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持秦

第九十四章 【推行新糧政】

持秦 上陣莫回頭 2292 2021-09-18 23:16:29

  滾滾黃河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嬴扶蘇帶著八十親兵和七支鐵騎營,從晉陽縣城出來,便一路往西北行進。

  很快便到了大河的邊上。

  又沿著滾滾大河的東岸,繼續(xù)向北走。

  貼著雁門郡和云中郡的邊緣,入了九原郡。

  嬴扶蘇看到奔涌的黃河,便再一次想到了那首老歌:《我的祖國》。

  走得興起時候,還會隨口哼唱兩句。

  “一條大河~波浪寬?!?p>  “風吹稻花~香兩岸?!?p>  “我家就在~岸上住?!?p>  “聽慣了艄公……”

  可讓嬴扶蘇意外的是,自己麾下的八十幾名親兵,竟然都已經學會了這首歌。

  這首歌本身就朗朗上口,又曲調宛轉悠揚。

  往往人不經意間哼起,便能哼唱好久。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相當‘洗腦’,無限次循環(huán)。

  當然,這個‘洗腦’并不是貶義的。

  而是形容一首歌總在腦海中出現,然后讓人情不自禁地哼起。

  再例如: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被嬴扶蘇帶著,自己的親兵們也開始時不時地哼唱著:“一條大河波浪寬……”

  走在大河邊上,這首歌,特別應景。

  而沒過幾天,幾個鐵騎營的營長、連長,又不知道跟親兵中的誰,也學會了唱這首歌。

  于是。

  三千五百鐵騎中的很多人,竟然都跟著學會了這歌。

  嬴扶蘇偶爾無意間哼起這歌的時候,往往能引來騎隊中其他人的響應和哼唱。

  獨自的哼吟,甚至時常就變成了小合唱。

  而這也讓扶蘇和鐵騎之間的關系,迅速變得愈加親近。

  鐵騎中的騎士們,也都對這位長公子,愈加愛戴。

  能帶著軍隊輕巧地打勝仗,能對部下十分寬仁,又能和士卒騎士們同吃同睡的公子。

  可是少有的!

  嬴扶蘇有時候會有種極其詭異的荒謬感覺。

  自己在兩千年前,和這么一群秦人,一起唱著兩千年后的‘老歌’。

  這下,這歌怕是要更加的‘古老’了。

  但他看著身邊這么一群,穿著粗麻長袍和鐵甲的秦國騎士,嘴里唱著‘一條大河’。

  卻又半點沒有覺得有什么違和感。

  嬴扶蘇甚至生出一種‘共飲一江水,同是一國人’的感慨來。

  兩千年前和兩千年后的華夏人,文明長河如同這大河一般,從未斷流。

  我們還是說著一樣的話,寫著一脈傳承下來的方塊字。

  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喝著一條河里的水,拜著同樣的祖先。

  我們同樣為炎黃子孫。

  知道女媧造人和精衛(wèi)填海。

  也從小學過大禹治水和大羿射日。

  天漏了,我們補天!

  發(fā)大水了,我們開山治水!

  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阻擋住我們這個民族!

  而且,嬴扶蘇能夠哼唱這歌,是因為自己想家了。

  這些秦人騎士,哼唱這歌,卻也是因為想家了。

  同是思鄉(xiāng)之情,更讓情緒共鳴。

  而滔滔大河。

  卻仍是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終日浩浩蕩蕩,永不停息地奔流而去。

  嬴扶蘇忽然覺得,兩千年的歷史鴻溝,似乎也不那么難以跨越。

  大河是華夏民族的母親河,不過這位母親卻也是位‘嚴母’。

  以經常決口和經常改道而聞名。

  不過嬴扶蘇率軍從這里北上的時候,大河此時的水位倒是并不高。

  今年少雨,有些許地方出現了一些旱情。

  大河水位,也算是往年之中,比較低的。

  總體上來說,倒是不算災年。

  很多地方的田收,也都還算不錯。

  古代的農民靠天吃飯,其實農業(yè)是非常脆弱的。

  遇到水旱或者蝗災、病害,就會餓殍遍野。

  今年比起前幾年,動輒便出現大規(guī)模的蝗災和旱災,已經要好許多許多了。

  嬴扶蘇甚至和馮劫算過,太原郡今年的稅收,能供二十萬大軍吃上個小半年的。

  不過要是在經過長途運輸的折損,可能存量卻要大打折扣。

  上郡的糧倉被焚毀,存糧銳減三分之二。

  短時間內是沒問題的,但卻絕撐不到明年秋收。

  嬴扶蘇和蒙恬,都為了糧食的事情很是頭疼。

  最遲到明年的春天,就必須得想辦法搞來糧食!

  嬴扶蘇帶著大隊騎兵從晉陽城出來。

  一邊向北走,一邊也是體察了太原郡的風土民情。

  太原郡南邊超過三分之二的地方,粟、菽都已經秋收結束。

  秋收結束,各縣的田租也就基本交清。

  太原郡的官吏們,辦事效率還是很值得稱贊的。

  糧食在晾曬之后,會入庫存儲。

  嬴扶蘇對上郡著火的事情有心理陰影,于是要求太原郡下面的各個縣,都要做好防火的措施。

  而秋收結束之后,縣以下的鄉(xiāng)、亭、里,黔首農戶們并沒有閑下來。

  一些經驗豐富的農戶,已經開始給田里提前埋一些農家肥,以養(yǎng)土地。

  如果是種植粟米,這地要到來年開春才播種。

  但靠近晉陽的一些村鄉(xiāng),已經接到了來自太原郡郡守府的通告。

  從今年開始,農戶可以自愿的,至多分出四分之一的良田,播種冬小麥。

  冬麥若是要種,卻要在這個季節(jié)。

  官府只是提倡,并不強迫。

  不過播種冬小麥的黔首農戶,可以減免來年一半的賦稅。

  如果家中有在本郡徭役者,還可以讓其提前結束徭役,回來務農。

  這樣的政策,讓很多村鄉(xiāng)的黔首,很是心動。

  很快,又有人在傳。

  說郡府解決了冬麥脫殼和研磨困難的問題,所以才會試著推行這樣的政策。

  很多黔首,都跑去了鄉(xiāng)里,了解詳細的情況。

  而按照長公子扶蘇提過的想法,御史大夫馮劫,派出了一些‘技術指導小組’,來到各個縣。

  這些‘技術指導小組’,給黔首們教怎樣改進石碾和石磨。

  示范怎樣揚場,怎樣用石磨,得到精磨面粉。

  又怎么樣用精磨的面粉,制作爽口的食物。

  精磨面粉制作的各種美食,是往上數幾百上千年,都沒有出現過的。

  尤其是面條的出現,讓吃慣了艱澀難咽的粟米飯的人們,大為驚奇。

  這冬麥精磨之后,竟然還有這么多的吃法。

  而且還可以這么好吃!

  面條的口感比起粗糙的粟米飯和麥仁飯,簡直是天壤之別!

  經過了解和學習的黔首,紛紛到亭長和鄉(xiāng)嗇夫那里,去報名。

  表示愿意改種冬小麥。

  郡守府會專門給農戶發(fā)放種子。

  但同時,郡府也放出了警示!

  大量種植冬小麥,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以往,各家種植冬麥也只是少量的,不到二十分之一,從沒有過這樣的規(guī)模。

  所以,各個縣一定要做好防治蟲害和病災的準備。

  郡守府也同時重金請懂得冬小麥防蟲防病有經驗的老農,去晉陽城向‘技術小組’傳授經驗。

  這一連串的政策和舉措,都是太原郡黔首以前從未見過的。

  但這樣親近民生的政策,卻很快就在民間贏得了廣大黔首的稱贊。

  各縣積極響應。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