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

紅警與末日黃昏

第二百二十六章 普通的主力部隊

紅警與末日黃昏 林登萬上尉 2144 2022-02-21 23:40:45

  總體來看,一號團級指揮部偏向正面戰(zhàn)斗,是“外界分隊”與“半島營地”拼湊所有的家底,搞出來的一支精銳力量。

  無論是用于平原交戰(zhàn)的“裝甲營”與“機械化營”,又或者是專門給他們配備的“炮兵營”,這全都強調著平原快速機動、彈幕火力支援,強調著兵貴神速的作戰(zhàn)理念。

  再包括指揮部下面直屬的三個連級支援力量,它們一概都是用來爆破城墻、前期偵查、清掃地雷、剪鐵絲網(wǎng)的用途——偵察兵探清楚位置、戰(zhàn)斗工兵爆破障礙,以此來為機械化部隊的馳騁掃清道路,甚至是連后勤保障連,也主要是為他們的戰(zhàn)斗提供彈藥保證。

  種種因素疊加,他們被寄托了“先發(fā)制人”“盡快結束戰(zhàn)斗”的希望。

  雖說,在末世尸潮橫行的情況下,寄希望于“畢其功于一役”,聽起來總顯得有些荒唐,但結合這些幸存者營地的實際情況,這倒顯得有些道理。

  因為,他們剩下的人口太少了,工業(yè)底子也實在是太薄弱了。

  人口少,意味著禁不起損失,必須要避免大量的人員損耗,工業(yè)底子薄弱,意味著每一發(fā)子彈、每一顆炮彈,都需要扳著指頭數(shù)一數(shù),精打細算著使用。

  投入戰(zhàn)場的人,往往都是青壯年人口,也都是一個家庭的主要勞動力,一旦出現(xiàn)什么閃失,家屬就會失去供給來源,緊跟著陷入饑餓與寒冷的生存困境——明面上是戰(zhàn)死一個人,但緊隨其后,聚居地也會相繼折損幾個人。

  投入戰(zhàn)場的彈藥,需要寶貴的原材料,以及漫長的勞動時間,總體算下來,可能一發(fā)炮彈就抵得上幾十人、上百人的口糧——所以,在坦克車組的培訓當中,一句提醒時常被眾人提起:“開炮之前務必三思,你一次盲目開火的背后,消耗了數(shù)名勞工十幾天的勞動成果?!?p>  歸根究底,還是家底太薄了,所以經(jīng)不起折騰。

  所以,他們一方面追求精銳的力量,力求每一位士兵都能夠發(fā)揮出以一敵十的戰(zhàn)斗力,另一方面又極為吝嗇彈藥油料的支出消耗,要求士兵盡可能的節(jié)省資源,不浪費任何寶貴的物資。

  一次損失幾輛坦克,放在一個中等規(guī)模的幸存者營地,就足以稱之為令人痛心的損失。

  可是,如果以極低的成本打了一次勝仗,這也頂多算是士兵們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以后也務必需要繼續(xù)保持。

  這顯得非常荒誕,卻又是眾人必須面對的事實。

  思來想去,也只有追求兵貴神速的戰(zhàn)斗方式,算是他們能夠拼湊出的最大可能了。

  一旦戰(zhàn)場變大,又或者是戰(zhàn)斗的時間拖長,他們就有撐不下去、最終滿盤皆輸?shù)耐{,所以也僅僅能夠裝模作樣的擺出一支精銳隊伍,然后不在迫不得已的時候,都盡量不使用他們。

  而這,就是“一團”的未來用途——在生產(chǎn)力低下的情況中,他們幾近于一次性消耗品,用一點就少一點、死一個就少一個,所以要盡量少拿去白白消耗,多拿來當作武力震懾。

  至于剩下的“二團”“三團”,這才是真正用來應付平常戰(zhàn)斗的兵力。

  “二團”,除了指揮員、文職人員,總共由兩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以及一個防空連、一個工兵連、一個醫(yī)療連、一個補給連組成,總共2000人左右。

  “步兵營”,每個營大約有500人的兵力,每個營都統(tǒng)一下轄3個步槍連與1個支援連。

  3個步槍連大體上由栓動步槍兵組成,其中混雜著一些沖鋒槍、突擊步槍、輕機槍這樣的自動火力,但總體來說火力仍顯不足,甚至連手榴彈也不能夠隨便使用。

  支援連,主要配備了一些需要主射手、副射手的重機槍,以及一些中小口徑迫擊炮、火箭筒與無后坐力炮,用于支援給前線某些戰(zhàn)況激烈的士兵。

  “炮兵營”,統(tǒng)領著四五百人的兵力,也同樣有著二三十門火炮,名義上與“一團”的炮兵營一模一樣,但實際上情況迥異。

  一團的炮兵營,被征集了最好的炮手,以及盡可能多的75mm火炮,所以總共有著二三十門的火炮,堪稱末世中的重裝武器營。

  而且,如果把一團的“防空履帶車”上的40mm防空高射炮,也認作火炮,那他們的火炮至少有著五十門的數(shù)量。更遑論,“防空履帶車”本身還算是自行火炮,要比牽引式火炮有著更強大的機動性能。

  但這里的“炮兵”,前前后后混雜了75mm火炮、中小口徑迫擊炮,以及37mm口徑的火炮,大體上由一些火力不太強勁的火炮構成,雖然名稱也是“炮”,但實在是無法相提并論。

  這些牽引式火炮,比起在一團炮兵營在后方的曲線彈幕支援工作,大多數(shù)由于射程與精度的問題,必須要拉到前線進行直瞄射擊。

  可以說,他們本身更加靠近前線,面臨著更加危險的處境,但手里的火炮反而威力不足,致使他們更容易遭受傷亡。

  這便是“二團”本身具備的三個營,也就是無論從兵員素質,亦或是從裝備性能上來講,都要遜色許多的1500人。

  至于剩下的4個連,他們的戰(zhàn)斗能力就更加令人擔心了,或者說,他們本就不是為了上戰(zhàn)場硬打硬拼而設置的。

  例如防空連,由于“一團”本身就存在“防空履帶車”這樣的半履帶防空車,本就具備了反步兵、反飛行物的功能,所以也就沒有給“一團”額外增加這一兵種。

  但即便如此,“二團”本身的這個防空連,本身也只有一些諸如雙聯(lián)裝機槍、大口徑高射機槍的小口徑裝備。

  或許,以這種武器配置來看,擊毀飛機恐怕是不現(xiàn)實了,倒是把槍口放平以后,用來收割地上的步兵,可能更有意義一些。

  至于剩下的工兵連、醫(yī)療連、補給連,大致有著三四百人的人員,分別負責修路架橋、簡單急救、飲食供給,本身幾乎沒啥戰(zhàn)斗力。

  能讓這些人不要被敵人突襲、斷了己方補給線,就已經(jīng)算是萬幸,要是指望這些人上戰(zhàn)場,那恐怕只能是令人堪憂了。

  可以說,二團的編制更大,但戰(zhàn)斗力明顯不如一團,以這樣的兵種配比來看,他們才是真正的戰(zhàn)場主力部隊,或者換而言之,他們才是消耗了也不心疼的普通部隊。

林登萬上尉

注意:我已經(jīng)將營、連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簡化,減少因劃分太細,導致閱讀時顯得非常冗雜的情況。   至于小說中的數(shù)據(jù)來源,我參考了二戰(zhàn)時期的裝甲營、炮兵營,可能放在末世中不一定非常準確,但也算是有些依據(jù):   二戰(zhàn)虎式重坦營,共879人,但只有45輛坦克——   營指揮部,含“文職+指揮部”“裝甲偵察排”“工兵排”“防空排”,176人。   3個重坦連,“車組”“連指揮部”“替補成員”,264人。   坦克維護連,“回收排”“軍械部”“信號設備部”“補給連”,189人。   補給連,“醫(yī)療隊”“維護隊”“燃油車隊”“彈藥車隊”“行政隊”,250人。   無論如何,坦克絕不是一個人就能駕駛的,火炮也絕不是一個人就能夠操縱的,所以絕對不會出現(xiàn)“一個營500人有500輛坦克”“一個連120人配備了120門火炮”的情況。   這也正是我前期涉及坦克不多的原因,盡可能避免因為坦克數(shù)量過多顯得戰(zhàn)局離譜。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