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三癡齊出入京城
白銀駿馬騰千行,少年得志在萬里。
寬有六丈的劍癡路上,男子身穿白衣立于駿馬之上,身后背有由黑布所包裹的長劍。這才是一副膏粱子弟的樣子嘛,單是看著都覺得這小伙子威風(fēng)八面,氣宇軒昂,與眾不同,就好比那山上老道士一般,出眾。
佘申下馬,停下腳步,表情陰晴不定,似乎是在思考什么,不過看其樣子,好像不是在思考什么好東西。過了大約一柱香的時間,蹲在一旁的佘申站起身來,向白馬走去。
“神池啊神池,回家咯。”
少年摸這白馬的腦袋,笑呵呵的說道。
這句話要是給佘孜聽到,非的給氣吐血,才出來連半天都沒有就要回家,就這還談什么子承父業(yè),還是大業(yè),真是犬子。
只見佘申牽著馬調(diào)轉(zhuǎn)了發(fā)現(xiàn),走到后面拍了一下白馬的屁股,口中并喊道:走你。白馬猶如被人拿刀趕著一般直接朝原方向跑去。
……
佘申看著白馬消失在眼前中,轉(zhuǎn)頭笑嘻嘻的抽出后背那把可與江湖第一劍純鈞劍媲美的辭鄉(xiāng)劍,踩在腳下,奴劍而飛,轉(zhuǎn)瞬千萬里,由于速度太快,且佘申不過剛學(xué)會,一下子便撞在一顆蒼天大樹之上,直接撞死。
劍圣王重義似乎察覺到了什么,驚起直朝佘申尸體而去,王重義看著滿身血跡的佘申,嘆了一口氣帶著佘申朝東洲飛去。
那一日,東洲純鈞城滿城盡穿白衣,默默送行那本可以稱霸江湖但卻因為作者真的沒時間和精力來譜寫這位風(fēng)華絕代的年輕一輩而無奈將起死寫。
那江湖十八才子一日之間竟死了五位,其中便有十八才子之首王書衡。這位本可以踏入書仙之境與佘申拼死一戰(zhàn)的宗師巔峰者竟然直接暴斃于街頭之上。
這一日,三癡起身,劍癡王重義站在自己的破舊道觀中,右手舉于空中,一聲劍來震懾人心,北荒那柄在北城之外立于荒漠上的破舊鐵劍“嗡”的一聲化光而去,放哨的士兵看見這一幕直接愣在原地,只有一位士兵看此情景轉(zhuǎn)頭直接去稟報城中將軍,此劍立于這里便如王重義親臨一般,境外無人敢大動干戈。現(xiàn)在這劍一但離開,不出三日,境外敵兵便要攻城,一旦守城失敗,敵軍長驅(qū)直入,那對于現(xiàn)在的王朝來說無異于是水深火熱,內(nèi)憂外患。因為劍圣都出劍了,那王朝里面還有好事不成?想必也一定是時態(tài)極為緊急。
劍癡手握長劍,一步踏出,這一步從破舊小屋外直接踏到道觀門外,中間相隔三十丈,相隔著那整整十五年境界沒有絲毫變化,一朝踏出,一步入天圣。此時的劍圣已從剛才花甲老頭變成似不惑之年的男子,身上的劍道愈發(fā)深不可測。王重義抖了抖袍袖,又踏出一步,這一步直接踏到純鈞城外,中間相隔九百丈,此時的劍圣已經(jīng)變成一個而立之年的年輕人,但其真實年齡絕對不年輕。劍圣劍意滔天,如大海一般磅礴。這一步直接入陸地神仙之境。
王重義立于城頭前,望向京城方向,王重義踏出了入京第三步,只不過這一步就是平常的一步。接下來劍癡王重義走在劍癡道上,一步一步朝京城走去,腳下浩然氣繚繞,身后的天空出現(xiàn)異常,一點點紫氣隨王重義每走一步便多一片向京城飄去。
……
而在佘王府的棋癡袁天策卻踏上了那條棋癡道,這條道路原本是在西湖,但卻因為棋癡同佘孜征戰(zhàn)一生,最后居住于東洲那么棋癡道便從西湖鋪到京城又鋪到東洲。袁天策在棋癡道上緩緩而行,當(dāng)走了一百步之后,棋癡腳下生出異象,一步落下腳下生出白子,再步落下腳下生出黑子,一白一黑一步一步,最后就連袁天策的衣服都開始隨他一步變化而變化。先前一百步入天圣,而后又走兩百步入陸地神仙之境。
這一日有三位同入陸地神仙之境,還有一位便是那玄癡李清明。江南五行山峰之上,盤坐在五行旗中的老者緩緩起身,周身五行旗同老者起身之后愈發(fā)耀眼,最后形成一個金色半圓將李清明包裹在其中。一柱香之后,金光漸退,玄癡一步踏出,這一步直接讓玄癡的氣息攀升到極點。在這五行旗中枯坐十年,只為練成那可控世間場域的無距境界,如今功力大成,踏出一步便引來天地異象,天穹之上白云下垂。李清明眼中星光繚繞,一眼千里,看著那兩位一同被世間人稱為三癡的絕代強者,冷哼一聲,右手一揮,天上絲絲縷縷垂掉下來的白云竟相聚在一起,形成一條通京白云路。
這條道便是玄癡道。
李清明走在由白云所鑄成的大道之上,一步一幻滅,到最后竟然徹底消失在天地間。以天地之間山川大河為旗,構(gòu)成千里之局,這等功力便是地仙來了都難說可以與之一戰(zhàn)且五五之分。
……
三癡同走向京城,天下四圣皆驚起,書圣王曦少打開天子卷書,同上一次打開那般,金光大盛之后原本什么都沒有的一頁竟出現(xiàn)了“天下天仙盡出將與作者一戰(zhàn)”的字面。
王曦少當(dāng)場愣在原地,天仙盡出?這個世間不是一個天仙都沒有嗎?作者是誰?竟然能逼的天下天仙都出來與之一戰(zhàn)。這位成名多年的書圣離天圣只差一步,將其稱為準(zhǔn)天圣也不為過。這等境界放在之前確實可以說世間幾乎無敵,畢竟千年過去世間的出現(xiàn)天圣也不過只有廖廖幾人,但現(xiàn)在他確有一股無力感升起,天仙之境,古往今來能有幾個天仙之境的強者?如今這個天下似乎要大亂。天仙盡出與作者一戰(zhàn),那是怎樣凄涼的場面,我們看的到嗎?
書圣打了個冷顫,搖了搖頭,不再多想,轉(zhuǎn)身向京城走去。
而在天元京城內(nèi),皇城之外,有一座高與皇城那般,離地足有五丈之高,要知道在這個武夫橫行,書道衰敗的武道王朝中,庶民所居住的樓城與都城同高可是要被殺頭誅九族的。而在皇城之外便有一座與其同高的房屋這豈不是在皇帝的眼下揭竿而起要鬧事嗎?
房屋有三城,不像皇都那般金碧輝煌,上有黃金琉璃覆蓋,下有一丈之寬的朱紅色大柱撐起,更沒有那黃金琉璃瓦片之上由白玉砌成的仙鶴欲飛的雕像。有的只是一種古典大氣,所謂的裝飾也不過是門前屋檐下的兩個大紅燈籠,所謂的奢侈也不過是在兩燈籠中間有一個寫有“世間武圣”四個金色大字的匾額。這是那個中二的皇帝陛下悄悄賜給這位武圣的,結(jié)果第二天就被他掛到門面上,而且還叫皇宮內(nèi)的大臣與諸侯來看看,這位皇帝不僅沒有生氣,而且還再賜給這位武圣一把鳳翅鎏金鏜。據(jù)說這把鎮(zhèn)國神兵曾是被千年之前那位天仙所用過的,把他賜給這位武圣,宮內(nèi)大臣所說也是褒貶不一。
有大臣說:這是陛下對于武圣的厚望,希望武圣可以同千年之前那位天仙一般傲視群雄。
也有的大臣說:這是陛下給這位武圣來了個下馬威,意思簡單明了就是,你不是很強嗎?強的話就用這鎮(zhèn)國神兵來破世間萬甲。
這位皇帝每天在宮內(nèi),自然對這事聽聞一二,但其并未出言反駁什么?;蛟S他們說的都對吧
而這位敢與皇宮同高的武圣對于此事也置之不理,便是在他耳邊說出,他也認(rèn)為沒聽見一般,若無其事。
如今,這位武圣卻登上先前皇帝帶領(lǐng)眾多大臣遠(yuǎn)望地圣一戰(zhàn)的城頭觀臺上。只見其東方向出現(xiàn)出現(xiàn)兩個異象,一個是紫氣滾滾,不短向這邊逼近,而在其旁邊數(shù)十丈遠(yuǎn)的天地間卻是忽明忽暗。在南方,一道白云天路從最初的十丈延生到京城之下。一道異象便是氣勢如虹,難以抵擋,這一下出現(xiàn)三道,明眼人都為之動容,這意味著一下出了三位陸地神仙。
“強勢無匹,無可匹敵!”
這位號稱唯一敢在皇帝眼下抽刀砍人的武圣,活到現(xiàn)在還未曾體驗過恐懼的感覺,便是在境外率領(lǐng)千騎欲直搗黃龍卻反被萬人圍攻的絕境之下也不曾畏懼什么。如今他卻為之而動容,這等不朽之勢便是他們這些登天者最為害怕的東西。登天者者當(dāng)有無敵之心,一往無前,粉碎一切。內(nèi)心稍不強大些,便會因此而毀道心。
“三仙入京,諸位怎么看?”
在皇都正大殿之里,高于地面九尺之上的龍鳳之座上,坐著那在晚上站著便睡著的中二皇帝,然而此時的他卻有一種凌駕于萬人之上的統(tǒng)領(lǐng)者之勢,與那天晚上的氣態(tài)截然不同。身穿龍衣,舉手投足之間皆是大家風(fēng)范。
“秉陛下,依老夫所知,成仙者當(dāng)入京面圣,這是自成我朝之后便有的規(guī)矩,而如今,同現(xiàn)三仙,于我朝來說,無異于是雪中送炭?!?p> 說話的這位頭戴黃賀帽,身穿深紅色道袍,道袍之上繡有四爪真龍,在其左肩之上戴有類似道家鎮(zhèn)鬼黃符樣子的黃布,黃布之上有拿紅色針線繡的“太傅”二字。
“鄭太傅所言極是,北煌邊境那邊常年動亂不堪,兩年前曠世一戰(zhàn),劍圣王重義的純鈞劍一劍破空而去,斬殺敵軍半數(shù)人馬,讓敵方潰不成軍。莽煌一戰(zhàn),讓其元氣大傷,這才讓那邊安穩(wěn)下來,可如今那把不知飲血幾兩的仙劍一朝從邊境消失,境外那幫蠢蠢欲動之人在沒有了此劍的威脅下必然會快速叩關(guān),若是守城失敗,那些莽子長驅(qū)直入,后果不堪設(shè)想?!?p> 而這位和鄭太傅穿衣戴帽一個樣,只是肩膀上的黃布是在右邊,上面所繡的也不同。
“蔣文,敬你稱你一聲鑾儀,不敬你便是說你謀殺圣上也不為過!生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武職京官,你難道不知道我朝第一代圣皇是怎么死的嗎?或者說忘了?”
此人話語一出,巔內(nèi)眾大臣先是身軀一震而后議論紛紛。
華蓋殿,也就是皇都正大殿,在其之外,由武圣帶領(lǐng)者那三位陸地神仙而來,一路上,這四位并沒有說話,在其身后有五位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而不死的皇都勇士,他們被龍位上的至尊冠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稱號,其中,水魄是一位弱冠嬌女,五官端正,樣貌清純,一臉人畜無害之色,但俗話說的好,越是好看的女人越要命。這位名叫水魄的女子殺起人來那就一個麻利。而在這五位身后又有十二人,這十二位身披重甲,左手戴有說是天下最堅硬的圓盾,右手持有稱是天下最鋒利的長矛。這十二位便是被趙姓王朝稱贊不絕的十二雄華,每次出手一戰(zhàn),力求一鼓作氣直追敵將項上人頭,所過之處血流成河,每次他們出手必然會擾起腥風(fēng)血雨。用他們的話來說:拿最鋒利的矛與最堅硬的盾來守護趙朝之國土。只是世人很想知道,這天下最鋒利的矛和天下最堅硬的盾相碰會發(fā)生什么。
三癡齊出入京城,這天下似乎要大亂,作者到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