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套得到狼大(求推薦票)
看著自己手下有這么一個莽撞人,趙云也有點無奈,不過有長有短戰(zhàn)場上張著可是勇猛得很。
突然眼前一道金光閃過,趙云腦海中響起了一道聲音。
“子龍,你部如今戰(zhàn)況如何?”
趙云聽到王莽聯(lián)系自己,一躬身,恭敬地稟報道:
“陛下,如今戰(zhàn)事一切順利,天佑大新,激戰(zhàn)一天兩夜,我軍已經(jīng)完全擊潰了更始逆軍主力,如今正在追擊申屠建部殘敵,擴大戰(zhàn)果。”
王莽聽到?jīng)]有追西去的隗家軍,有點不明白道:
“怎么沒有派人去追隗家軍嗎?”
“陛下,如今我們的兵力只夠徹底拔除一部,想要把隗家和申屠建徹底消滅,還是力有不逮?!?p> “隗家實力大損,正好能徹底消滅他們,申屠建部后面還有李松接應(yīng),很難一口把這支漢軍吃掉啊?!?p> “陛下,隗家這一戰(zhàn)后不過萬余人馬能夠回到隴西,不用說能卷土重來,就是想要鎮(zhèn)壓隴西恐怕都很難辦到,
隴西勢力復(fù)雜,地方豪族盤根錯節(jié),還有各個羌族部落,匈奴人的暗中伸手,想必之后隴西很難安定,隗家從此不足為慮。
更始偽帝正在操練和收編昆陽一戰(zhàn)的降兵,想必過了冬天,就會舉兵攻打關(guān)中,
所以在這之前,我們一定得解決了李松和申屠建部,平定關(guān)中,這樣才能在明年用全部力量來抵抗更始偽帝的進攻?!?p> 王莽本來就是一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沒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普通歷史愛好者,思考戰(zhàn)役,自然是人之常情,哪一個弱先打哪一個。
要不就是斷章取義的看了一點先賢的名句,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也會選擇先消滅能徹底一鍋端了的隗家。
看著趙云從容不迫地講述這之后關(guān)中的形勢布局和新軍的戰(zhàn)爭方向,不由敬佩到這才是常勝將軍,這才是中華歷史上文韜武略一流,戰(zhàn)略眼光超凡的名將們。戰(zhàn)場上要靈活應(yīng)變,不能想當(dāng)然。
雖然心里被趙云先打李松的戰(zhàn)略說服了,但是對于要如何操作還是想不明白,
“那你要怎么消滅李松,要知道加上哀章支援你的四萬士兵也不過和李松部數(shù)量相當(dāng),想要攻城還是不太可能。”
趙云對于此早有了想法,緩緩道出了自己的思路:
“陛下,本來在鴻門這里臣就能一舉圍殲了申屠建部,不過臣給他讓了個口子,等到華陰附近再將其圍住,
申屠建是這次西征的更始逆軍主將,李松是輔助他,所以申屠建在眼前被包圍,于情于理李松必然會出城營救。
甚至看到我軍數(shù)量不多,膽大一點,甚至李松想要會和被包圍的申屠建來里應(yīng)外合,包夾擊敗我軍,待到李松出城之后,讓國將的四萬士兵從旁襲擊,就可以一戰(zhàn)殲滅李松部?!?p> 王莽聽到趙云主動放棄全殲申屠建的機會,心里也是一陣贊嘆,真是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啊,
最后聽完了全部計劃,才明白到這不是古代版的圍點打援嗎。
華陰縣以西十里,太華山中,和趙云會合后,看到趙云手上圣令,哀章看著自己貴為國將卻成了副統(tǒng)帥聽從官職遠不如自己的趙云的命令,也沒有什么不滿,
他對自己的能力也知道,當(dāng)初不過太學(xué)學(xué)生,一次政治冒險投機后,成為了四輔中的國將,并不是靠軍功上位。
哀章帶著從洛陽撤回來的四萬士兵依照趙云的部署埋伏在太華山中,趙云在追擊申屠建時候一直有意無意驅(qū)趕著其逃亡的方向,最后在太華山腳下,正好圍住了申屠建。
華陰縣縣衙已經(jīng)成了漢軍的中軍指揮部,李松在攻擊京師倉失敗后和鄧曄一商量就駐扎在華陰縣制造攻城器械,等待更始帝的大軍到來。
李松和鄧曄不急,可是李松其他部下韓臣,鄧守等人可等不及了,他們舉兵起義,投靠李松就是為了建功立業(yè),能在這亂世當(dāng)大官,享大福,誰知道一直蹲在在這里當(dāng)木匠。
眼看著其他部義軍都隨著申屠建一起進攻長安了,連隴西的蠻子們都聽說要到長安去建功立業(yè),吃香的喝辣的了。
對于他們這些關(guān)中人來說隴西就是蠻夷了,西漢到新朝時期也有著地域歧視,渭南的看不起渭北,關(guān)中的有看不起隴西的,隴西的自然覺得河西幾郡才是蠻夷之地。
現(xiàn)在自己連蠻子都不如,怎么能咽下這口氣,半個時辰前探子來報說圍城的二十多萬人被新軍夜襲,一晚化為泡影。
主帥申屠建被追得滿處跑,最后被新軍幾千騎兵包圍在了華陰縣西邊十里的地方,李松連忙召集他們這些部下一起商討如何應(yīng)對。
李松還沒有從自己家大軍覆滅消息中緩過神來,呆呆地開口詢問道:
“諸位,申大將軍被包圍在了離我們縣城十里外的地方,大家商量一下救不救,怎么救?”
鄧曄為人沉穩(wěn),當(dāng)初不主動攻打長安就是他和李松提議的,如今漢軍新敗更是要求穩(wěn),
“將軍,末將以為我軍不該出動出城營救,誰知道新軍有沒有埋伏!”
深怕李松再次聽了鄧曄的建議,在這里眼紅了別人好多天,早就待不住了的韓臣聽到要茍的話立馬不樂意了,大聲嚷嚷道:
“打仗要是都像鄧將軍你一樣瞻前顧后,黃花菜早就涼了,敵人不過幾千騎兵,我們可是有四萬大軍。”
看到李松不為所動,鄧曄拋出了一個更尖銳的問題。
“要是不救申大將軍,看著他就在我們十里外被新軍圍殲,我們怎么和皇帝陛下交代,坐看友軍被殲滅?”
說到這里李松有了一絲意動,李松正是要晉升為丞相的關(guān)鍵時刻,要是有一條不救友軍的罪責(zé),不管最后皇帝會不會懲罰他,至少丞相的位置是離自己遠去了。
另外一位漢軍將領(lǐng)鄧守看到李松似乎已經(jīng)被鄧曄說動了,只是還沒有下定決心,提出了一個更加激進的計劃,他起身向李松道:
“將軍,新軍不過四千多騎兵,我軍有四萬士兵是他們的十倍,要是平時我們都是步兵肯定追不上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