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李寬回到筵喜殿,不可避免的被詢問了一番。
聽說李淵只是找他喝酒,眾人也就放心了。
令李寬感到意外的是,向來沒什么交情的長廣公主還特意提醒了他一句。
——如今陛下已登基稱帝,太上皇還是少接觸為妙。
李寬知道李淵有謀劃,從之前李淵和李世民的對話就知道了。
但是,不管李淵有什么謀劃,從結(jié)果來說,他注定會失敗。
若是跟李淵走太近,難免會被李世民所猜忌,自然是少接觸為好。
只不過長廣公主這般說,李寬難免有些感慨,感慨皇室親情淡薄。
當(dāng)然,作為長沙公主作為女兒說出這樣的話,看似無情卻也似乎在情理之中。
要怪只怪李淵當(dāng)年對她太過無情。
當(dāng)年趙景慈死后,她已經(jīng)做好了守寡的打算,可李淵為了拉攏楊家,將她賜婚給了楊師道,以至于父女二人積怨已久。
說起來,大抵除了平陽公主,其他成年的公主也是這個心思,李淵雖然不像李世民那般只重視嫡子,但他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yán)重,所以皇室的公主幾乎與李淵不怎么親近。
唯一不同的是,長廣公主說了出來。
至于長廣公主為什么明目張膽的提醒他?
除了上述緣由,李寬沒有多想,于他而言,緣由不重要。
事實上,長廣公主歷來心思細(xì)膩,因為今天李寬帶來的煙花,讓以前很多解釋不通的問題,現(xiàn)在迎刃而解了。
比如:高密公主府上售賣的物品,為什么幾乎都與李寬每年送給萬貴妃的壽禮有關(guān)。
有些是李寬先送之后,高密公主府才開始販賣,有些是開始販賣后,李寬才送的,但時間絕對不會超過三日。
還有去年萬貴妃壽禮上,段儼和柴令武打鬧,高密公主當(dāng)場與平陽公主吵了一架。
人人都以為高密公主是因為兒子段儼,可心思細(xì)膩的長廣公主卻發(fā)現(xiàn),高密公主是在平陽公主呵斥了劉令娘之后,才跟平陽公主吵起來的。
這說明什么?
說明,高密公主很重視劉令娘,為了劉令娘甚至不惜與平陽公主鬧起來。
劉令娘有什么值得高密公主如此做的?
沒有!
所以,問題的關(guān)鍵,在劉令娘的兒子李寬。
高密公主最近幾年日進斗金,顯然與李寬有關(guān)系。
她明目張膽的提醒李寬,是為了交好李寬。
之所以交好李寬,自然是想在商業(yè)上分一杯羹。
她下嫁給了楊師道,弘農(nóng)楊氏自然是不缺錢的,可是趙家缺錢。
前些年,厚著臉找高密公主,就是為了趙家的兩個兒子,為了他們有一項穩(wěn)定的收入。
“砰~砰~砰~~”
筵喜殿再度燃放起了煙花,絢麗的煙花,如花朵在夜空中綻放開來。
流光溢彩,仿佛月華也失去了色彩。
五光十色的煙花,為夜空披上了華服,千姿百態(tài),極致壯觀。
縱使此前已見過一遍,再看依然震撼,結(jié)束了好一會兒,眾人才回過神來。
高密公主商業(yè)嗅覺很靈敏,一下就看中了煙花所帶來的價值,她看著李寬,笑問道:“寬兒,姑姑是不是又要開一家店了。”
為什么要說又呢?
就是給長沙公主和長廣公主提個醒。
既然她不能明著說,那就從側(cè)面提醒長沙公主和長廣公主。
遺憾的是,長沙公主沒有反應(yīng)過來。
慶幸的是,長廣公主反應(yīng)過來了。
“寬兒,姑姑厚顏,此物可否交給我來售賣?!?p> 李寬笑道:“長廣姑姑、四姑姑,你們問錯人了,煙花是清源弄出來的,侄兒做不了主。”
“小師叔,這不是你······”清源被李寬瞪了一眼,話沒有下去。
但是,在場的人幾乎都是人精,怎么可能猜不到清源想說什么。
既然瞞不住,李寬也就不瞞了。
“東西的確是清源弄出來的,不過我指點過他一些,沒有我,他也弄不出來的,但是煙花的售賣還是清源自己做主。四姑姑、長廣姑姑,你們要聊找清源聊,我不參合,不過你們要給他一個合理的分利。”
一聽李寬這么說,不僅長廣公主,長沙公主、任城王妃、趙王妃也動心思了,清源頓時成了香餑餑。
至于李寬,則跑去與萬貴妃聊天去了。
對于李寬的說法,萬貴妃是不相信的。
她可知道,早年那些稀奇玩意,都是自己這個孫兒一手弄出來的。
今天的煙花,想來也是自己孫兒弄出來的,清源最多幫了幫忙。
所以,這會兒她笑道:“今天的這個煙花,你又是怎么想到的?”
李寬笑道:“您知道,我?guī)煾笎蹮挼?,以前看他老人家煉丹的時候,總能看見丹爐里炸開各種色彩,我就像能不能把這種東西弄到天上去,結(jié)果做了很多次嘗試,也就有了今日的煙花?!?p> 這是李寬的借口,但萬貴妃卻一點沒有懷疑,“你啊,腦子里總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對了,陛下他還好吧?”
“心情肯定不好,但身體挺好的,您也不用太擔(dān)心他老人家,畢竟是陛下的生父,陛下不會把他老人家怎樣的?!?p> 李寬說完,想了想,又繼續(xù)道:“您要不要跟孫兒出宮住,想來陛下也不會為難?!?p> 要說讓李淵出宮跟他住一起,李世民大抵是不會答應(yīng)的,但是萬貴妃,問題不大,畢竟早些年萬貴妃沒少在李淵面前替李世民美言。
萬貴妃想了想,問道:“你祖父呢?”
“這······他老人家應(yīng)該會被陛下留在宮里吧!”
明知道李淵有謀劃,不用想也知道李世民是不會放李淵出宮的。
萬貴妃沉默了,過了好一陣才道:“你讓祖母考慮考慮?!?p> 顯然,萬貴妃的言外之意,就是不準(zhǔn)備跟李寬出宮了。
李寬嘆了口氣,張了張嘴,卻不知道該如何勸說。
對于女人而言,這是時代賦予給她們的悲哀。
即便是封建社會中最為開放的唐朝,女人依舊只是男人的附庸而已。
就像萬貴妃,明明有更好的選擇,她卻因為李淵打算留在宮里,當(dāng)然,或許于她而言,留在皇宮相比跟李寬出宮更好。
但是,不可否認(rèn)的說,封建社會是女子最悲哀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