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

紅警與末日黃昏

第一百九十六章 水下設施

紅警與末日黃昏 林登萬上尉 2033 2022-01-20 23:59:38

  就在這一處海上礦脈的底部,另有一種不尋常的輻射,正在隱隱約約地向外傳播。

  也就是說,浮在水面之上的,是正常的普通礦石,可以被采礦車正常采集,或是被其他幸存者勢力所挖掘、提煉。

  至于沉在水底的,則是富有價值,但也存在著巨大威脅的晶體礦物。

  甚至,根據偵查衛(wèi)星的初步監(jiān)測,再結合著Scrin主基地的晶礦監(jiān)測,這一處晶體礦脈有著較大的儲量,而且透露出人為的跡象。

  沒錯,人為跡象。

  也就是說,這一處“不凍港”的形成,以及上游“不凍河流”的出現,都是被人工造成的。

  再考慮到林云在失去Scrin采礦車后,最近再也沒有采集過晶體礦物,那么,面前的境況就只剩下了一種解釋——

  有其他幸存者,掌握了晶礦使用技術,并且在此處制造了一處特殊環(huán)境。

  至于具體目的,則是尚不明確。

  或許是想要開辟一條海上航線,以此保證各個幸存者營地之間的物資供應,達到物資的互相供給、人員的互相增援,這樣一種效果。

  可是,這樣的話,又是誰開辟了這條航線?

  是“大本營”之前開辟的嗎?

  大概率不是。

  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掌握船只,這完全不像是準備進行海上往來的樣子。

  開辟一處“不凍港”,這完全不像是小成本的舉動,也絕不可能是一個連港口、船舶都不存在的“大本營”勢力,能夠做出來的事情。

  是要趕來增援的那些船只,他們跑到這里開辟的航線嗎?

  有一定可能,但也存疑。

  如果他們真的想要開辟一條抵達這里的航線,那他們肯定也會注意到“大本營”區(qū)域。

  但以對方剛剛發(fā)出的信息而言,他們并不知道這邊存在一處“大本營”的幸存者營地。

  甚至,如果林云沒有讓外界分隊向外發(fā)出通訊,他們也根本不知道這邊還存在一處能夠互相往來的位置。

  以末世以來,幸存者普遍缺乏物資的情況來說,各個幸存者營地,沒理由為一件看不到收益的事情,付出太大的成本。

  如果他們對這邊的情況一無所知,卻又主動乘船跑到潟湖這邊,在這處湖泊當中設下了“不凍港”,那他們的目的又是什么?

  這很難說得通。

  考慮到這兩點,林云一度懷疑,這處超自然現象,是否仍然是由天外隕石造成的特殊情況。

  但他剛剛冒出這個念頭,想法便被Scrin基地給駁回了——

  [Scrin陣營,是一支旅行在星際之中的勢力,具有高度敏銳的晶體礦物感知能力,它們不僅掌握了晶礦的播種、催化與收割的技術,也能夠輕易捕獲晶礦散發(fā)出的輻射,并將礦物的具體位置標注在地圖上(Scrin基地提供的“泰伯利亞晶礦感知”能力,便是一個證明)]

  也就是說,在林云的推論與Scrin基地的推論發(fā)生抵觸的時候,至少在晶體礦石的問題上,一定是林云的思路出錯了。

  這樣,那就只剩下這樣一個論斷了:

  確實是有一處幸存者勢力,雖然不知道他們的目的是什么,但他們來到了潟湖海岸,并在此實施了晶體礦物的特殊工程,并在最終制造出來了這處“不凍港灣”。

  那么這個掌握了晶體礦物技術的幸存者勢力,又將具有何等的力量?

  這時,就在林云為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勢力,感到憂慮的時候,Scrin基地對著他發(fā)出了一項提議:

  [對著潟湖海岸,放置一個“Scrin斥候”,并將其部署在晶體礦物附近,使它在作為一個前哨站的同時,能夠分析這股晶礦的具體來源]

  [并且,對著這處海上礦脈,部署一處3代盟軍采礦場]

  [因為,3代盟軍有著一種名為“打撈船”的海上設備,可以用它來嘗試收集海底的一些零碎物質,以此來分析,這處區(qū)域究竟有沒有人工活動的跡象]

  這個......

  3代盟軍采礦場?

  以3代各個勢力的拓展能力來說,盟軍恐怕算是最繁瑣、成本最高的陣營了。

  但是,為了能夠更加深入了了解潛在威脅,這筆錢卻是必須要投入的。

  考慮至此,林云嘆了口氣,批準了眼前的這個建議。

  ————————————

  不久之后,主基地在帝國碼頭附近,部署了盟軍海港。

  “海港”,是3代盟軍的船塢,其功能與2代盟軍的“造船廠”,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

  或許是科技進步的原因,“海港”與“帝國碼頭”一樣,在建筑物附近懸浮著3輛維修無人機,能夠用零成本來維修載具,并且,無論是坦克、船舶還是飛行器,它們一律來之不拒。

  隨后,以“海港”為中心,它生產出了一輛3代盟軍采礦車,并對其下達了“部署在還上礦脈附近”的指令。

  就這樣,采礦車在頃刻之間,把自己的車輪、履帶,換成了浮力裝置,并隨著涌動的河流一起,搖搖晃晃的駛向了目標地點。

  并且,眼看著采礦車的行駛,林云還得出了一處有關“單位行動能力”的結論:

  由于“港口”建在河畔,河流又順著地勢,不斷地向下奔流,所以,向著海上礦脈行駛過去的3代采礦車,也順著水流流向,一并搭上了個“順風車”。

  在順流而下的境況當中,原本預計需要花費一天時間抵達的采礦車,現在僅僅用來半天的時間,就直接抵達了目的地,開始了自己的車輛部署。

  那么,只要再算一算這道小學算術題,就能夠得出這個河流,對于船舶移動速度的具體影響了:

  原本船只在抵達目標地點時,需要一天的時間,但它借助著河流的水勢,獲得了百分之百的速度加成,僅僅用了半天就抵達了目的地。

  那么,當它逆流而上的時候,恐怕就需要面臨著“逆流而上”的境遇,需要以更長的時間來回歸基地了——需要2天的時間,才能在逆著水勢的情況下,抵達原本需要一天就能回歸的基地。

  這樣一看,潟湖海岸這明顯是一處進攻的前哨站,而不是一處用于瑟縮的堡壘。

林登萬上尉

在紅3盟軍“深不可測的要塞”戰(zhàn)役中,有一個“打撈船”單位。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