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殺伐果斷,冷酷無情,卻為了這個女人動情痛哭。他就是朱元璋的結發(fā)妻子,人稱“馬大腳”的馬皇后。無論是明史民間還是朱元璋本人,對馬皇后都是高度評價,那么這位馬皇后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身世?又是憑借著什么獲得如此之多的稱贊的?本期文章帶你解密歷史上真實的馬皇后。
說起明太祖朱元璋相信大伙的印象不外乎是為人嚴厲,冷酷無情,尤其是他在位的中后期對朝中的官員,尤其是功臣貴勛們,那簡直是大開殺戒,甚至還搞出了明朝洪武年間特有的懲戒辦法,具體的細節(jié)咱就不展開說了,要是感興趣自行地去查找搜索,總之就是殘忍,然而就是這么一位從底層一步一步爬上來,歷經(jīng)了無數(shù)的刀光劍影,心可以說早就堅如磐石的人,卻在他54歲,也就是洪武15年那年崩潰了,幾乎是忘了一切形象禮儀的嚎啕大哭,發(fā)生了什么?他的皇后就是那位著名的大腳,馬皇后去世了。
可以這么說。馬皇后的去世不僅給朱元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甚至還一度影響到了明朝洪武時期的朝政。為什么這么說?首先馬皇后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愛看古裝電視劇的朋友可能會認為皇后自然是高高在上,穿戴極其奢華,一個不開心,隨便處死一個宮女太監(jiān),那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家常便飯。
當然不排除歷史上真的有這樣的皇后,可是馬皇后不一樣,這一點在明史當中有記載,說后人此有志見好書史,后秦于內至俠則講求古訓,意思就是馬皇后這個人仁慈賢德,皇后本職工作做得很好,而且勤于內志,只要有空閑的時候就讀書,尤其是教女官要多學習宋史的后宮制度。
當時還有人說宋朝是不是過于仁厚了,馬皇后立馬站出來反駁說過于人后不比過于刻薄好嗎?這話說的這確實沒毛病是吧?那么馬皇后有多么仁厚,給您舉個例子,咱們看古裝電視劇里面不是經(jīng)常有嬪妃們懷了龍種皇后嫉妒,處處為難人家,甚至要把人家孩子弄死的場景有沒有?
這一點在馬皇后這兒那就是瞎編,在馬皇后看來,后宮不管是誰的孩子,那都是朱家的后人得好好的對待,甚至還親自為這些懷孕的嬪妃做可口的膳食,試問有幾個皇后有史以來有幾個能做到?
除了本職工作,也就是管理后宮做得很好之外,馬皇后還常常地觀察朱元璋的言行,時刻勸諫提醒他在執(zhí)政司法方面要盡量的公正人寬。
盡管朱元璋在前朝處理政務經(jīng)常是喜怒無常的,大臣們一個個嚇得大氣都不敢喘一下,可是馬皇后的勸諫朱元璋一般來說都能聽得進去,這就幫了不少人躲過一劫又一劫。
舉幾個例子說是參軍,郭景祥鎮(zhèn)守河州的時候,有人誣告他說郭景祥的兒子打算把他老爸給殺了,朱元璋一聽那還了,得這不欺君罔上嗎?這是馬上就準備下令要把郭景祥的兒子給宰了。好在馬皇后及時得到了這個消息,趕緊就來勸說說郭景祥就這么一個孩子舉報未必可靠,你要是真把他唯一的兒子給殺了,郭景祥可就斷了后了。
這件事情后來得到查證,果然是冤枉他兒子了,冤枉郭景祥的兒子了。
在這不得不說一句,老朱朱元璋遇事還真是容易上頭,這聽風就是雨的狀態(tài)比較容易到,對吧?明朝開國大將李文忠鎮(zhèn)守嚴州的時候,大臣楊憲明確是誣告說他違法亂紀,朱元璋也是想都沒想,或許他根本就不愿意想,就打算把李文忠照回來,可是馬皇后認為此事不妥。
他跟朱元璋說這個鹽州是戰(zhàn)略要地輕易是不能更換主將的,而且李文忠平時的表現(xiàn)也算可靠,倒是楊憲的話真的那么可信嗎?陛下?這番話讓朱元璋一下子就冷靜了,下來是皇后我又上頭了,后來也證實了馬皇后的判斷是正確的,朱元璋估計是一個間歇性的精神病人,朱元璋的后人不要有意見,我這是開個玩笑,這是對前朝的大臣們。
有的時候朱元璋在前朝氣兒不順,回到后宮撒氣,對宮女們很苛刻,馬皇后也會護著怎么護有技巧。一般都是朱元璋先發(fā)怒了,馬皇后也跟著假裝生氣,然后就讓人把宮女送到宮政司定罪。朱元璋聽了反而一愣,何為為什么?這意思是說為什么我不能懲戒,要交給宮政司,馬皇后就說了,帝王不以喜怒加行賞,當陛下怒時恐有擊中負功,正則酌其平移。
作為帝王不能因為喜怒就隨意賞罰,當您生氣動怒的時候,處理事情恐怕會有失偏頗,這個時候咱們交給宮政司就能判定得比較公平了,這是宰相之才對不對?是吧?當皇后委屈他了,當皇后好像也不委屈,反正是這個意思,表達他的賢明對上有交代,對下也公正。
除了宮里的這些事兒,天下是天下百姓,馬皇后也是放在心上。
說有一天朱元璋下朝回到后宮,馬皇后開口就問,今天下民安乎,就是說如今天下的老百姓生活安定嗎?咱們都知道那會兒皇后是不允許過問朝政的,后宮不得干政嗎?朱元璋還刻在鐵牌子上了,所以朱元璋就說了,此非而所疑問,這不是你應該問的,馬皇后急了,說陛下天下父,臣辱天下母,此致安撫何可不問。意思就是說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親,我也有幸能夠成為天下人的母親,孩子的安定與否我怎么可以不問呢?這話說的朱元璋心服口服也可無言。
行行,您請問從那以后馬皇后得知天下百姓如果安定那還好說,但凡碰到什么疾苦,比如說旱災、黃災、水災等等,馬皇后就率領后宮集體吃素,要是遇到欠收之年,那就只吃粗糧野菜。有時候朱元璋看著都覺得于心不忍哪,說我已經(jīng)震災了,皇后你就不要這樣自苦了,馬皇后卻說震災不如被荒,過了災年一定要好好考慮如何背荒才行。您別看馬皇后對自己這么節(jié)儉,他對待知識分子和為朝廷效力的官員卻是相當?shù)淖鹬睾涂犊?p> 據(jù)說他曾經(jīng)親自品嘗官員在朝辦公室吃的飯,看是否可口,還經(jīng)常囑咐要給他們弄得豐盛一點才好。后來明朝成立了太學,太學生是受國家供養(yǎng)的,盡管沒有憤怒,可是吃飽穿暖問題不大。
不過后來馬皇后通過走訪了解到一個新的情況,那就是很多太學生并不是一個人來的,還帶著家眷,你瞧那個時候就有陪讀了,是不是?太學生自己吃飽穿暖沒問題,可是家眷就苦了,往往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這下馬皇后就急了,趕緊找到朱元璋提出了救濟太學生家眷的想法,于是就有了后來的紅板倉干什么用的,相當于咱們現(xiàn)在的專項資金專門用來儲存糧食和物資,以資助太學生的家屬們,這相當于解決了讀書人的后顧之憂,而且紅板倉這一政策還被明朝保留了,延續(xù)了下去。
作為一項教育補助項目長期實行,你想想當時的文人哪一個不敢進馬皇后個個稱贊他母儀天下,跟您說這些故事還都是史書里頭有記載的,這要說到民間傳說,馬皇后的口碑可就更好了,別的不說舉一例子,咱們現(xiàn)在逢年過節(jié)不都貼福字兒嗎?而且都喜歡倒著貼福到嗎?這事兒據(jù)說就跟馬皇后有關系,這是個什么樣的傳說?說馬皇后是天族沒裹過腳,大伙都知道,這在當時的人看來是一個致命的缺點,咱們現(xiàn)在常說的露馬腳,馬指的就是馬皇后說他一直藏著自己的大腳,有一回風吹開了裙擺,被人瞧見了,他就覺得很不光彩,所以才有了比喻露出破綻這么一個詞兒。
話說回來說朱元璋有一回在民間微服私訪,就聽見有人嘲笑他的皇后大腳,于是他就悄悄在這戶人家門口倒貼了一個福字,準備回頭就派人把這些人給殺了。這時候被馬皇后得知之后,趕緊就下令讓城里所有人家都把福字倒過來貼,這一下。朱元璋說我貼的是哪一家來著?忘了,無計可施,只好放過了家人。當然這個野史或者說民間故事。
總而言之,無論是正史還是民間,只要提到馬皇后,這個人都是贊賞有加,那么問題來了,如此傳奇的馬皇后是怎樣煉成的?他出自怎樣的原生家庭?對朱元璋又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說到馬皇后無論是對臣對民都沒的說,稱得上一代賢后,甚至于冠絕古今。
馬皇后在成為馬皇后,或者說成為魏發(fā)記的朱元璋的妻子之前,他又是什么人?你說他在家做姑娘的時候是什么人?關于這個問題,有觀眾肯定能搶答,他不就是郭子興的養(yǎng)女,的確在最廣為流傳的故事版本里面,一般都是說當年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的義軍,郭子興非常信任他,并且把自己的養(yǎng)女嫁給了他。朱元璋因此在郭子清的軍隊里邊嶄露頭角逐步走上前臺,最終取而代之這個故事里邊的郭子興的養(yǎng)女就是后來的馬皇后。
那么這個故事靠不靠譜?真不真,那得打一問號。這么說,郭子興是因為欣賞朱元璋才把養(yǎng)女嫁給他,甚至還因為這層裙帶關系讓朱元璋走向了前臺,這件事情本身就很扯,甚至于馬皇后是不是郭子興的養(yǎng)女,那也是一個有待探討的問題。
何出此言啊為什么這么說?咱們再來說他們當年的那些故事,先說郭子興,說實話郭子興在50歲之前并沒有什么事跡記載于史冊,一直到他50歲那年,他率眾揭竿而起攻占了豪州,接著三個月之后,有一個年輕的和尚在亂世當中走投無路,去豪州投奔了郭子興,這位郭子興的名字才開始寫入史書。
這個年輕的和尚不用說了,正是后來的明太祖朱元璋,據(jù)說朱元璋當年出現(xiàn)在杭州城外守門,人以為他是元軍的間諜,差點要把他綁起來給切了。幸虧郭子興救下了他,當時郭子興見朱元璋長得挺特別,知道什么意思,長得挺特別,整個人也挺有精神的,就把他留在了身邊。
后來又過了一個月,郭子興的二夫人叫做小張夫人,說這個小伙子看著挺機靈的,我喜歡肥水不流外人田,咱們得好好籠絡籠絡才行,那么怎么籠絡呢?就把當時聲稱是郭子興的養(yǎng)女馬姑娘許配給了朱元璋,馬姑娘嫁給朱元璋以后,按說郭子興和朱元璋成為了翁婿,關系應該更好了,是不是?然而事實上,郭子興一家人表現(xiàn)得似乎不是那么信任自己的女婿,舉例說明,至正12年,也就是公元1352年的9月,紅軍軍占領的徐州城被元軍攻破了,當時徐州城紅軍軍的首領是趙軍用和彭大,這兩個人走投無路了,就率領自己的殘部來到了杭州。
由于趙軍用和彭大起義比較早,名聲也更高,所以包括郭子興、孫子牙在內的幾個豪州首領,反而是甘愿讓位人常說一山不容二虎,這隊伍里邊有兩個頭頭肯定是得壞事的,這不郭子興在站隊的時候明顯更加尊重彭大,趙軍又能高興嗎?不能夠。關鍵是郭子興和孫子牙這幾個人的心也不齊,孫子牙占趙軍用,所以經(jīng)常在趙軍用面前說,郭子興的不是挑撥離間,說句后話勾心斗角,烏七八糟的關系,他們能成事才怪都回來。剛開始他們也就是動動嘴皮子,后來竟然愈演愈烈,開始動刀子。
說是有一天孫子牙就在趙軍用的支持之下,光天化日就在街上把郭子興攔下來暴打一頓,這還沒完,打完還把郭子興帶回家,直接關進地窖了,朱元璋聽說這事兒這還能忍嗎?我岳父馬上就趕到了郭家,打算帶著郭子興的兩個兒子一塊去救人,關鍵情節(jié)來了,當朱元璋感到國家心急火燎地問,兩位公子在什么地方?郭家的兩位夫人是什么反應呢?父宜不宜告,也就是說夫人們都懷疑朱元璋的動機,不肯跟他說實話,這下可把朱元璋給急壞了,說我是外人,而乃以我是外人,夫人們怎么能夠懷疑我?
后來是看朱元璋言辭懇切,兩位夫人才說了實話,當朱元璋帶著兩位郭公子救下郭子興的時候,郭子興腳上帶著鐐銬脖子上綁著繩子,全身上下都被打腫了。
咱們說回重點說重點。為什么兩位郭夫人都這么不信任朱元璋,尤其是小張夫人?不是說因為信任還要拉攏朱元璋喜歡朱元璋才把養(yǎng)女嫁給他的嗎?好,退一步,假如說郭家的夫人們是因為對事情還不了解,有點慌亂,所以沒有第一時間表現(xiàn)出對朱元璋的信任。那么被救下來的郭子興本人應該是十分信任朱元璋的,也不盡然。
咱們來看史書,上是怎么說的?據(jù)明史郭子興列傳記載說,子星為人蕭漢善斗,而性性真少榮。方世吉哲從太祖某一親信如左右手,世解即信禪書,太祖,太祖左右認識者西趙之去稍奪太祖兵靈,什么意思?解釋一下。就是說郭子興這個人一代梟雄,勇猛善斗,性格很暴躁,沒有什么容人之度,碰上急事了就找朱元璋商量該怎么辦,用朱元璋的時候親自就跟左右手似的,可是事情解決了就聽信別人的讒言,疏遠朱元璋不僅疏遠,還把他身邊能干的人都調走,有意識的奪走他的兵權。
現(xiàn)在一句話來說就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你要問了郭子興為什么要這么對待朱元璋,沒有別的原因,秉性而已,他性格多疑,他經(jīng)常懷疑朱元璋跟趙軍勇和孫德崖他們是一伙的,有時候想的多了,甚至越想越覺得很危險,不如我就殺了他想要了朱元璋的命。
當時的情況來看,郭子興如果要殺朱元璋是易如反掌,那么為什么朱元璋活了下來,甚至還活到了榮登大寶,這就得說到咱們的馬皇后。
在明史后妃列傳的開篇里邊就記述了這么一個事兒,說當年糧食欠收,郭子興又懷疑朱元璋圖謀不軌,就把朱元璋給拘禁了起來,不讓他吃飯。那個時候馬皇后在郭家?guī)蛷N,就竊吹餅,懷疑浸肉為焦,偷偷地從鍋里邊拿了剛剛烙好的餅子,貼著肉藏著拿給朱元璋吃,就為了偷餅,馬皇后胸前的肉經(jīng)常被嚴重燙傷。后來朱元璋每每與群臣回憶夫妻往事,都會提到這件事情是非常之感動。再舉個例子,說有一回郭子興他兩個兒子郭天旭和郭天爵要對朱元璋動手,他們假意請朱元璋吃飯,暗地里準備好了毒酒,想要毒死朱元璋。
當然朱元璋得知這個陰謀之后,并沒有赴宴躲過一劫,那么朱元璋是怎么知道郭家兩位公子要毒死他的,也就是說他怎么得知消息的呢?不用說,肯定是馬皇后通知他的,當時朱元璋氣的大罵這兩位郭公子,說我朱元璋有什么對不起你們倆的地方,這幸虧是空中的神人,告訴我你們的陰謀,否則我不就被你們毒死了嗎?之所以把馬皇后說成是空中的神人,應該是不想泄露他的身份。
總而言之,從朱元璋的境遇來看,郭子興一家人并沒有因為養(yǎng)女馬皇后馬姑娘,那個時候還不叫馬皇后對他有什么特別的關照,反而是馬姑娘本人對朱元璋情深意重,所以啊與其說郭子興一家是因為欣賞而喜愛,因為喜愛而嫁養(yǎng)女,不如說是當他們發(fā)現(xiàn)朱元璋的才華之后,擔心朱元璋為他人所用,所以嫁一個所謂的養(yǎng)女安插在他身邊,可以隨時監(jiān)視他。
為什么說是所謂養(yǎng)女,咱們從這些事情上反推也能看得出來,郭子興一家似乎也并不是特別看重馬姑娘這個養(yǎng)女,那么馬姑娘究竟是不是郭子興的養(yǎng)女?如果不是的話,他們又會是怎樣的關系呢?上面說到從種種事跡當中可以看得出來,郭子興一家并沒有對朱元璋這個女婿特別優(yōu)待,反而是馬姑娘本人是重情重義,數(shù)次解救朱元璋于危難之中。
那么問題來了,后來的馬皇后當時的馬姑娘真的是郭子興的養(yǎng)女嗎?咱們先來看,如果是養(yǎng)女,那么馬姑娘的親生父母又是誰?在這里又要提到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了,說馬皇后馬氏祖上是南之利鳳陽府、宿州,也就是今天安徽宿州人,家里曾經(jīng)是豪門大族,可是由于父親老馬樂善好施,導致家道中路,最終因為殺人必仇,逃亡他鄉(xiāng),所以才把愛女托付給了自己的生死之交郭子興。馬皇后的母親在生下他,不久之后就去世了,后來加上老馬也客死他鄉(xiāng),郭子興就越發(fā)可憐馬氏了,收他為楊女士百般疼愛,最后還給他找了一個好夫妻。
朱元璋后來的事咱們就都知道了,不用多說了,那么事實是不是這樣?
咱們來看明史當中的記載,說實話作為皇后馬氏的履歷相當簡單,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宿州人、父馬公母、鄭敖早族,就是說馬皇后的確是安徽宿州人,父親是老馬,母親是老鄭,母親是一位姓鄭的老太太,他們很早就去世了,至于家里是不是富貴父母,分別是什么身份什么樣的人,甚至他們名字叫什么一概沒有記述,這說明什么呢?說明那些個什么故事,殺人必仇等等都是杜撰出來的。
那么馬皇后究竟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郭家,還是以養(yǎng)女的身份出現(xiàn)的,事實很可能是這樣的,盡管我們國家從漢代開始就已經(jīng)禁止人口買賣了,可是一直到民國時期,還有很多家庭是以收養(yǎng)的名義去買婢女的。沒錯,馬皇后當年很可能就是郭家的婢女,而且是小張夫人的貼身丫鬟,您想馬皇后如果是養(yǎng)女,在郭家就是小姐的身份,哪里還需要下廚燒飯,又怎么偷食物去救朱元璋,還有后頭說的郭家兩位公子要毒死朱元璋,馬皇后是怎么知道的?
說明郭家人雖然猜忌朱元璋,可是并沒有猜忌小馬,因為小馬是自己家的家奴,只不過讓郭家人沒有想到的是婢女小馬為人正直善良,而且重情義。
嫁給朱元璋之后還處處為朱元璋著想,最后從婢女小馬變成了母儀天下的馬皇后。
令人惋惜的是,這么好的一位皇后卻在洪武15年患上了重病,當時很多受到馬皇后庇佑的大臣四處祈禱祭祀素有工作狂之稱的朱元璋,也放下了手上所有的工作,日夜陪護,來命令太醫(yī)務必把馬皇后治。好,可是您猜馬皇后怎么說?他說死生命也,且一何能活人,使服藥不孝得無以切故而罪逐一呼。意思就是生死,那都是命運的安排,祈禱祭祀有什么用,況且醫(yī)生只能夠救不該死的人,又怎么能夠讓一個必死之人活過來呢?如果吃藥不能見效,恐怕還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各位太醫(yī),哪怕是到了生命的最后關頭,他還在為別人著想。在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朱元璋曾問馬皇后,還有沒有話想說問他的遺愿?馬皇后只說了一句話,愿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希望陛下能夠尋訪賢能之人,多聽取別人的意見,始終要謹慎從事子孫能夠賢良大臣百姓都有所依靠就好了。洪武15年農歷8月,說完這句話,馬皇后含笑而去,享年51歲。冷酷無情的朱元璋是嚎啕大哭,并且再也沒有重新立皇后。
而為什么說馬皇后的去世還影響了洪武年間的朝政呢?您綜合去看朱元璋在位時期的歷史,就知道明朝初年馬皇后還在世的時候,朱元璋還是比較重視人才,也因此收到了很好的治國理政的效果,這跟馬皇后的勸諫是分不開的,而后期尤其是在馬皇后離世之后,朱元璋并沒有聽從馬皇后的遺言,開始濫殺功臣。
咱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馬皇后還在世,以他的影響力,以他的個人性情和魅力,絕不可能會讓老朱如此的暴力大開殺戒的,也絕對有可能力勸老朱罷手。可惜歷史無法倒退,無法如果人生也沒有這樣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