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糧食風(fēng)波
“公子,全都走了!”
羋典作為客棧掌柜,也是白琰手下頭號商人,此次談判也是全程觀看,但一直沒說話,也沒任何表現(xiàn)。
在白琰談完事后,他親自送走眾人,立刻回來白琰身旁復(fù)命。
“知道了!”
白琰點頭,道:“話說羋典,如今這客棧的生意基本上已經(jīng)形成定局,接下來半年之內(nèi),注定盈利有限,不必耗費太多心思。以后,這客棧你就不用操心了。調(diào)個人過來擔(dān)任掌柜,你就專心準備各大商行競標之事吧!”
羋典皺眉,有些疑惑的看著白琰,道:“公子,屬下不解,這合作講求的是利潤問題,為何公子卻要以收購糧食作為條件!”
說著,羋典看向白琰的目光更為熱切,只當(dāng)白琰又有了什么好主意。
畢竟白琰這一套實在太不正常了,哪有人找合作會提這種要求的?
“怎么,受制于人一次還不夠,你還想再來一次?在這個世道,糧食作為萬物之本,掌握糧食,便等于掌握本錢。好好做吧,只有成為大秦第一糧商,天下第一糧商,咱們才能真正擺脫他人限制!”
白琰驀然一笑,張嘴就是一個理由。
關(guān)于秦王讓他籌備糧食的事,他可不能隨便說出來。
哪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并不懷疑羋典,但這種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用他的名義收集糧食會比較方便,可一旦扯上國策政治,列國除非是傻子,否則一顆糧食都不可能放給他。
羋典眼睛一亮,他可不知道白琰這是在忽悠他,反倒是把白琰的忽悠當(dāng)做目光遠大。
一時間,心中不由暗暗佩服,這才開始呢,就能想得這么遠了。大順商行,未來必將前途無量啊!
“屬下明白了,公子放心,屬下定不會讓公子失望!”
想著,羋典應(yīng)了一聲,也不遲疑,立即前去準備此事。
……
晚間,章臺宮內(nèi),一道身影快步走來,常管事早已經(jīng)等待在偏殿前。
此人來到常管事身前,低語幾句后,轉(zhuǎn)身離去。
緊接著,常管事也離開這里,進入偏殿中。
“啟稟王上,結(jié)果出來了!”
偏殿中,老人也不知道是習(xí)慣還是怎么回事,平常歇息,基本不回房間,就喜歡在這偏殿內(nèi)。
此刻,老人正在閉目養(yǎng)神。常管事快步走到老人身旁,柔聲說道。
老人眼睛依舊閉著,看上去像睡著了一般,嘴唇卻微微動了動,似乎在活動嘴皮子。
片刻后,蒼老的聲音傳來,道:“說……”
常管事趕忙應(yīng)諾,道:“回稟王上,與您所想一般無二,此番那些行商大肆收集糧食,皆是因為公孫公子!”
老人聞言,眼睛緩緩睜開,臉上掛起一抹若因若無的笑容。
“這娃子還真是不錯,這么快就辦成了,還這么多人幫他!”
老人喃喃自語,眼中帶著滿意之色。
之前在客棧中,白琰雖說是在忽悠羋典,但有一點,白琰并沒有說錯。
無論是在任何時代,糧食都是天下之本,尤其是在這農(nóng)耕時代,糧食本就是稀缺珍貴之物,任何一國都不敢忽視,包括秦國也不例外。
這突然間,國內(nèi)大量行商瘋了一般的收集糧食,放在一國都會瞬間引起上面的警惕之心。
這不,各大商行剛開始行動,便已引起有心人的注意,甚至連宮中這位也注意到了。
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老人就覺得此事或許與白琰有關(guān)。不過這種事可不能全憑猜測,得調(diào)查清楚才行。
此刻得到的答案與自己心中所想一般無二,老人自然高興。
關(guān)于動用列國商人收集糧食這種事,他也并不是沒有想過,只是無奈于身份的尷尬,無論是他親自下令也好,動用下面的臣子也罷,一旦消息傳開,列國都不可能放開糧食通道。
這種事,也就白琰這樣的商人做起來才最合適。
“不過王上,雖然公孫公子讓各大商行為他收集糧食,但這些商行只想撿便宜,一直在咱們大秦下手也不行??!”
看著老人臉上的喜悅,常管事雖然不忍破壞,但還是忍不住提醒道。
“放心吧,有些事不能說太透,有些事不能做太絕!”
“這些人想在大秦做手腳,由他們?nèi)ゾ秃昧恕H缃窦Z食皆在國庫糧倉之中,百姓余糧也得從糧倉發(fā)放,沒有朝廷的允許,想從這里收到糧食,無異于癡人說夢!”
“再給他們?nèi)鞎r間,三天內(nèi)沒有成果,這些人自然知道該怎么做!”
老人嘴角笑容更濃,甚至嘴巴都慢慢裂開成兩半,略顯得意道。
常管事反應(yīng)過來,趕忙笑道:“我王圣明,如此一來,有各大行商幫忙,只要從列國調(diào)來一些糧食,也足夠解燃眉之急了!”
老人哈哈大笑,道:“不錯啊,都學(xué)會那娃子的恭維之詞了!”
接下來的幾天,果然如昭襄王所言,雖然各大商行在瘋狂的調(diào)集糧食,形成了一種競爭模式。
但很快,令人無可奈何的情況出現(xiàn)了。
這市面上的糧食,本身就掌握在這些商行手中。
但他們的糧食,也得從官府糧倉中領(lǐng)取。一開始,各大商行還能仗著自家糧鋪的便宜,收集到一些糧草。
但當(dāng)他們第二天想借用糧鋪之名從秦國糧倉大肆收糧時,卻發(fā)現(xiàn)規(guī)則依舊,糧倉根本就不放多的糧食出來。
甚至于,秦國糧倉不放出多的也就算了,還直接消減了三成。
理由很簡單,秦國的糧食,不容大肆釀酒。
這一下,糧鋪里的糧食本就被這些商行收繳一空,秦國糧倉還不放糧,而城內(nèi)百姓還等著賣糧的。
糧食一不夠賣,各種危機問題就出現(xiàn)了。
秦國的糧倉放糧,那是視情況而定的,基本上都會夠,如果不夠,那就是糧商出問題,抓到了,糧鋪就得查封,商家還得賠各種罰款。
那些有經(jīng)營糧商生意的各大商行眼看情況不妙,頓時警惕起來。
最后囤積糧食不成,反倒是把家里的存糧都提出來供應(yīng)百姓銷售。
如此一來,一個現(xiàn)實的情況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
想從秦國搶糧,基本上是無望了,只能把希望放在其余列國身上。
于是又過去一天,各大商行的目標開始朝著秦國之外的山東六國看去。
一場糧食大戰(zhàn),由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