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的記憶像碎屑一樣飄飛,需要仔細翻找才可以得到有用的信息。他皺著眉毛,腦中的信息像是分別展示的幻燈片,可以大致瀏覽,也可以仔細閱讀。記憶涉及范圍十分廣泛大多是這位叫做伏羲的仁兄的生活經歷,當然也可以換個詞,洪荒生物的慘痛經歷。就比如說狌狌一族,首先是研究生活習性,種群密度,種族結構,然后,重要的是然后,煎炒烹炸煮燉燜,腌鹵醬拌生烤蒸......
以一個自詡文明使者的學者的角度看,這些無疑是血腥的,但在洪荒這就是常態(tài),在這個嚴格遵循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始模式的環(huán)境下,捕獵和被捕之間是無法調和的。雖然說有氣這種物質的存在減少了生物對進食的需要,但減少不是杜絕,而在洪荒種群間結構松散,缺少凝聚力,可在伏某的努力下,這一現(xiàn)象大幅下降。不得不說從某種角度上說,伏某推動的洪荒的發(fā)展,用野蠻又先進的方法,狩獵洪荒生物。
接下來說三點:
一洪荒的模式,洪荒的大環(huán)境還是野蠻的,或者說現(xiàn)存的生物對于洪荒的文明開化幾乎沒有做出貢獻,從那些個記憶中不難看出,各種洪荒生物的生活方式是怎么舒服怎么來,沒有規(guī)劃,更接近于生物的本能。吃喝拉撒睡,生長交配,缺少的只是死亡。所以如果愿意,且不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爭斗,洪荒的生物的數(shù)量將是極其恐怖的。而且他發(fā)現(xiàn),在這個鬼地方是不存在生殖隔離的,物種與物種之間的劃分并不嚴格,他們的繁殖是靈與靈之間的抽離以及融合,靈與靈按照一定的比例組成后代。這里就需要解釋什么是靈,靈就是氣的聚合與流動產生的物質,又根據(jù)比例和種類的不同產生不同的靈。氣本身就是帶有活性的物質,它呈現(xiàn)一定的喜好和目的性。氣的產生是一件需要繼續(xù)研究的事情。
二洪荒的面積,值得一說的是,洪荒并不是一個球體,更貼近于天圓地方的構造,而且無法測定向上的高度和和向下的深度。輕(當然用清更合適)的氣便沒有邊界的向上,重(濁)的氣無休止的向下,但是重力在這里是存在的,目前無法解釋。說回正題,洪荒的面積,根據(jù)伏羲的測試,并沒有結果,或者說在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擴張,且不斷產生氣這種物質,原因不明。至于伏羲的工具,大概有三樣,河圖、洛書、體感,前兩者都是外物,誕生于洪荒之間。他們可以讓他與洪荒的環(huán)境造成一種契合,也是增加他對洪荒的感知。說的玄幻些,就是合乎道。然后就是體感,伏羲對于洪荒的環(huán)境本身就很敏感,所以體感成為了伏羲的重要工具。
三伏羲的神通,或者說能力,變化,催風引雷,化身,當然在目前的洪荒這些神通已經可以讓他橫著走了,各種法術,符箓都還在萌芽階段。
現(xiàn)在我就叫伏羲對吧,他愣愣的想著,他好像沒有過名字,可能是忘記了。
伏羲看著夭夭,夭夭看著伏羲,她歪了歪頭,問道:
“你在看什么?”
“我在注視一種我從未了解的生物。”
她小小的腦袋有著大大的疑惑。
“當然,我更在審視這個有趣的地方。”
日記第四天:
不得不說,我對這里越來越感興趣了,無論是這里的生物還是環(huán)境,都是那么新奇,我感覺在這一切都有可能,我似有似無感受到了,我對這個世界的聯(lián)系,換句話說,我感覺自己觸摸到了世界底層的理,這可能就是道吧。
等一下,作為一名嚴謹?shù)目茖W工作者,不應該陷入神秘主義,應該以實證作為根據(jù),而不是主觀臆想,河圖洛書,這兩件東西我一定要拿到手,這就是我系統(tǒng)研究洪荒的第一步。
一股莫名的力量:今天喝鴿子湯
作者瑟瑟發(fā)抖........
東坡的豬
鴿子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