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墻是世界最長、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城垣,由定都南京的明朝朱元璋修建,總共使用大約3億多塊城磚,耗時27年修建完成。今天仍然保存的大約有25公里長之多,每一塊城墻墻磚都是來自六百年多年前,更難得的是,每一塊城磚上面都刻有銘文。
話說當年朱元璋打下南京城之后,就采取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準備把南京修建成為一個堅固異常的堡壘。那就需要大量的城磚,當時朱元璋的勢力范圍大概就在今天的江蘇、安徽、江西一帶,于是朱元璋就命令這幾個省將近200多個地點承擔城磚的供應。
為了保證城墻的質(zhì)量,朱元璋決定讓每一塊城磚都責任到人。他命令各地的政府官員,基層負責人,甚至是燒磚的工匠都必須把名字留在磚上,在驗收的時候或是日后發(fā)現(xiàn)城磚質(zhì)量出了問題,就可以直接找到負責人。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施政是非常嚴酷的,貪污個幾十兩銀子就會被剝皮植草,要是燒制首都城墻的磚頭不合格,那受到的懲罰可想而知。于是那些負責提調(diào)城磚的官員和工匠無一例外全都盡心盡責,或許正因為如此,才讓南京城墻極其堅固直到今天仍然屹立不倒。
雖然朱元璋處心積慮的建造首都大堡壘,但是南京的明城墻似乎并沒有起到什么防御作用。在城墻建成的六百多年歷史上,大概只有六次發(fā)揮作用,但沒有一次成功擋住敵人。
第一次就是南京城墻建成沒多久,燕王朱棣發(fā)起靖難之役,輕松攻破了南京城。第二次就是清軍大舉南下,渡過長江進攻南京,南京城里的弘光政權(quán)在錢謙益的帶領(lǐng)下開城投降。第三次就是湘軍圍攻當時已經(jīng)被成為天京的太平天國首都南京,雖然太平天國進行殊死抵抗,但是堅固的南京城仍然沒能擋住湘軍的攻勢,最終城破。
第四次就是民國二年,張勛帶領(lǐng)辮子軍擊敗革命黨,進入南京城,并在南京城里制造了各種慘劇。而第五次就是日軍全面侵華的時候,著名的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國民政府也沒能依靠南京城堅固的防御擋住日寇的鐵蹄,最終導致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而最后一次就是解放軍渡江戰(zhàn)役,百萬大軍渡過長江,摧枯拉朽一般打進了總統(tǒng)府,解放了南京城。
朱元璋千辛萬苦修筑的城墻基本上沒起到多少軍事作用,反而成了南京著名的旅游景點,那些追責用的銘文現(xiàn)在反而是大家研究明代書法和地理的素材,要是朱元璋復活了,不知道該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