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我有一張萬能票

第十六章 私生子坐實了?

我有一張萬能票 田馨爸爸 3066 2021-12-21 00:05:00

  兩人在賣胡辣湯的攤位上找了個凳子坐下,胡辣湯還沒上,村長李來福就開口說道:

  “向東,你哪來的錢買的這么多東西?”

  “李叔,您就是不問,我也正要和您說哪!之前您給我的五毛錢都用來購買治療常見病的東西了,那些吃的,是剛剛我無意中在路上撿到的一塊錢買的,想著這種錢留在身上不安全,還不如盡快花出去來的實在?!?p>  “自從加入咱們李家村后,李叔和大家伙對我多有照顧,我就想著以您的名義給他們買些吃的,希望您不會介意?!崩钕驏|將早就準(zhǔn)備好的一套說辭說了出來。

  “撿的?”

  李來福雖然有些不相信李向東能在人來人往的大集上撿到一塊錢,但也沒有深究。

  不管李向東這一塊錢的來路如何,但起碼沒有獨自享受,還想著大家伙,不但都給買了吃的,還給他漲了臉,就是他想責(zé)怪就沒有理由。

  “下次別這么亂花錢了,有錢了自己留著,你現(xiàn)在剛剛安頓下來,還有很多東西沒有置辦。”

  李來福正想多囑咐李向東兩句,這邊的胡辣湯就端上來了。

  一碗胡辣湯雖然不貴,只有三分錢,但自從這兩年村里都吃不飽以來,這還是他第一次吃,不免也有些嘴饞了。

  就著燒餅、肉盒和煎包,將一大碗胡辣湯喝下肚后,才感覺肚子熱乎乎的。

  飽了。

  因為還有其他人還沒有吃的緣故,兩人吃完就趕緊替換下一組人過來,如此之下,十幾分鐘后,輪換了三四次,眾人才都吃完。

  這還是他們第一次趕大集時能吃飽,并且還吃的很好。

  不過也有些人不舍得吃,如一隊長李金來,就是想著家里的自己媳婦和小子,只啃了半個燒餅,將剩下的用油紙包裹好,揣進(jìn)了懷中。

  眾人吃飽喝足,即便像平常一樣,將攤位擺到了大中午,也并沒有覺得有多餓。

  眼看著大集上的人越來越少,村長李來福便招呼眾人將剩下沒有賣出去的貨物裝車,準(zhǔn)備返回李家村。

  這次拉出來的農(nóng)產(chǎn)品還好說,都賣出了一半多,畢竟都不要票,賣的也相對容易一些。

  同樣,在大多攤位販賣的都是農(nóng)產(chǎn)品的情況下,競爭十分激烈,李家村這還是在降價的情況下才賣了一多半,有很多攤位上的農(nóng)產(chǎn)品都只是賣了一小半。

  也有不少以物易物的,在大家都吃不飽的情況下,糧食無疑是以物易物中最緊俏的存在。

  所以,李家村的農(nóng)產(chǎn)品雖然以底價賣出了一大半,但回去時三輛牛車上所裝的貨物卻并沒有減少多少,反而多了一些糧食和生活用品。

  至于李家村的主要營生竹筐,即便不用票,只用錢便可以購買,也只賣出去一小半。

  這還是降價后,如果不降價,恐怕更會賣不出去。

  在李向東看來,竹筐賣不出去到不是競爭激烈,恰恰相反,用竹子編織的竹制品并不多。

  之所以賣不出去,是因為竹筐樣式普通,不但個頭大,還十分沉重,即便實用性強,但卻讓人產(chǎn)生不了多少購買欲望,畢竟這東西并不是什么必需品,也有其他可以代替的東西,所以才會被人們所不喜。

  “李叔,咱們村里的這些竹筐都是誰編的?”李向東好奇道。

  “怎么?想學(xué)???”

  雖然這次趕大集并沒有賣出多少竹筐,李來福的臉色有些不好看,但見李向東這么問,還是打趣道。

  “想??!”

  “我老家那邊就沒有竹子,所以對這種竹制品看著很新鮮,如果能學(xué)當(dāng)然最好了,這樣我也有一門能吃飯的手藝?!?p>  李向東這么說并非是一時興起,而是深思熟慮后的結(jié)果。

  有可以隨意變幻的萬能糧票固然好,但現(xiàn)在在他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如果沒有經(jīng)濟(jì)來源,根本說不清楚變幻出來的錢或票證是從哪里來的。

  只有先找到一個營生,賺了錢,之后變幻出來的錢或票證也便有了說辭,不用每次都以“撿的”來搪塞。

  “哈哈!那你可找對人了,咱們李家村別的手藝沒有,但是編竹筐的手藝倒是一絕,在咱們這十里八村都是有名的。”

  說道竹筐,李來福連帶著心情都好了不少,滔滔不絕的給李向東說起來關(guān)于李家村竹筐的事。

  其實,李向東早就知道李家村竹筐的發(fā)展史,甚至比李來福這個村長知道的更詳細(xì),連以后四十年的發(fā)展情況他都了如指掌。

  李家村之所以能衍生出編竹筐,就是靠著墨子山上那郁郁蔥蔥的竹子。

  按理來說,北方因為氣候寒冷的原因,很少能看到大片的竹林,但墨子山漫山遍野的竹子卻是蝎子粑粑獨一份。

  經(jīng)過后世研究,這里面有土壤利于竹子生長,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和墨子山上的竹子適應(yīng)能力強等幾大因素,最終才形成了這墨子山上的竹林。

  再加上竹子每年都會經(jīng)歷一次寒冬臘月的冬天,到那個時候,竹子的生長都會變得緩慢起來,從而讓其顏色加深,從其正常的綠色變成了墨綠色。

  經(jīng)過多年的反復(fù),才逐漸形成了一年四季都是墨綠色的竹子,這不但在北方十分罕見,就是在全國范圍內(nèi)來說,也是不多見的。

  而墨子山就在李家村的范圍內(nèi),所以他們才能獨享墨子山上竹林帶來的反哺。

  墨子山上的竹林,大約有三百年的歷史,而李家村的竹制品,則只有兩百年左右,由此可見,即便是有著竹林這樣別人沒有的資源,在轉(zhuǎn)化成營生時也花費了上百年。

  再加上李家村地處偏僻,人也不多的原因,在兩百年中,所編制的竹制品并沒有多大的突破或改進(jìn),都是老老實實的學(xué)習(xí)祖輩們的老手藝后,在慢慢的重復(fù)傳承著編制工作,缺乏創(chuàng)新與突破。

  這種情況直到二十年后的2000年,才有了變化。

  隨著社會發(fā)展,信息越來越發(fā)達(dá),買賣交易越來越便捷,即便是李家村這樣的偏僻地方也開始了嘗試創(chuàng)新與突破。

  就是因為和外界相比,發(fā)展都慢了一拍,即便其商品質(zhì)量相差不多,也沒有紅火起來。

  再加上一開始沒有品牌意識,村里人自己也內(nèi)卷,直接導(dǎo)致李家村的竹制品淪為了三流商品,掙不了大錢,但也能養(yǎng)家糊口。

  之前鄰居何大姐就是以竹制品起家的,靠著賣竹制品賺了一些錢,這才能有十幾萬借給他給爺爺看病。

  而做為鄰居的李向東,即便沒有親手編制過竹制品,在耳熏目染之下,其鑒賞竹制品的水平還是有的。

  說白了,就是眼高手低。

  在1980年這樣的特殊年代,個體經(jīng)濟(jì)還沒有發(fā)展起來,投機倒把還是很危險的,農(nóng)產(chǎn)品又太慢,再加上他也沒有種地的經(jīng)驗,思來想去,便只有在竹制品上做文章。

  李向東相信,通過自己的點撥,即便不能讓竹制品點石成金,也起碼能解決李家村窮的吃不飽飯的現(xiàn)狀。

  他也能跟著快速走向小康生活,解決萬能糧票變幻出金錢或票證的問題。

  “……咱們李家村要條件有條件,要師傅有師傅,手藝還都是個頂個的好!”

  “不過……俺就算了,自從當(dāng)上村長后,這事情就多了起來,雖然編筐的手藝沒有拉下,但卻不如專門編筐的幾個老伙計。”

  “等回到村里,俺就給你介紹個最好的老師傅,只要好好學(xué),保準(zhǔn)過不了幾年就能出師?!?p>  李來福講完李家村竹筐的發(fā)展史后,這才謙虛道。

  李向東卻是有些不以為然,他學(xué)編竹筐就是個由頭,并不是真的要學(xué)。

  別說幾年才能出師,幾個月他都等不了。

  李向東只是想花幾天時間簡單學(xué)習(xí)下,然后才能順理成章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對李家村的竹制品進(jìn)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從而提高竹制品的銷量,解決村里吃不飽飯的問題,盡快富裕起來。

  “嗯,一切聽李叔的。”

  李向東和李來福在前面說的熱鬧,身后不遠(yuǎn)處跟著的李興民,臉色卻依舊陰沉。

  自從他發(fā)現(xiàn)自家二叔對新來的李向東多有關(guān)照后,便開始留意兩人的一舉一動。

  雖然心中不相信為人頗為正派的二叔會在外邊有這么大一個私生子,但對李向東這樣一個外人都比對他這個親侄子要好時,這個想法便逐漸的在他心中加固,距離變成事實也只剩下當(dāng)事人的親口承認(rèn)而已。

  此刻李興民心中,基本已經(jīng)給李向東打上了二叔私生子的標(biāo)簽,而三爺爺李德江退了后,新進(jìn)的村干部名額也距離他越來越遠(yuǎn)。

  起碼在李向東沒有成為村干部之前,他這個親侄子肯定沒戲。

  而幾個村干部中,除了年齡最大的二隊長李德江,還有三四年就到六十外,第二年齡大的就是二叔了。

  二叔比三爺爺李德江小兩三歲,距離退休還有六七年。

  即便那個時候成了村干部,在沒有二叔這個村長照顧之下,肯定也不好過。

  起碼不如提前成為村干部,被二叔照顧了兩三年的李向東好過。

  一個好過,一個不好過,再加上年齡差不多,這么一對比之下,心里難免會有落差。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