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圣前賢之臨國,先以文化之,播仁勸善,道讓獎德(注曰:道,導也),以純風俗而成治世。然事有難克,人有頑固,以是或劣惡不懷人性者,則以法束之,以刑罰之,懲惡揚善,褒德貶奸也。故曰:“圣人御國,內(nèi)德外法,王者成治,先禮后刑”矣。用今廣錄用文、法之守吏,作《循吏類》《酷吏類》矣。
陽護,字匡國,漁陽狐奴人。以材干為本縣令。崇寧末,鮮卑數(shù)寇漁陽,婁犯狐奴,護修筑堡塞,積糧蓄資,以是狐奴得全。
開陽元年冬,梁廢帝移都鄴城,擢護為漁陽縣尉。二年,尚和弒廢帝,欲制安諸郡,遂征漁陽太守,而以護為太守。
圣王取河北,破薊滅梁,護遂以郡歸誠,圣王承制猶以護為漁陽太守。護在漁陽,盡海鹽之利,修邊塞之鄣,北御鮮卑,南興耕賈,郡內(nèi)以為得人。
十七年,病卒,士民思之,詣闕請贈,遂詔贈關內(nèi)侯。
張虎,字叔猛,武陵酉陽人?;⑸鷷r身壯于常兒,故其父名之曰虎。既長,勇武過凡人,郡中以之為隊(注曰:掌郡卒)。累遷本郡尉。
時武陵境界多溪蠻,竄逃山谷,以避租稅,或出而劫盜,商賈頗患之?;⒚繉て湔瘔荆瑒衿渖普叨刖帒?,擊其不服者數(shù)處。
昌武七年,遷武陵太守。虎在郡,撫爨獠而綏溪蠻,諭導而出者數(shù)萬家。又修渠于沅水、酉水,墾殖荒蕪,民頗得其益。
延昌三年卒。子琛后為桂陽太守,清儉愛民,名稍遜其父,而亦為州縣所稱。琛子浩,零陵太守,在職與民開辟山川,修植田畝,亦為其郡所譽。張氏三世為良二千石,荊部榮之。
宋北,字從德,酒泉人。未冠好學,通典章禮樂,州郡薦為國學諸生。延昌元年,為尚書郎。五年,出為酒泉長史。登豐二年,敦煌太守闕,仁遂轉補敦煌太守。
趙氏篡逆,招北,北??げ粦?,直涼州刺史鄧覺舉義抗趙氏,北遣郡兵三千助之,并輸馬匹牛羊以資。后覺殉國,尤齊賢起義,北亦遙應之,與酒泉、張掖距界不同趙氏。
尤齊賢既取武威郡南,張掖太守辛川見勢以為良機,遂與北及酒泉太守李政合軍一萬,東偪武威,齊賢亦盡銳北掃,會于姑臧,拔之,乃光復武威。宏長七年,以功受關內(nèi)侯,賜復其家。
宋北之在敦煌,廣畜牧馬牛羊,修立庠序,選擢良材,賑濟貧弱,資用足贍。后圣王之伐西域,頗借其力矣。
永弘十年卒,時年五十七。辛川者,張掖人,家世強宗,累遷本郡太守,趙氏篡逆,??げ慌c之同。后曹國公尤齊賢舉義,川遙應之,與同光武威。
卓萃,字華英,定襄武成人。家世定襄豪族,萃初薦起為本縣尉,累遷桐過令(注曰:在定襄)。永弘九年為本郡長史。
永慶六年,補定襄太守。萃既為豪族,得臨本郡,每約束其族,懲不避親,而散家財以與貧苦,勸善表孝,一郡感德之。
高隆三年,征之,郡民緣涂相送,詣闕請留,萃乃泣涕表請仍在本郡,優(yōu)詔許之,加秩為中二千石。
泰盛元年卒,時年五十四。子儔,亦為定襄太守,韃靼寇盜,殉國于職。
州仁,字尚德,東海厚丘人。少好學,常蒙書而眠。州舉賢良,補留縣令(注曰:留縣在彭城)。累遷至于彭城太守。
彭城為南北之會,商賈富豪,周流轉運,仁遂立市建邸,興辦工商,所得巨厚,皆或修公事,或拯流民,或以開殖產(chǎn)業(yè),勸廣農(nóng)桑,以是彭城民安之。
天正元年卒,時年四十五。
史臣曰:夫圣君明主之臨天下而馭萬民,豈惟在三公九卿之力乎?二千石為民父母,事系上下,王命所以播履,文教因之傳沐,牧治所關,不可不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