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太行山中梟雄起
公元525年,九月,秀榮。
爾朱榮剛收到手下情報人員發(fā)回來的密信。就在上個月,燕州的上谷郡(位置在今天的河北省懷來市附近)又出現(xiàn)了新的叛亂,匪首名叫杜洛周,他沿用破六韓拔陵的年號真王,正在攻打周邊各處郡縣。目前朝廷已經(jīng)派幽州刺史常景和幽州都督元譚領兵前去征討。
爾朱榮看過之后,把密信轉(zhuǎn)交給身邊的元天穆。
元天穆是朝廷新任命的西北道行臺、征虜將軍、并州刺史。但元天穆上任之后,很少呆在自己的治所辦公,反倒經(jīng)常跑到爾朱榮這里做客,兩人差不多是形影不離,日夜商討軍國大事。
爾朱榮是去年元淵平定六鎮(zhèn)之亂的過程中結(jié)識元天穆的。當時元天穆奉旨北上勞軍,路過北秀容的時候,得到了爾朱榮的熱情款待。兩人見面之后特別投緣,干脆直接擺案焚香拜了把子。當時元天穆三十五歲,爾朱榮三十一歲,所以爾朱榮一直把元天穆當成大哥對待,非常尊敬。
元天穆到的時候,恰逢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要聯(lián)系衛(wèi)可孤討論合作的事,結(jié)果衛(wèi)可孤提前被宇文肱和賀拔度拔在武川南河岸邊設計給干掉了。爾朱榮得到消息之后有點兒暈,感覺這叛軍大元帥有點脆啊,咋說掛就掛了。他不知道下一步如何打算,而且他也沒把元天穆當外人,便傾心向元天穆請教。
元天穆說兄弟,這是天意啊。現(xiàn)在天下雖然不太平,但我大魏的帝祚尚在,沒那么容易被推翻的。自古以來造反都是高風險的事情,名不正言不順,成功率極低。朝廷現(xiàn)在正值傾危之際,急需能臣輔佐,賢弟如此英才,不如趁此機會招募驍勇擴大勢力,以朝廷的名義去掃蕩匪寇,拯生靈于涂炭,扶社稷于將傾,以成魏武晉宣之事。
一席話讓爾朱榮醍醐灌頂,佩服不已,心想果然還是天穆大哥有文化,站得高看得遠。亂世之中發(fā)展自己的勢力是最重要的,打著朝廷的旗號又占據(jù)政治優(yōu)勢,不會早早就被當成靶子干掉,等實力強大了之后再考慮后面的事情也不晚。于是他把爾朱兆叫過來痛罵一頓,命令他嚴守秘密,不許再跟任何人提及曾經(jīng)聯(lián)系叛軍的事。之后爾朱榮便開始悶頭發(fā)展勢力,經(jīng)常出兵打擊周邊的小規(guī)模叛亂,鍛煉人馬,同時積極向朝廷表忠心邀功,再也不想舉旗造反的事情了。
爾朱榮目前的官職是秀榮第一領民酋長。這個職位是從他高祖那里繼承過來的,到他這里已經(jīng)是第五代了。爾朱榮所屬的部落被稱為契胡,屬于五胡之中羯族的一支,整個部落大概有八千多戶,爾朱榮一家世代是這個部落的酋帥。由于一直居住在秀榮爾朱川,所以就用爾朱作為姓氏。
北魏為了提高國家凝聚力,弱化部落的影響,從道武帝拓跋圭開始就推行解散部落的政策。到目前為止,國內(nèi)的鮮卑族部落已經(jīng)基本解散得差不多了,但其他民族還有一些沒有完全解散的情況,典型的就是敕勒(也叫高車)族和契胡族。
對于這些部落,北魏朝廷專門設置了領民酋長這種官職,其中第一領民酋長的官階對應于從三品,差不多相當于州刺史,權(quán)力還是比較大的。
現(xiàn)在爾朱榮的轄地方圓三百里,歷經(jīng)數(shù)代的積累和經(jīng)營,現(xiàn)在他可以算是家資巨富,財力充足,牛羊駝馬彌漫川谷,不可勝數(shù)。
秀榮邊界的高山上有三座天池,池水清澈深不見底,周邊的人都稱之為祁連池。有一次爾朱榮跟老爸爾朱新興一起到祁連池游玩,突然聽到四周傳來蕭鼓之音。爾朱新興便跟爾朱榮說,兒子啊,我們族里有個古老的說法,凡是能聽到這種聲音的人將來都能當大官。我已經(jīng)老了,估計當大官的就是你了,你要努力進取以應此兆。
這個現(xiàn)在家長都不屑于用的套路居然效果頗好,從那之后,爾朱榮將老爸的教誨牢記在心,時刻自勉自勵。
但當時是和平年代,想鍛煉隊伍打怪升級也不太好找合適的機會。
爾朱榮有辦法,他平素喜好射獵,每次帶領部眾設圍打獵的時候,便趁機練習排兵布陣,號令嚴肅,有不聽指揮的就直接砍了,所以手下沒人敢違背他的命令。同時爾朱榮也非常喜歡接納英雄豪杰,時值北方邊亂,六鎮(zhèn)很多豪杰都避亂來到秀榮,爾朱榮統(tǒng)統(tǒng)熱情收留,隨材任使。
得到元天穆的指點之后,爾朱榮更加明確了發(fā)展方向,毅然散其畜牧資財,廣納豪杰,勢力迅速擴大。
不久前,聽聞破六韓拔陵兵敗黃河岸邊,爾朱榮心中暗自僥幸,更加堅定了繼續(xù)走元天穆路線的決心。
但破六韓拔陵的叛軍不是已經(jīng)被元淵搞定了么,這次上谷的叛亂又是怎么回事呢?
元天穆在朝廷中耳目眾多,有很多第一手情報。他一看密信的內(nèi)容就知道大概的原因了,便跟爾朱榮詳細解釋了一下。
原來元淵和于謹在黃河岸邊擊潰破六韓拔陵之后,六鎮(zhèn)叛亂已經(jīng)基本被平息了。可是參與叛亂的鎮(zhèn)民總計有二十多萬,這些鎮(zhèn)民雖然已經(jīng)投降,但人數(shù)太多,如何安置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搞不好會出亂子。
元淵身處前線,了解六鎮(zhèn)的情況,知道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六鎮(zhèn)鎮(zhèn)民叛亂,直接原因是饑荒乏糧,根本原因則是身份落差和對前途的絕望。如果要妥善安置鎮(zhèn)民,必須同時解決好這兩個問題才行,否則很快還會有更多的破六韓拔陵站出來。
元淵跟行臺仆射元纂商量了一下,給朝廷上了個奏章,申請在恒州以北再設立一個郡縣,專門用來安置這些投降的鎮(zhèn)民,便于根據(jù)需要進行賑濟和安撫,同時將這些人的身份由兵戶改為民戶,取消掉強加的兵役責任和對鎮(zhèn)將的人身依附,從而徹底平息掉鎮(zhèn)民的思亂之心。
元淵的奏章有理有據(jù),成本低可操作,結(jié)果遞上去之后,迅速被朝廷給否了。朝廷派黃門侍郎楊昱過來傳旨,要求他即刻將這些投降的鎮(zhèn)民遣送到河北的冀州、定州、瀛州一帶,作為營戶安置,不得停留。
營戶是當時北魏政府用以安置俘虜?shù)拇胧I戶歸軍隊管轄,主要從事耕田、畜牧、匠作等生產(chǎn)勞動,生產(chǎn)成果大都充作軍隊給養(yǎng),其身分低于平民。
元淵得知朝廷的決定之后扼腕嘆息,如此一來,鎮(zhèn)民的溫飽和身份問題非但沒有解決,反而更加嚴重了,恐怕這些人很快又要為了生計再次鬧事。
朝廷如此決定,其實元淵也要負相當?shù)呢熑?。這個說來話長,原來元淵在洛陽的時候,風流倜儻,生活也不慎檢點,跟城陽王元徽的老婆于氏私通。按說元淵比元徽要高一輩,這樣做實在不太合適。元徽得知被綠,勃然大怒,但老婆于氏的婆家是鮮卑大族,根深葉茂實在惹不起,只好把怨氣都轉(zhuǎn)到元淵身上,鬧到皇帝那里請求主持公道。這種皇族內(nèi)的丑聞當然沒法放到朝堂大殿里公開討論,皇帝便讓丞相高陽王元雍主持宗室會議確定如何處理。本來元淵當時都要被提拔當?shù)钪猩袝?,被元徽這么一攪和,尚書也沒當上,最后的結(jié)果是撤掉官職,以廣陽王的身份回家歇著,直到這次六鎮(zhèn)叛亂才再次被啟用。
這個懲罰不痛不癢,元徽非常不甘心,一直在尋找報復的機會。由于元徽曾經(jīng)是清河王元懌的親信,胡太后專政之后,因舊情人的原因,頗為信任元徽。元徽乘機抓住一切機會詆毀元淵。不管什么建議,只要是元淵提出來的,元徽會堅決站出來唱反調(diào),這次安置鎮(zhèn)民的方案也是因為元徽帶頭反對才被否掉的。
最后一個可以安定北境進而保住北魏政權(quán)的機會,就這樣被元徽公報私仇給毀掉了。
鎮(zhèn)民作為營戶被安置到河北時差不多是七八月左右,當時正值河北一帶遭遇水旱災害,官軍自己都糧食緊張,沒人管這些新來的下等人。鎮(zhèn)民們沒有糧食可吃,被逼無奈之下只好聚集在一起四處流亡乞討,變成流民。六鎮(zhèn)流民人數(shù)眾多,原來又都是民風彪悍的北族,逆境之下很容易再次出現(xiàn)人心思變的情況。從這個角度看,這次上谷的叛亂實在是意料之中。
爾朱榮聽完元天穆的解釋,也頗為感嘆,他一方面頗為佩服元淵的遠見,另一方面也嘆息朝廷現(xiàn)在任人唯親目光短淺。不過這樣也好,對英雄豪杰而言,亂世才有發(fā)展的機會,爾朱榮就在等待這樣的大環(huán)境。
上谷離秀榮還很遠,所以爾朱榮一邊在緊密關注局勢的發(fā)展,一邊加緊招兵買馬廣納人才,同時積極出兵協(xié)助朝廷維護治安。
爾朱榮在軍事方面堪稱天才,殺伐果斷,御眾嚴整,手下部隊的戰(zhàn)斗力非常強悍,本來秀榮周邊也有一些叛亂勢力打算趁機鬧事,都被爾朱榮一一給滅掉。秀榮及并州和肆州一帶成為難得的相對安定的地區(qū)之一。當時北魏國內(nèi)各地叛亂頻仍,而朝廷宗室諸王,除了元淵之外很難找到其他能打的,胡太后也很苦于無人可用,此時發(fā)現(xiàn)爾朱榮是個可以有能力的干將,于是大加賞賜,先后加封爾朱榮為直閣將軍、冠軍將軍、散騎常侍,賜爵安平縣開國侯,指望爾朱榮能幫助自己掃清叛亂匡扶社稷。
爾朱榮在元天穆的幫助和指導下穩(wěn)步發(fā)展著自己的勢力。
十二月的時候,突然有人來報,說敕勒酋長斛律金前來投奔。爾朱榮久聞斛律金大名,大喜過望,親自出門把斛律金迎接進府內(nèi)。
原來斛律金率部回歸朝廷之后,根據(jù)朔州刺史費穆的安排,帶領部眾在云中附近駐扎。后來費穆棄城逃回洛陽,斛律金擔心部落安全,也帥眾離開云中南下。為躲避戰(zhàn)亂,他們一直在太行山中遷移。部族中老幼較多,行軍速度較為緩慢。幾天前,他們剛剛到達桑干河北岸的黃瓜堆附近。由于一直在山中行軍,情報不通,斛律金還不知道破六韓拔陵被擊敗的消息,更不知道杜洛周再次反叛的后續(xù)情況。
敕勒族久居北方,族人們都不愿南下太遠,所以到了黃瓜堆之后,斛律金打算帶領部眾停止南下,開始沿著桑干河東進去投奔燕州。結(jié)果剛走了沒多遠,就遇到了杜洛周的叛軍。
杜洛周本來是率眾攻打燕州州城的,但燕州刺史崔秉具城固守,頗為頑強。杜洛周久攻不破,便開始繞過燕州州城到周邊村鎮(zhèn)四處搶掠,結(jié)果正碰上斛律金的隊伍。
杜洛周的叛軍人多勢眾,而且此刻正值饑渴之際,跟狼群一樣,看到前方有大批人馬輜重,也不管是官軍還是百姓,一擁而上大肆殺掠。斛律金沒料到在這里會遇到危險,未作任何準備,兼之眾寡懸殊,頃刻之間族人就被殺散,斛律金身負多處重傷,猶自舉刀頑抗。哥哥斛律平見勢不好,強拉著斛律金逃離戰(zhàn)場。部族已沒,斛律金無處可去,聞說爾朱榮正在廣納豪杰,便輾轉(zhuǎn)來到秀榮投奔。
爾朱榮聽完前后經(jīng)過,也是唏噓不已。他安慰了斛律金一番,逝者不可追,多想無益,爾朱榮讓斛律金只管留在自己的軍中修養(yǎng),不要再想族人的事情了。
由于斛律金本身已是領民酋長,屬于朝廷命官,為了明正言順的接納他,爾朱榮上表朝廷匯報了相關情況,同時建議任命斛律金為別將,協(xié)助自己保障秀榮周邊的安全。別將是北魏軍中五職之一,位在統(tǒng)軍之上,僅次于都將,屬于比較高的軍職。胡太后正在想方設法籠絡爾朱榮,所以一切準奏。
亂世之中好升官,之后爾朱榮又接連平定了多處叛亂,官職也越來越大,從冠軍將軍到平北將軍、北道都督,再到安北將軍、都督恒朔討虜諸軍,進封博陵郡公,增邑五百戶。
秀榮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好,北有長城,東有太行,西邊又有汾州和兩夏州擋著,跟各處的叛軍主力部隊都沒有直接接觸,爾朱榮趁著天時地利專心發(fā)展升級,等待著自己大展身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