
說話的這些人,都是些小嘍啰。
掌握大權(quán)的蔡瑁張允卻沒出聲。
劉琮有些好奇:“舅舅,張將軍,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蔡瑁并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不知主公做何打算?”
“我已答應劉備使者,同意結(jié)盟。”
“既然主公已有打算,作為下屬,我支持主公!”
蔡瑁的回答,令劉琮大感好奇,同時心里很欣慰。
這還是第一次,舅舅公開支持自己。
其他人也驚訝無比。
“蔡將軍,此事關(guān)系荊州數(shù)十萬軍民的安危,需慎重?。 ?p> “正因如此,我才贊同主公的決議。”
蔡瑁解釋道:“若不和劉備結(jié)盟,劉備必會被曹操所滅,曹操下一步定會攻取荊襄?!?p> 這種說辭,有些牽強。
眾人自然不服,但更好奇了。
之前,蔡瑁已有些許降曹之意,為何突然變卦呢?
“我也同意和劉備結(jié)盟,共同御曹?!?p> 這時,張允也出來道:“我知道各位有降曹之意,但你們降了,依然前程似錦,但主公降了,會有好結(jié)果嗎?”
蔡瑁張允的話,讓劉琮感動得差點哭了。
“既然蔡,張二位將軍都贊同此決議,那結(jié)盟劉備之事,就此定了!若再有降曹之言論,定懲不饒!”
散會之后,蔡瑁第一時間,將條消息傳遞給許昌。
接到密信,曹操大喜。
“這劉琮小兒,果然天真!被蔡瑁張允這一忽悠,竟然信了,哈哈……”
曹操當即決定,親率三十萬大軍,奔赴襄陽。
大殿外,一個少年趴在窗口,見此情形,內(nèi)心產(chǎn)生一個想法。
待眾人散去,曹沖走進大殿,湊到老爹面前。
“沖兒!”
看到聰明伶俐的兒子,曹操心情大好。
笑瞇瞇地張來雙臂。
誰知兒子身體虛晃一下,竟躲開了。
“沖兒,這是何故?”
“嘻嘻!”
曹沖笑而不答。
“是不是有事求爹相助?”
“嗯!”
曹沖小腦袋點了點:“爹是否又要出去打仗?”
“沒錯,但這次可能不會大動干戈,嚇唬嚇唬人就可以了。”
“那沖兒可以和爹一起去嚇唬人嗎?”
換做以前,曹操想也不想就直接拒絕。
開玩笑,打仗多危險!
帶著兒子在身邊,萬一有點閃失,會終生遺憾。
自從仙人答題后,他的想法發(fā)生了轉(zhuǎn)變。
曹沖提出的要求,只要能辦到,都會盡量滿足。
所以,這次曹操沒有拒絕。
“好!爹答應你,不過戰(zhàn)場很危險,你不能到處亂跑!”
“知道了爹!”
曹沖笑呵呵跑開。
之所以要跟去襄陽,是有他自己的打算。
老爹不是想招納諸葛亮嗎?
以諸葛亮的志向,斷然不會答應。
那如果給諸葛亮劇透一些事情呢?
比如,蜀國覆滅,三國歸晉……
次日,曹操親自率領(lǐng)三十萬大軍,往襄陽進發(fā)。
“仲康,吾兒的安危,就交給你了!”
出發(fā)前,曹操態(tài)度嚴肅向許褚吩咐。
曹沖坐在一輛馬車上,跟在隊伍的最后面。
四周有數(shù)十名手持盾牌的鐵甲護衛(wèi),旁邊許褚騎著馬,寸步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