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臣還有一事。就是家中還有抄本在,且靈毓身邊有兩個侍衛(wèi)前兩月因為獵虎受傷,她已經(jīng)把這劍法給了那兩個侍衛(wèi),還有其余人也按照功勞準備先后傳給他們了。”趙國公假意是臨走才想起來此事,當今又不是傻子,自然看得出他的小心思。
“年年是個好孩子,生怕底下的人受了委屈。此事朕也沒什么好說的,只是她手底下的大丫頭朕打算借用一段時間,要是沒個師父領著,怕是入門不易。朕也不是貪圖小輩的人手,是真的借用幾月,等朕的皇城司有人入門了,自然就會把人還回去?!?p> 當今想得明白,這練武的事兒跟習文是一樣,要是沒個名師領路,肯定是要走許多彎路的,反正皇室跟趙國公府和符國公府已經(jīng)撕不開了,干脆就再次加深好了。
“正好朕也想早日親眼看看這有沒有的內(nèi)力的差別在哪里呢。”
當今本來就是嫡子,當年也受了不少責難和委屈才能順利登基,如今看看自己立下的太子,他也不想因為權(quán)勢就跟兒子離了心,因此只想著配合太子那邊削弱世家的勢力之后,就讓位給太子。
現(xiàn)在唯一還跟世家牽連甚深的皇子也就五皇子一個,目前看來蕭讓已經(jīng)被他身后的勢力給放棄了,可是未來的事情誰又說得準呢?
萬一,這一切不過是世家所使的障眼法呢?
不管如何,有了這一本秘籍,最少皇城司的戰(zhàn)力能夠數(shù)倍地提升,將來不管做什么也都不用擔心被掏了底,皇宮被圍一次就夠了。
趙國公臉色沒什么變化,還是恭敬又放松的樣子,當今知道他們就算是背后有小心思,那也不可能跟世家站在一起,而站在皇權(quán)的對立面,這就已經(jīng)足夠了。
史書上那些舍生取義的人,有,但是極少。
就想是如今的朝堂上,絕大多數(shù)都是世家出身,庶民出身的官員那可真是鳳毛麟角,就因為庶民哪怕是家里有錢,但書籍,尤其是跟科舉有關的書籍已經(jīng)被世家大族完全壟斷了。
當今也曾想過,是否存在一個法子,不用跟世家真刀真槍的對上,而在不知不覺中削弱世家的實力,可惜,他快窮盡一生,也只是從八位國公手里收回了大部分兵權(quán)。
而朝堂上反而因為兵權(quán)的集中,讓其他世家更加警惕,下面的人做事更加肆無忌憚。
趙國公敏銳地感覺到當今的不滿,不過他也知道肯定不是對自家,便假意輕松地離開了行宮,回去找永寧郡主商量去了。
當今也算得上能忍,不然不可能做了二十多年太子,熬死了先帝。
陶安跟當今也算是從小為伴,當今的一舉一動其實都瞞不過他。
“陛下若是擔憂世家將有大動作,依奴婢看大可不必。靈毓縣主那邊在暗中改進印刷之術(shù),據(jù)說已經(jīng)有了成效,只等中秋的時候進獻上來呢?!?p> 陶安掌握著皇城司內(nèi)衛(wèi),他說的話,當今從不懷疑。
“當真?!那印刷之術(shù)竟然好到能夠讓朕與世家抗衡?”
陶安在自己的專業(yè)上很是自信,當下斬釘截鐵道:“確實如此!奴婢當初初次聽到這消息時也曾懷疑,可是底下人回報說,縣主的原話便是要讓書的價格只是略高于紙張的價格。這些年奴婢看縣主行事從未有過失手的時候,因此才會未看到實物便上報給陛下?!?p> 當今未看到實物,實在難以想象趙令月是如何要做到讓書的價格只是略貴于紙,但作為皇帝他立刻就明白了這件事若是成功了,那么世家將無法再掌控書本向庶民的流通!
“既然如此,那朕幾等到中秋夜宴的時候!”
當今能只顧著高興,陶安可不行,他立刻就開始再次升級對趙令月印刷作坊的保護,務必要讓任何消息隔絕在世家的耳朵里。
那邊趙國公一臉嚴肅地找到了永寧郡主談話。
“陛下上了年紀,他恐怕是想要做成一件大事,便要退位給太子!”
永寧郡主驚得直接站了起來。
“你是如何看出來的?”
這么重要的消息,可千萬別出錯才是。
“陛下年紀比你我都長,如今像是我都已經(jīng)開始考慮讓爵給重謹,太子這些年看著文弱,其實在大事上跟陛下那是一條心,你若有此繼承人,會不為他多考慮兩分嗎?”
永寧郡主知道的內(nèi)事更多,當今昔日受過當太子的苦處,自然舍不得心愛的兒子也受他當年受過的苦。
“你拿太子說事我倒是相信,可你要說陛下要做成什么大事,我覺得恐怕只有重創(chuàng)世家大族的勢力才算了?!?p> 永寧郡主從小就被大長公主當成男子教養(yǎng),朝堂上的事情從來沒有對她隱瞞過,況且,因為大長公主皇室的出身,永寧郡主只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沒有更差的時候。
趙國公也不禁點頭,“確實,裴氏一族說是斷了對五皇子和裴淑妃的支持,可這消息輕而易舉就傳了出來,分明就是為了掩人耳目,或是想要暗度陳倉。裴氏那個老狐貍身體還康健,或許還能等到換天!”
趙國公府一直都是跟著當今走,跟當今的關系自然親密非常,但是跟太子的關系卻疏遠了許多,趙國公因此時常擔憂下一輩的發(fā)展。
永寧郡主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只可惜他們家的下一輩跟太子的年紀相差挺大,實在是找不到什么好機會跟太子拉近關系。
皇帝想要王朝綿延不斷,臣子們當然也想后代都能得享權(quán)勢的便利,這就是封建社會最樸素的真理。
也不怪趙國公和永寧郡主看不破,也就是趙令月這樣,既接受過良好的現(xiàn)代教育,又有著比較清醒的頭腦的人才能安然接受,有享受權(quán)勢的時候,就肯定有失去權(quán)勢的時候這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