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趙令月示意當今清退左右,陶安看了看當今,見他同意了,自己也跟著退下去了。
這時候趙令月才低聲道:“月前匈奴草原上的瘟疫是微臣所為?!?p> 當今大驚,別人不知道他手里除了皇城司內(nèi)司,還有一支隱秘的暗衛(wèi),也就是因為對趙令月非常信任,所以他只是拍了皇城司內(nèi)司的人過去,而草原上面的慘狀,暗衛(wèi)可是一五一十地匯報到了他這里。
當今氣得直接拿手去戳趙令月的腦門兒,“你當真是膽大包天,怎么敢拿瘟疫去玩耍!若是稍有差池,你叫你父母如何是好,叫朕如何是好?!”
就守在門外的陶安自然影影綽綽聽見了當今在發(fā)火,不過他絲毫不急,反正當今在趙令月跟前沒什么脾氣。
趙令月一開始自知理虧便沒躲,后來當今還要繼續(xù)戳兩下,她可就不干了,一邊躲一邊嘟囔道:“說是瘟疫,其實也就是天花,牛痘還是我想出來的法子呢,我自己當然也接種了的。”
當今看她還敢狡辯,索性再戳了幾指頭,氣急敗壞道:“回去抄寫《孝經(jīng)》一百遍,真當朕治不了你了還!”
趙令月各種求饒和保證,完了還正經(jīng)說明了為什么會突然決定在草原上放天花:“第一次產(chǎn)生這個念頭是在微臣發(fā)現(xiàn)牛痘的時候,那時候只是心里有這個想法,但是因為大魏跟匈奴的邊境線過于漫長,因此考慮到大魏子民的安危,其實微臣都已經(jīng)放棄了。
可是后來有一天,微臣帶著兩個侍女去爬邊境上的一座望月山,在那山上,微臣的侍女發(fā)現(xiàn)了匈奴人居然有五百兵馬駐扎,說不定就是想要趁機洗劫某個村莊的。微臣剛到三河城的時候,就遇上了兩個村子被洗劫得一干二凈,但是因為反應不及時,讓人跑了。
所以,微臣再次撿起了這個主意,并且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趁著外出巡視鹽湖的時候,在侍女的掩護下脫離去了草原,在草原上釋放了天花?!?p> 當今沉默了片刻,跟趙令月說起了朝堂上滑稽的一幕:“那日朕當真是懵極了,真是想劈開那些人的腦袋看看里面到底都裝了些什么!他們居然能說出‘既然匈奴人是因為沒有糧食才南下侵擾,干脆就給匈奴人足夠的糧草,這樣他們就不會南下為難大魏了’的話!”
趙令月直接給氣笑了,看來腦殘這種生物,那是從古至今都還沒有滅絕的!
“這事兒也好辦,咱們不是經(jīng)常拿那些蠻族人當不開化的蠻夷嘛,正好那些蠻夷需要教化,不如就派他們的家族去做這事兒好了。這可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兒,想來那些千年的世家都拒絕不了這樣的誘惑!”
當今也被趙令月給逗笑了,世人都說沒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因此像是王氏、謝氏跟裴氏、楊氏等這樣的千年世家對皇室一直很看不上,甚至公主們還被這些世家嫌棄地不成樣兒。當今雖然不認同這樣的說法,但是自己的姐妹跟女兒們都被如此嫌棄了,他怎么可能無動于衷!
“你呀,就是這些鬼點子多!什么王謝人家喲,都已經(jīng)不復前朝的風光了,前朝的時候他們的大莊園里藏著不少莊丁,那可是不輸一般兵丁的存在,可是經(jīng)歷過幾十年的亂世,他們那點家底其實被耗費地差不多了,除了在嘴皮上占些便宜,就算是聯(lián)合起來,也占不了朝廷的便宜了。”
趙令月對世家大族的了解也不多,只知道從武周開始,朝廷就對世家大族動了手,到了明朝,甚至世家大族已經(jīng)銷聲匿跡了。
但是世家大族的現(xiàn)狀她還是知道的,因此才敢直接提出消滅世家勢力的建議來。
“那這樣看來,隴西李氏跟匈奴人的來往,說不定是那幾家共同的決定,他們也知道朝廷與世家差不多都到了不死不休的時候,所以想要引入外敵來分散朝廷的注意力,來達到給世家們多一點時間的目的。”
當今贊許地捋著胡子點頭,“正是如此。所以這一次李氏打算不成,恐怕接下來他們會狗急跳墻,搞出別的事故來。”
趙令月絲毫不懼:“怕他們做什么,死到臨頭的垂死掙扎而已,反正他們不敢光明正大地動手,只要咱們拉下他們的面皮,他們就什么也不是了。”
當今其實一直很奇怪,趙令月明明從小在宮里待的時間比較長,還差不多跟蕭讓蕭訣一起讀書的,怎么她就長成了如今這樣混不吝的性子?趙令月自己也是世家大族出身,但是在她的影響下,整個趙氏都變得跟其他世家不一樣了。別看趙氏如今嫡脈只有趙國公趙基跟他的子女,但趙氏其他旁系這些年也被教育出了好些優(yōu)秀的子弟,他們或許并沒有都在朝堂,但是他們無一例外都跟平民十分親近。
趙令月十分感慨,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她雖然家境十分普通,但是說真的,她除了感受過金錢帶來的一些特權之外,還真沒遇到什么讓人明顯感覺到特權這東西存在的事情。
所以面對當今的疑問,她只能說:“微臣小時候不愛正經(jīng)書籍,但是史書怎么也是囫圇看過的,除了異族入侵,中原王朝的更迭往往是自下而上,因為平民失去了太多的土地,他們養(yǎng)不活自己跟家人了,因此便開始造反,希望通過自己的奮斗來改朝換代。
而每一個新的王朝誕生的時候,民眾的數(shù)量已經(jīng)大幅削減,此時為了讓自己名正言順,或者證明自己天命所歸,開國的太祖都會釋放大量的土地給平民,以此來安撫他們。
可是經(jīng)過幾十年之后,民眾的數(shù)量開始恢復,甚至開始超過了以往的數(shù)字,而此時的開國功勛們也開始變得昏庸,他們的子孫甚至開始欺壓起百姓來。若是再遇上一個昏庸甚至昏聵的帝王,那么這王朝只能茍延殘喘,不是外族入侵,就是當朝的某位豪強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