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朝圣黑白Ⅰ
1.
憂郁是因為自己無能,
煩惱是由于欲望得不到滿足,
暴躁是一種虛怯的表現。
——大仲馬《三個火槍手》
2.蒙著眼睛走路,未必會害怕。
清楚的站在懸崖邊,才難以抵擋恐懼。
3.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
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情,又是如何銘記。
——加西亞·馬爾克斯
4.學會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獨,不要有什么想法就立馬告訴別人。另外,
對別人所說的話千萬不要太過當真。不能對別人有太多的期待,無論是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
對于別人的看法,應鍛煉出一副淡漠的態(tài)度。因為這是培養(yǎng)值得稱道的寬容的一個最切實可行的手段。
——叔本華
5.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臨安春雨初霽》
6.有時候,我會覺得什么都是假的,但這并不妨礙我發(fā)自內心的相信,并愛著這個世界。
——安東尼《云治》
7.你對別人的一星半點善意感激涕零,隨著年歲漸長,又變得將信將疑。如果沒有回報,別人為什么要幫你?
話說回來,大多數時候,也確實沒有人會理睬你。你多半會見到人性最惡的一面。
你發(fā)現大多數成人會撒謊,大多數人只顧自己。
對某些人來說,你對他們有多少用處,他們才會對你有多少興趣。
——《孤兒列車》
8.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事:你接連數月每天都碰到一個人,于是你同他的關系便十分親密起來;你當時甚至會想,沒有了這個人還不知怎么生活呢。
隨后兩人分離了,但一切仍按先前的格局進行著。你原先認為一刻也離不開的伙伴,
此時卻變得可有可無。日復一日,久而久之,你甚至想都不想他了。
——毛姆
9.世界上最大的折磨,莫過于在愛的同時又帶著藐視。
10.社會要看到輝煌的成績,才能承認你的天才。
——巴爾扎克
11.當你拼命想要完成一件事的時候,你就不再是別人的對手,或者說得更確切一些,
別人就不再是你的對手了。
不管是誰,只要下了這個決心,他就會立刻覺得增添了無窮的力量,而他的視野也隨之開闊了。
——大仲馬
12.要自愛,不要把你全身心的愛、靈魂和力量,作為禮物慷慨給予、浪費在不需要和受輕視的地方。
——勃朗特·夏洛克
13.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太過透明,也是一種負擔。
14.只有自己強大優(yōu)秀,面對真摯的感情時才不會唯唯諾諾。
15.人的一生,注定要和很多人分道揚鑣,哪怕是一度關系極近的朋友。
你寬容得至于軟弱,必定遭到欺侮;
你勇敢得足以拒絕,才不會受到羈絆。
你必須斬斷那些羈絆你的人和事,才能將自己變成一個獨立而勇敢的人。
恩斷義絕,山高水長。
前程萬里,兩不相干。
16.維系一段感情的,不是坦白,而是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并且有所保留。
17.與其將激情揮灑在外,不如省點力氣,想想如何讓自己變好。
18.讀書目的是進修學問,拓闊胸襟。人生所有煩惱會不多不少永遠追隨你。只不過學識涵養(yǎng)可使你更加理智冷靜地分析處理這些難題而已。
——亦舒
19.莫名其妙地湊熱鬧,
心急火燎地隨大流,
操碎了別人的心肝。
——人生中虛擲光陰的三大坑
20.愿你走出幽暗,歸來已是衛(wèi)冕。
21.人生在世,要是不讓人家開開玩笑,
回過頭來又取笑取笑別人,那還有什么意思?
——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
22.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我不再為別人對我的看法而擔憂。此后,我真的能自由地去做,我認為對自己最好的事。
只有在我們不需要外來的贊許時,才會變得自由。
——羅伊·馬丁納
23.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對一條道路的嘗試,是一條小徑的悄然召喚。
覺醒的人只有一項任務: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著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它通向哪里。
——赫爾曼·黑塞
24.善的追隨你,惡的傾慕你。
光明的渴望你,黑暗的也希冀你。
你是超越一切的存在,是神為萬物鍍上的色彩。
——《浪漫傳說》
25.人就是這樣的吧。有時候會悶悶不樂,有時候會鉆牛角尖,胡思亂想的感覺自己很悲慘。有時候還會覺得自己心情特別好,無所不能,什么事情都能做得來。
這兩種心情都會有的。兩者出現的概率差不多。時間就是在這樣的反反復復當中過去的。
——吉本芭娜娜《甘露》
26.后悔沒有用,你需要變好
27.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一些不三不四,不明不白,不痛不癢的人身上,因為這很不值。
——錢鐘書
28.過的好的人,沒時間關注別人的生活,也沒精力沉浸于過去的傷害。過的好的人,過去的所有經歷與他而言都是有意義的。
即使是傷疤,也是為了提醒他,遠離容易傷害你的人,不要再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艾小羊
29.與其在意別人的背棄和不善,不如經營自己的美好和尊嚴。
30.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無論情況多么糟糕,你應該努力去支配自己的環(huán)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奧里森·馬登《一生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