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吳郡豪強嚴白虎
吳郡,天目山。
秋陽暖暖,嚴虎靜靜地望著眼前的峰巒疊翠,流泉飛瀑,又回首望了眼侍從在一側的甲士,微不可見的嘆了口氣。
穿越者的日子不好過呀!
沒有手機!
沒有電腦!
沒有肥宅快樂水!
沒有三國志14!
若真是這樣,倒也罷了。
可惜不是!
當嚴虎于三日前得知自己有個別號“白虎”時,便再也無法淡定了。
嚴白虎何人哉?——《三國演義》中的東吳德王,孫策的墊腳石!
上至八十老漢、下至八歲孩童都是耳熟能詳。
沒有什么值得大書特書的事跡,唯一的作用是凸顯江東小霸王的神威。
標準到不能再標準的配角模板。
游戲中也是戰(zhàn)五渣,若想用嚴白虎統(tǒng)一天下,簡直比登天還難。
不過事已至此,嚴虎也只能嗟嘆‘既來之,則安之’了。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不是三國演義,也不是三國志游戲,我……還有翻盤的機會?!?p> 穿越之前,嚴虎擔任過三國手游“傲世霸主”的游戲策劃,對于漢末的天下局勢、英雄豪杰做過一番功課,此時此刻,結合記憶輕而易舉便知曉了眼前的處境。
如今是初平四年(193年),晚秋時節(jié)。
今年年初,袁術終于忍受不了劉表長期的襲擾,退出南陽率部轉進豫州。
劉表當然不會放過奪回荊州門戶的機會,果斷出兵截斷了袁術的退路,與此同時,收降數(shù)萬黃巾軍的曹操屯兵鄄(juàn)城,作出與劉表前后夾擊的態(tài)勢。
袁術被迫北上御敵,兩軍于匡亭交戰(zhàn)。
袁術一方四戰(zhàn)四敗,大軍潰退六百里,直至退到淮水才止……地盤更是急劇縮水,只剩下陳國、沛國二郡加上汝南數(shù)縣,形勢變得非常嚴峻。
值此危難之際,袁術在長史楊弘、主簿閻象的勸諫下,克制住了對中原的野望,將目光喵向了一盤散沙的揚州。
春末,袁術發(fā)兵擊走了自已表舉的揚州刺史陳瑀,占據(jù)了揚州州治所在的九江郡,大造舟楫戰(zhàn)艦。
吞并江東之心昭然若揭。
江東五郡亦在其強勁的兵鋒下瑟瑟發(fā)抖,盡管袁術新敗曹操一陣,但其兵馬卻未折損過多,用來對付一盤散沙的江東五郡綽綽有余。
熟悉三國歷史的嚴虎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眼下距離孫策揮師渡江,只剩下兩年時間。
沒錯!
嚴虎是打定主意硬剛孫策了。
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郁郁久居人下!
更何況如今的孫策,并不是什么江東小霸王,只是寄人籬下的孫郎罷了。
“我的出身并不低,勢力也不算弱,憑什么要給他孫伯符做墊腳石。”
“是啊,沒道理啊!”
且說說嚴虎這一世的身世。
沒有什么狗血的劇情!
嚴虎是前漢辭賦家莊忌之后,因避漢明帝劉莊名諱,莊氏之人盡數(shù)改姓嚴氏,經(jīng)過二三百年、數(shù)十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嚴氏已是烏程縣首屈一指的豪族,宗人部曲過萬。
去年,嚴虎之父嚴良病故,年僅十九歲的少宗主嚴虎接管了這份家業(yè)。
由于嚴虎、嚴輿兄弟二人武力出眾,且身后有山越勢力支持,一干叔伯也都不敢說反對的話。
至于山越支持嚴虎的原因,倒也簡單,嚴虎母親祖氏就是出自山越豪族——舅舅力挺外甥再正常不過了。
如今天下大亂,牧野割據(jù),兵連禍劫,百姓為避戰(zhàn)亂,舉家逃入深山者不在少數(shù),豪強大族也往往合宗入山,嚴虎、嚴輿也順應潮流上了白虎山,石城山。
白虎、石城二山地處天目山中,地形復雜、峽谷眾多,又緊臨震澤(太湖)平原,進可攻退可守。
隨著時局越來越亂,嚴虎的部眾越來越多,時至今日,兄弟二人已經(jīng)擁兵(指青壯)近萬,只不過是缺乏將部眾武裝起來的兵刃、弓矢、甲胄、馬匹。
一萬兵馬看似不多,其實不然。
此時諸侯之中實力最強勁的袁紹、袁術也不過十余萬兵馬,劉焉、劉表兵力在七八萬之間,曹操、公孫瓚等次一級的諸侯兵力最多五六萬,李傕、郭汜等人兵只三四萬兵馬而已,呂布兵只三四千,劉備兵不過兩千,孫策兵不過百……盡管黃巾之亂后,諸州刺史、郡太守都會私募士卒,但也不會像演義中那樣夸張。
嚴虎掌控的地盤不算小,整個天目山,以及方圓百里的震澤都是嚴氏的后花園。
不過烏程附近也有三股擁兵近萬的兵馬不受嚴虎挾制,四方勢力略有交情,手握十四縣的太守盛憲生怕促成四股盜匪勢力聯(lián)合,根本不敢出兵進剿。
嚴白虎、錢銅、鄒他、王晟四位匪首儼然是吳郡四霸。
當然了,這個霸是惡霸的霸,不是霸王的霸!
經(jīng)學世家將嚴氏這種以宗族、鄉(xiāng)里關系而組成的武裝集團稱之為“宗賊”,江東士人有時也將聚眾自保的漢人勢力稱為“山越”,唯有曹操對治下豪強寬松些。
實際上,這是典型的偏見,凡遇亂世,大家族基本都是如此,或是散盡家財、舉義兵,或是嘯聚鄉(xiāng)里、割據(jù)一方,或是受招安……各人選擇不同,風評也大相徑庭。
一開始參與討伐黃巾、討伐董卓的稱為舉義討逆,如曹操、孫堅。
打起旗號占山為王自立門戶的,稱為賊、盜、匪,如白虎山嚴虎、巢湖鄭寶。
沒打旗號只是聚攏點人的,稱為陰結少年,如曹仁、魯肅。
亦有趁亂占據(jù)州郡,坐觀天下形勢者,如李通、臧霸。
亂世之中,各人選擇不外如是,身份的轉變也只在一瞬之間,若是一朝得遇明主,封妻蔭子不在話下。
坦誠講,嚴虎是沒有逐鹿天下的野心的,但是歷史上孫策對江東士族、豪族的血腥鎮(zhèn)壓令他不得不奮起反抗。
孫策可是將孫堅“升堂見妻”的摯友滿門盡誅,何況是嚴虎呢?
以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性格,嚴虎縱然是真心實意投降也絕不會有什么好下場,至少部曲會被剝奪。
亂世之中,沒了部曲不就等于任人宰割。
換言之,嚴虎一開始就沒有退路。
但是話說回來,想要硬悍孫策不是有兵就行,得有良將、良謀。
一想到孫策身邊的程普、黃蓋、韓當、祖茂、朱治、呂范、孫河、宋謙、徐琨、弘咨……一大波名將良臣,嚴虎就覺得頭皮發(fā)麻。
這陣容,即使曹操、劉備見了也會患上頭風痛。
要知道,這還是在創(chuàng)業(yè)階段,此時劉備身邊也只有關羽、張飛、趙云、田豫、士仁五員將領,縱然是躋身諸侯的公孫瓚,陶恭祖也拿不出這種歷史級別的陣容,就更別提嚴虎了。
嚴虎麾下有健將二人,親弟弟嚴輿以及族兄嚴圭。
嚴輿與嚴虎是熹平三年(174年)生人,嚴圭是熹平二年生人,三人均有些勇力。
當然了,萬軍從中取上將首級的本領肯定是沒有,只是勝過常人罷了。
嚴輿自不必多說,玩過光榮游戲的讀者都清楚,武力值不上不下,大致與于禁、廖化相仿。
嚴圭字伯玉,是嚴虎的族兄,血緣關系不遠不近,徘徊在五服的邊緣,其人也算不凡,善弓馬,膂力過人,嚴虎依稀記得《三國志》中有這么一號人物,至于具體事跡已經(jīng)想不起來了。
盡管穿越之前的嚴虎拜讀過《三國志》,但是想要記住數(shù)以千計的無傳人物顯然是不可能的。
不過這并不重要,江東,最不缺的就是英才。
眼下該考慮的是如何謀取一郡作為立身之地。
“也不知二弟消息探聽的如何了?”嚴虎依稀記得,如今距離劉繇受任揚州刺史不遠了,這也是當下唯一可以拒袁術之人,其余人等,不是勢單力孤就是名分不正。
惆悵夜來煙月
注:白虎不是嚴虎表字,是號,類似于張燕的“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