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北宋:我成了趙佶

第七十九章 朕兵庫內(nèi)定國策

北宋:我成了趙佶 讀史明智 1172 2021-11-01 23:59:38

  第七十九章,朕兵庫內(nèi)定國策

  此次視察,趙吉對兵庫缺少兵器,是很不滿意的。

  雖說大宋的禁軍以及駐各州的廂軍的兵丁,手里倒是有兵器的;

  但是,京城兵庫的武備不足,各州的兵庫里也應(yīng)該好不到哪里去。

  一旦與金國交戰(zhàn),兵器裝備上,豈不是就先吃虧了嗎?

  應(yīng)該是打不過快馬彎刀的金兵……

  這可能是自澶淵之盟后,北宋與(契丹)遼國至今已經(jīng)有一百一十五年,沒有大戰(zhàn)的原因吧!

  雖說,大宋與西夏常有邊境之戰(zhàn),但是,那是能用歲幣擺平之事,大宋的皇帝和士大夫們,也都不將其看作能威脅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了。

  因此,到了趙吉這副身體原主宋徽宗朝的后期,對于武備,越來越忽視了。

  趙吉知道,早在距今八十年前的仁宗朝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宋夏戰(zhàn)爭爆發(fā)后,范仲淹與韓琦共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戰(zhàn)略方針,鞏固西北邊防,逼得西夏與大宋議和……

  彼時,議各后,大宋的西北邊事稍寧,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樞密副使,后拜參知政事,發(fā)起“慶歷新政”,推行改革……

  慶歷四年(1044年),“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上疏仁宗,大宋應(yīng)行四條國策:

  “一曰和,二曰守,三曰戰(zhàn),四曰備。”

  朝廷應(yīng)該力行七事:

  一,密為經(jīng)略;二,再議兵屯;三,專于遣將;

  四,急于教戰(zhàn);五,訓(xùn)練義勇;六,修京師外城;七,密定討伐之謀。

  “慶歷新政”推行起始,就開始改革吏治,裁汰冗員,安撫將帥,不久后,因新政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遭到很多大臣的抵制和上疏反對,仁宗也開始動搖了……

  “慶歷新政”受挫,改革失敗……

  恰逢彼時,邊事再起,范仲淹請求外出巡守,仁宗任命他為陜西、河?xùn)|宣撫使……

  趙吉感慨,先賢范仲淹在七八十年前所行的“慶歷新政”,若能推行成功,到現(xiàn)在大宋不僅國富民強,軍隊?wèi)?yīng)該也能成為這亞洲乃至全世界最強的吧?!

  不過,趙吉卻看到了早在距今七十六年前的“慶歷新政”,對于現(xiàn)在的北宋仍然可以借鑒。

  只不過,半個多世紀(jì)過去了,時代不同,“慶歷新政”時所提出的國策,“一曰和,二曰守,三曰戰(zhàn),四曰備”應(yīng)該略作調(diào)整了。

  趙吉對著隨行的侍從宦官,道:“給朕拿筆墨紙硯?!?p>  侍從宦官遵旨,立即取出了攜帶的御用筆墨紙硯,畢竟趙官家擅于書畫還愛寫詩填詞的,御用筆墨紙硯隨行的宦官必須常備。

  侍從宦官令兵庫內(nèi)的小吏,搬來桌案,擦了又擦,給趙官家鋪好宣紙和鎮(zhèn)紙龍雕玉石,他研好墨,雙手舉起御用狼毫于頭頂。

  這兵庫的守備,跪在因沒有多少兵器而顯得空曠的兵庫內(nèi),戰(zhàn)戰(zhàn)兢兢,冷汗直流……

  他覺得,難道是趙官家視察兵庫,發(fā)現(xiàn)缺少兵器、武備松弛,因圣怒而遷罪于吾嗎?

  趙吉接過侍從宦官手里的毛筆,在宣紙之上,回想了一下自己所知的“慶歷新政”時,范仲淹所提出的國策是“一曰和,二曰守,三曰戰(zhàn),四曰備”。

  趙吉卻沒有用原主自創(chuàng)的瘦金體,而改用太祖的狂草,快速寫下幾行字:

  當(dāng)今國策。

  一曰備,二曰守,三曰戰(zhàn)!

  趙吉也略一考慮,要不要把“和”字定為最后的一條國策呢?

  不了!

  不再和了!

  大宋,絕對不能再與敵國議和了!

  有朕這個天命之子,從現(xiàn)代社會穿越而來,早就知道,無論北宋還是以后的南宋,與敵國議和,皆是受盡屈辱,最主要的是,議和只能屈辱地暫保,也終將因此而滅國。

  哪怕,天子死社稷!

  朕,也要博它一搏。

  何況,以朕這個穿越者,所掌握的歷史知識和現(xiàn)代科學(xué)基礎(chǔ)知識,任好賢臣武將,提前軍備,訓(xùn)練士兵,盡量能在金攻宋之前研制出火槍、火炮,

  那么,我大宋,應(yīng)該能實現(xiàn)對強金的反殺!

  …………

  【感謝兩道題的打賞,感謝為本書投月票和推薦票的書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