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秦扶蘇:開局起兵靖難

第一百一十章 馬車

大秦扶蘇:開局起兵靖難 曹吉利 2119 2021-10-01 20:00:00

  扶蘇在草紙上畫了幾筆,隨后想到,秦國的地形復雜,萬一在上坡的時候馬力不足,可能會有溜車的風險,于是決定在車輪后面加一個剎車裝置。

  這樣一來,在人力的輔助之下,只要坡度不是太大,正常通行應該沒有什么問題。

  至于車輪轉向的問題,扶蘇先是畫了一個簡易版的差速器,但隨即考慮到現在的制造工藝,于是決定老老實實的照搬早期四輪馬車。

  西式四輪馬車和中式四輪馬車不同。

  中式四輪馬車轉向時,主要靠大力出奇跡,硬懟著轉過去。

  其主要原因是,整個馬車的結構,類似于一個裝了四個輪子的大木頭箱子,轉向自然不便,車同軌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在于此。

  所以現在的出行方式,主要是兩輪車。

  而之后的兩千年中,也沒有大量出現四輪馬車的原因,就在于人口過剩、馬力短缺和道路失修。

  雖然秦朝的馳道和后世的大多數的道路一樣,夯土所筑,一到雨天同樣泥濘。

  但人口卻并沒有后世那么爆炸,水草豐茂的養(yǎng)馬地也有很多。

  這就給了扶蘇一個改良的契機。

  四輪馬車的出現,對于個人而言意義并不大。

  但對于國家來說,尤其是像秦國這樣一個內陸型國家,意義就非同小可了!

  四輪馬車的大載重量,可以大幅降低的陸路運輸成本。

  別的不說,單就說為了支持李信出邊塞作戰(zhàn),北地郡的官倉空了一半,隴西郡的官倉里老鼠都抹著淚走了……

  這其中消耗的糧食,大多都是被運糧的民夫吃掉了。

  長平之戰(zhàn)更是如此,所以呂氏春秋言,秦雖大勝于長平,三年然后決,士民倦,糧食竭。

  在扶蘇看來,四輪馬車的出現,不僅有利于運送軍糧,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商品的流通,進而影響到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和興旺,生產技術的改進也就有了需求和動力,最終會帶動方方面面的改變!

  而早期的四輪馬車,其實很簡單,前兩個輪子裝在一個車架上,后兩個輪子裝在另一個車架上,類似于兩個兩輪車的組合,二者之間用一根豎立的硬軸連接在一起,這樣一來,四輪轉向的問題就可以輕松解決。

  所謂一點就透,不點不透就是這樣的。

  扶蘇畫完草圖,接著又想到,只是改變馬車結構還不行,還需要改變拉車馬匹的系駕法。

  中國雖然在四輪馬車的技術上落后,但是我們在系駕法上領先別人的不是一星半點。

  此時的西亞、歐洲、北非所使用的二輪馬車,韁繩是固定在馬的脖子上,拉車時馬的頸部受力從而壓迫氣管,很容易窒息,所以馬車速度極慢,這一點也同樣體現在他們駕馭耕牛的時候。

  而此時的秦國所用的系架法,奔跑時馬的受力點在肩胛骨處,并不影響呼吸。

  所以就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整體過高,急轉彎時容易翻車……

  四輪馬車的另一個好處就是,馬匹拉動的并不是車,而是導向輪(前輪)、轉向架之間的導向桿。

  扶蘇想了想,再次調整四輪馬車的草圖。

  從他腦補中的結構來看,軸栓的撬力跟輪子受的側向力成正比,也跟輪子的半徑成正比。

  所以前輪要適量小一些,這樣加入導向機構后,能讓滾動方向跟前進方向一致,減少受到的側向力。

  也因此,即便是沒有差速器,四輪馬車也一樣可以大規(guī)模應用。

  畢竟差速器解決的是圓周方向的運動差異,而四輪馬車面臨的是軸向運動(運動矢量的軸向分量)的問題。

  當扶蘇將第二版圖紙畫完后,看著上面畫的大篷車樣式微微出神。

  后世某超長待機的女王有一輛豪華的四輪馬車,所以扶蘇決定也給自己設計一輛專屬的座駕。

  阿三獨立后,她只是個王,而朕卻是個皇帝!

  想做就做。

  雖然造不出彈簧,但是板簧可以有,加上!

  天子駕六,所以能拉動的馬車其實是很大的,雖然拉車的只有六匹馬,但是一匹馬通常可以產生1.5匹馬力。

  那么沙發(fā)、桌板、暖爐、冰柜全部安排上!

  嗯,防御措施也不能少,車廂用金屬加固,大片的玻璃窗就別想了,君子不立危墻之下,這些弱點不能留,還是老老實實的鐵窗淚吧……

  扶蘇簡易畫了個框架,至于外部裝飾,自然交給更加專業(yè)的人去做。

  他估計了一下,因為結構的改良,這輛專屬于他的座駕重量,應該和始皇帝用過的金根車差不多,也即是說可以在現有的道路上暢通無阻。

  等到扶蘇畫完,并將圖紙收好,車隊就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上林苑。

  不過他并非是來視察軍隊的,而是來指導母豬的產后護理……呸,是優(yōu)良種豬的培育。

  畢竟在扶蘇心中,豬是一種看起來很可愛,又很好吃的生物。

  回鍋肉、紅燒肉、粉蒸肉、健腐肉……哪一樣想起來不讓人口水長流!

  養(yǎng)豬的好處在于,豬吃得多,拉的也多,這樣就可以產生大量的糞便,用于肥田。

  重要的是豬是雜食動物,可以喂糧食,也可以喂豬草或奧利給……無非就是生長的慢一點。

  相較于牛羊的一年一胎,一胎一個,豬一胎就生得多了!

  扶蘇養(yǎng)在上林苑的并非是用來吃肉的閹豬,而是讓人從各地挑來的不同品種的豬,其中關中獨有的八眉豬占到了一半左右。

  按照民間說法,這種豬頭較狹長,耳大下垂,額有縱行‘八’字皺紋,故名八眉豬。

  其實最讓扶蘇感到遺憾的是,享有‘國寶’之譽的太湖豬,這個時期還沒有培育出來。

  之所以被稱為國寶,是因為和其他種類的豬每胎產五六只不同,太湖豬一胎十寶起步……

  扶蘇依稀記得,百科上關于太湖豬的介紹中,喂養(yǎng)太湖豬的多是磷多鈣少,利于生殖器發(fā)育的飼料,比如麥麩浮萍等物。

  雖然扶蘇不曉得后世里如何精細化育種,但是基礎的育種方式他還是懂的。

  長肉快、個頭大的做種,剩下的殺了吃肉,簡單粗暴!

  ps:感謝‘黑蜻蜓5BZ003’、‘弗拉基米爾格林’、‘試毒、天下秀’、‘溫情耿烈’、‘偉大的力量’、‘wnyzy之翼’、‘漂泊半生’、‘老大的主人’、‘殘孤狼’的月票!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