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浪在江戶那些年

第四十六章 宿場生意

浪在江戶那些年 大餅醬 2222 2021-10-06 13:01:00

  太一早先就聽河西屋的胖老板說起過,又次郎老板在京都的島原和大阪的新町,經營有一些風化場所,并且還擁有部分宿場的經營權。

  以前,太一總以為前者是其主業(yè),聽眼前的三井久子所表露的意思,又次郎老板的生意似乎重心在后者。

  宿場制度類似于天朝的驛站制度,在島國的律令制時期,被稱為傳馬制度,主要為各地公務旅行人員提供住宿和馬匹換乘服務,工作性質比較單純。

  島國不像天朝那樣有穩(wěn)定的中央集權模式,長期仍屬于封建體制,歷代政府無法承擔統(tǒng)一的官營驛站,傳馬制度便往往帶有攤派性質,由固定區(qū)域的村民承擔相關任務,朝廷及當地領主會免除相應地稅,并給予少量補貼,這些區(qū)域逐漸由農村轉變成新的城下町,這也是后世島國很多城市,都有某某傳馬町這一地名存在的原因。

  但即使有補貼、免地稅地租,承擔傳馬任務的村子也往往入不敷出,到了島國的戰(zhàn)國時期,傳馬制度體系徹底衰落。

  戰(zhàn)國時代結束后,“老烏龜”德川家康為了暢通政令,加強對島內各地的聯系和控制,做了早年秦朝和古羅馬都做過的事,即大量修筑了以江戶為起點,通往島內所有重要區(qū)域中央道路。

  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有“江戶五街道”之稱的五條“高速公路”,分為東海道、中山道、日光街道、奧州街道、甲州街道,前兩者均通往京都,后三者分別連接到下野日光、陸奧白川、信濃諏訪,將整個東國貫通了起來,也方便了對京都朝廷方面的監(jiān)控。

  雖說是“高速公路”,但那個時代可沒有汽車,沿途住宿和更換馬匹仍是必須的。幕府便在這些道路中,每隔約一日或半日的路程設立宿場,起到早年傳馬町的功能。

  各地藩國也仿照幕府,在領內修建道路,與五街道相連接,將因戰(zhàn)國動亂荒廢的島國路網重新建設了起來。

  當然,各地大名也不是覺悟高,主動為幕府搞基建,這些道路的很大一部分功能,最初就是方便大名們參覲交代的。大名們通過各地自建的的“省道”,進入五街道前往江戶,為沿途的宿場也帶來了海量的流量。

  當年,雄藩前往江戶參覲,隨行可能超過一兩千人,返程又是如此規(guī)模的隊伍。加上到了江戶中期島內穩(wěn)定、經濟富足,各地的居民也開始依托這些道路長途旅行,宿場的生意開始好了起來,有商戶開始參與宿場町的商業(yè)運作,配套的住宿、餐飲、“娛樂”等等都已經十分齊全,其中的利潤空間也大了起來。

  這可是門比較復雜的生意,一個宿場町內的專職仆役、具有共伴生關系的農人規(guī)模龐大,且宿場町雖原為五街道沿途各城的郊區(qū),但隨著百十年間的發(fā)展,實際上已經與各地城下町逐漸連為一體,繁華程度不下其他區(qū)域,地位亦是十分重要。

  占據島內通勤和信息傳遞要道,擁有規(guī)模龐大的雇傭工,加上宿場町內還養(yǎng)有半公半私性質的大量馬匹……

  想到這些,太一后背一股寒氣直達大腦,雖然不知道又次郎老板在各街道掌握了多少宿場,但這謀劃很有些要作死的節(jié)奏啊,不知道這是水戶藩那位老藩主的安排,還是又次郎老板私下的運作。

  “喂喂!”

  一只白嫩的小手在太一眼前擺來擺去,太一發(fā)現自己想事情居然走神了,疑惑道:“什么?”

  “哎,拜托,江戶人能不能禮貌一點,都不認真聽人說話嗎?”三井久子一副不耐煩的樣子,“我在問你家老板為什么會提出要我們家宿場的生意?”

  “久子小姐,這個我也不太懂啊,我這個年紀就是幫又次郎老板跑跑腿的程度,”太一半真半假試探道,“想來那生意一定很賺錢吧?!?p>  “賺錢就有鬼了!”三井久子翻了個白眼,加大了腳下的步伐,她身后負責打傘遮陽的仆人也加快幾步跟上,“父親大人就是專門負責本家這方面運作的,沒有比我更清楚的了,雖然能掙錢,但養(yǎng)的人多、開支也大,大多時候都是收不抵支,忙忙碌碌七八年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現在好了,被人整個切走了。父親大人不允許我抱怨,我看本家那幾位,就是害怕父親大人能力強,越來越受爺爺重視,才在交換利益時故意從我們身上割肉。”

  太一這才明白過來,為什么小丫頭說話像是吃了火藥一樣,原來根子在這里。

  對于身為幕府御用商人、島國最大財貨商人的三井家來說,要問分布于五街道的交通體系重不重要,這毋庸置疑。但以此作為利益交換,在太一看來,又是最合適不過的。

  三井家長期從事幕府稅金轉運、借貸、兩替等業(yè)務,已經由原先的貨物貿易,逐漸金融化轉變,傳統(tǒng)的貨運體系已經顯得不那么重要。

  太一了解未來走向,從發(fā)展的角度看,隨著幕府衰敗,宿場制必然再次走向末路,別的暫且不論,一旦參覲交代制度取消,宿場最大的金主也將消失,一切依附其上的龐大產業(yè)必然轟然而倒。

  所以說這比交換,很難說最終誰賺誰賠。

  說起宿場的生意,太一發(fā)現,眼前的大小姐對于這方面的事竟如數家珍,很難想象這個年代的女孩子會對這種生意感興趣。

  三井久子畢竟年輕,雖然對商業(yè)表現出來很大的熱情,但仍沒有什么商場人的城府,性子也過于率真了一些。

  太一則是保持著自己作為客人的本分,并不發(fā)表什么意見,就是單純聽著女孩不斷地說著各種事情。

  可能是情緒宣泄的差不多了,也可能知道自家重視的生意被轉走,已經是不可挽回的結果,在之后的時間里,三井久子也開始沉默下來,僅不時為太一介紹各處景觀小品設計的初衷,算是有個令人舒適的下半場。

  又次郎老板與三井八郎右衛(wèi)門的密談一直持續(xù)到午后,在太一肚子已經咕咕叫時,兩人才從室內出來。

  而且讓太一差評的是,三井家竟然沒有留吃午餐,又次郎老板也似乎沒有留在這的打算,風風火火地離開了三井家的宅邸。

  兩人的午飯便匆匆地在路邊吃了梅子飯團,與太一的預期差距極大。餐后,又次郎老板表示,他下午便要啟程前往京都,太一料想他應當是要去處理宿場交接事宜。

  同時,又次郎老板提出讓太一盯好江戶的事情,隨時寫信向他報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