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及第樓,穿過熙熙攘攘的朝陽大街,去宮門外的皇榜處看了一下?;拾裆蠌堎N出了一系列由大臣奏定,翰林官撰寫,內閣定稿進呈,皇帝披紅,太后蓋印的圣旨內容。
跟太學生們抄錄后在及第樓里傳播的一模一樣,只是落款處多了幾個字“景德元年詔”。
景德是十八歲的皇帝的年號,元年并非第一年,而是第二年,去年新君登基,根據(jù)禮制,不能改先帝年號,所以到了今年才是景德元年。無論如何,新皇帝也只做了一年皇帝,就大權旁落。對一個皇帝來說,極為凄慘,更凄慘的是,竟沒幾個人為皇帝鳴不平。就連那些意氣風發(fā),什么話都敢說的年輕太學生,一個個想的也是太后開了恩科,多出許多科舉名額,他們有更多機會科舉做官。
朝堂之爭,國家大事,這些距離劉知易太遠,來看皇榜內容,主要是為了心安。太后垂簾,雖然有些于理不合,畢竟皇帝已經(jīng)成年,此時將皇帝架空,無異于政變,但劉知易并不在乎這些。家天下的政治形態(tài),太后也好,皇帝也好,都是他們一家人的事。劉知易只關心還會不會有波折。
看著明確的詔書內容,劉知易心思復雜。太后垂簾,這是通過政變后逼迫皇帝下達的圣旨,違反傳統(tǒng)。所以太后當政,掣肘頗多,哪怕她親弟弟魏太師把控朝堂,也難免有人心中不服。因此太后垂簾后,采取懷柔政策,懷柔的目的,除了給普通百姓展示她的仁心外,更多是利益的考量。
赦免涉事御林軍,籠絡的是御林軍背后的權貴階層,如今文盛武衰,憑借武功起家的權貴階層有些大權旁落,但依然不容小覷,比如手持太后懿旨帶兵闖宮的金吾衛(wèi)曹將軍,就是典型的權貴。
赦免府兵,則籠絡住了兵部代表的文官集團。大夏文風興盛,文官選拔通過科舉,不像武官階層那么固化,相對公平公正,是大夏國八萬萬子民改變地位的最公平的機制,因此哪怕是老百姓也愿意讓子嗣學文,甚至有窮文富武的說法。沒有錢,練武沒前途,但學文不一樣,只要有天賦,一旦開悟,官府有各級官學免費培養(yǎng),太學中為何一大批粗衣窮酸,就是因為這種機制。
太后能夠籠絡住文武兩大官僚集團,并非太后真的手腕多高,事實上這次政變,根本沒體現(xiàn)出魏太后這個宮斗高手的能力,主要是小皇帝太欠缺經(jīng)驗,將官僚集團推到了太后一邊。但凡小皇帝稍微安分一些,遵循舊制,讓這個成熟的官僚系統(tǒng)自行運轉,就沒人能撼動他的地位。
既然太后是通過赦免徐案涉案人員的方法來籠絡官僚集團的,她就不會輕易翻案,太后在一日,現(xiàn)在的詔書就是定案,誰也推翻不了。
劉知易稍微回憶了一下可憐的光緒皇帝的下場,心里就踏實多了,現(xiàn)在太后大勢已成,只要她不瞎折騰,就能一直垂簾聽政下去。
看完皇榜,心情格外輕松的回到客棧,收拾行李,劉知易可以回家了。他相信,如果家人也收到了消息,應該也急著往家趕。
背起箱籠,箱籠的重量壓在肩上,劉知易感覺有些吃力。
箱籠里有一些衣服,這不是最重的,還有一把從未示眾的法刀,這也不是最重的,最重的是半箱書籍。一整套《大夏律例》,大夏國通過編修歷代法律,編纂出的一部法家典籍,算是刊印天下的法家官方教科書。這是劉知易玩系統(tǒng)時候,一時手賤兌現(xiàn)出來的,他發(fā)現(xiàn)通過系統(tǒng)學習到的東西,竟然還可以具現(xiàn)成實體,只是一旦變成實體,就再也回不去了。
進城本就不嚴,出城更加松懈,沒有波瀾的出了夏京城,這次走的北門玄武門,門外不遠就是夏江,正對著萬勝橋。過了橋,那邊就是春風亭地界,算是到家了。
萬勝橋橋長十里,橋面寬闊,可容八輛馬車并排通行。橋下是更寬闊的河水,河水從九十九座橋拱下流過,滔滔不絕。
每次走過這座橋,劉知易都不免感慨,工業(yè)時代之前,修建這樣一座石橋,簡直就是奇跡。
橋面不是平直的,中間略高,中央三座橋拱也更大,可以讓大船穿行。走到最高處,劉知易回頭看了一眼夏京城。
萬家煙火,遙遙炊煙,整座城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不似上次那么沉重。上次看夏京,心生一種夏京城是平衡天地的砝碼的感覺,這次感覺與天地相融于一體。但他依然感覺夏京城與天地緊密相連,仿佛天、地的生氣全都聚集在這座城中,然后噴涌而出。
總感覺這座城有古怪!
如果兩次感覺一樣,劉知易就確信自己的感覺,可兩次感覺不同,劉知易不由懷疑是自己的問題,是因為他的心情不同,所以感覺也不同,上次進城前看城,前途未卜,心情沉重,看城也重,這次出城后看城,劫后余生,心情輕松,所以看城就輕。
心思復雜,看著城中蒸騰而上的各種煙火,心中突然冒出兩個字:氣象!
迷信的風水學喜歡用氣象來描繪山川地理,如果真有氣象存在,這座城一定也有氣象,會是什么呢?
可惜他不會風水師的望氣術,收起心,轉過頭,看了眼滔滔江水。如一道寬闊的大道,上面行駛著各種船舶,河道中心,是掛著風帆的大船,河道兩邊則是纖夫拉著的駁船,還有一些搖櫓船,烏篷船在碼頭附近活動,為大船轉送貨物。這條江,是這個王朝的血管,長三萬余里,溝通著東西綿長萬里,南北縱橫八千的龐大國土,無數(shù)物資從國土各處匯聚,通過夏江輸送到夏京城,供養(yǎng)著數(shù)以百萬的平民和數(shù)以萬計的達官貴人??梢哉f這條江一旦斷流,大夏王朝就會癱瘓。
眼睛掃過江面,看向江邊,回想起當日冒險殺死曹侍郎,然后跳江漂流而下,遇到黑鳧家的商船,又返回夏京,這一切恍如隔世。下意識搜尋那日殺曹侍郎和跳江的位置,那是渡口旁廢棄的荒灘,曹侍郎的馬車竟然還在那里,不是完整的馬車,而是一地零碎,還有一個車輪算是完整。此時車輪旁站著一個人,劉知易看去的時候,那人似乎也正看過來。
一剎那,劉知易有種“他發(fā)現(xiàn)我了”的驚悚感,仿佛內心某些見不得人的隱秘被人察覺,心生慚愧,接著感覺身體一緊,被一道繩索捆住,接著一股拖拽之力出現(xiàn),瞬間物換星移,仿佛時空在一剎那錯亂,他竟然來到了江邊。
眼前是一個身穿青衫的中年文士,五十歲左右模樣,神色堅毅,負手而立,有一種堅不可摧的氣勢。
劉知易掙扎著,身上捆著一道無形繩索,發(fā)出淡淡的白色微光。
“這是法家真言?”
劉知易瞬間反應過來,法家真言中有一招“繩之以法”,竟被人用到他身上了。
一邊掙扎,一邊感受著這道法術的奧秘,看不見的法繩上有一股堂堂之感,讓他不由生出罪惡感,仿佛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惡。
“哼。我無罪!”
劉知易立刻切換成法家門徒,運起法家真氣對抗,內心升起堂堂正正之氣,他可沒犯罪,法繩瞬間瓦解,消失于無形。
青衣文士咦了一聲,似乎沒想到劉知易能掙脫法家真言束縛。
“你是什么人?”
劉知易喝問,同時打開系統(tǒng),兌換一道刀氣,隨時準備激發(fā)。
“老夫王朝棟!”
中年文士中氣十足。
劉知易一愣,王朝棟?那個兵部侍郎?幾天前辭官的兵部侍郎?
疑問:“兵部王侍郎?”
文士點點頭。
劉知易驚訝,老實說,這幾天聽王朝棟的名字都聽膩了,對這個人他還有幾分敬意,在皇帝面前能堅持己見,頗有風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皇帝的胡來,對他有恩,如果是佞臣任由皇帝胡來,可能朝廷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大肆搜捕作為亭長之子的他了,根本等不到太后發(fā)動政變,然后赦免從犯。
但兩人應該沒有任何瓜葛,也不可能有什么瓜葛,曹侍郎為什么抓自己?
“刑部侍郎曹華是你殺的吧?”
王朝棟的質問解答了劉知易的疑惑,原來是為了曹侍郎。
劉知易不能承認。不管怎樣,殺死刑部侍郎,都是大罪。雖然他心中認定自己無罪,完全是為了自保,可對朝中官員來說,平民殺官,沒有理由,都是死罪。
看著一臉咄咄逼人的王侍郎,劉知易反問道:“你有什么證據(jù)?”
劉知易堅信,絕對沒有證據(jù)能證明是他殺了曹侍郎。
當日曹侍郎秘密押送劉知易進京,在橋頭碰見金吾衛(wèi),輾轉下了渡口,想找船過江,在馬車上,劉知易用三品刀氣偷襲殺死曹侍郎。
這個過程中,一沒有人證,當時車夫去找船了,不在場;二沒有物證,馬車的殘骸雖然還在現(xiàn)場,可已經(jīng)是一堆零碎,大件的木板都不知道被什么人拿走了。人證物證都不足,根本不可能給他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