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遠(yuǎn)山。
蒲東人士,武昭五十六年出生,乾明十九年同進士加身,時年二十一歲,同年任黃塘縣縣令,誕下生女聶玉清。
乾明二十一年,曲亭文會出七言律詩《不歸》,文采斐然,次年升入長文郡,妻女未隨,同年入儒林,開講《禮》堂之課。
乾明二十八年,因母去世,辭官回蒲東與妻女共守孝,隱退三年。
武烈元年,圣帝廣邀天下有識之士,聶遠(yuǎn)山由同鄉(xiāng)舉薦,奔赴朝堂,輾轉(zhuǎn)之下,任職廣文府。
武烈八年,廣文府現(xiàn)魔宗,引大妖伐城,損失慘重,聶遠(yuǎn)山牽連被遷,任離龍府知府之職。
同年任職途中,經(jīng)兩府之間黑風(fēng)澗,慘遭吞腹,其妻女聞訊而來,于離龍府守靈年余。
……
倀鬼知府原名聶遠(yuǎn)山。
李景元翻看過他的案卷,如今天問司中已經(jīng)根據(jù)這位倀鬼知府的生平重新擬訂了一份懸賞,這其中自然有他一分功勞。
若論實力,這頭倀鬼知府成就的黑虎真身未必比得上黑山君,但是論智謀隱忍,后者卻是萬萬不及。
對府城來說,反而是這種如同毒蛇一般的敵人更加難纏,如今這位知府的賞金已經(jīng)到了一顆純元金丹的程度。
一枚人元金丹可以增加抱丹的幾率,如果用數(shù)據(jù)概算,大概可以增加千分之一的概率,每個人大概服用三瓶之后就會失去作用,也就是說,這類丹藥可以增加百分之三四的幾率,已然不低。
這類看似雞肋的丹藥,在市場上卻是常年供不應(yīng)求,一枚可賣上萬兩紋銀不止,若是以瓶論價值,比三陽丹還要珍貴幾分。
而純元金丹,則是可以提升金丹底蘊的神物,一枚便可讓三品之下的真丹更進一步,即便是對結(jié)了上三品金丹的天之驕子來說,也有大作用,真正的價值無量。
據(jù)說這枚純元金丹是由一位隱世宿老所出,潘府祖輩曾對其有恩,于是托付天問司,當(dāng)懸賞之用。
這卻是意外之喜了。
這份懸賞目前暫未擬訂,所知者渺渺,那枚純元金丹正是由葉梵帶來,而那位宿老的實力,據(jù)說已經(jīng)到了大天師的境界。
潘府有此后臺,李景元卻是萬萬不知,甚至還為自己先前偶爾閃過的念頭有些后怕,看來無論是何世家豪門,都有其立身的緣由,只是潘府這次驚變過甚,被大妖端了老窩,卻是怨不得誰。
若是府上有一位宗師,再不濟也能撐個幾天,何至于一夜之間盡皆妖化。
走在略顯冷清的偏道上,李景元如同剝開雨幕的游魚,雙目之中,如鱗紋遍布的眼球上,一絲法力真印如夜中燈塔,破開蒙昧。
元魂雖換,但黑虎真身卻是沒變,自己的大天羅手將法力真性封印進了真身體內(nèi),哪怕是宗師,短時間內(nèi)也無法祛除。
幾日之間雖然局促,但他沉神悟妙,性命真修之下,已然入得一門神通,此神通依托于大天羅手,但妙用威能卻大過不知凡幾。
其中一項妙用,便是這法性真目,可勘破萬法真性,如今在他用來,卻是尋自己的真法靈性。
也算得體。
此法,名[天羅]。
這也是他敢一人來尋聶遠(yuǎn)山的底氣。
至于修為,當(dāng)初黑山真身也不曾逼出自己真修,何況一個半路劫道的知府。
能以倀鬼之身反噬黑山君,這位知府可謂臥薪嘗膽,但這種人肯定有大圖謀,或者是自己的執(zhí)念。
他看過聶遠(yuǎn)山的生平,為官不算清正廉明,但也沒有貪婪無度,所以他猜測這位知府應(yīng)該是還有什么心愿未了。
而這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就是當(dāng)初守靈之后就不知所蹤的妻女下落了。
……
離龍城城外往西南百里,有一座碧陽湖,分屬明庭江支流,盡管龍安位屬南域,但是天下幅土遼闊,城池之間動輒數(shù)百里,這西南百里在領(lǐng)土自轄權(quán)上是離龍城代為管轄。
只是地處偏遠(yuǎn),又無田地,所以至今無人臨近,只是這一片去年卻是聲名大振。
此事還要從舉試說起。
圣朝統(tǒng)領(lǐng)天下,開文武共舉,國力雖然強盛,但國土萬萬里,真人日夜難盡途,何況凡人,但是文武舉試,到了府試這一關(guān),必須前往各地郡城安排考核,否則便不被承認(rèn)。
而總有一些地方小城,由于路途遙遠(yuǎn),需要橫穿一些盤妖聚魔之地,武生還好,有武藝傍身,但是文試諸生卻是苦不堪言。
一來雖有詩書之經(jīng),但未得真意,浩然不顯,稍微疏忽就被妖魔迷了心智的不在少數(shù),而且這類人又大多是窮苦上智人家出身,精元純凈,各類妖邪趨之若鶩。
所以一般,小城之人若是參加府試,必定文武同路,互相照應(yīng),路途遠(yuǎn)者,耗費年余在路上的人并不少。
只是蒲東有位文秀才,原本是和同縣一位武生同道而來,但是在半路兩人有了一些矛盾和分歧,這位秀才最后沒能趕上科舉,不過聽說今歲圣帝補恩科,便又一人上路求學(xué)。
這一來卻是出了事。
一個書生帶著一個書童,沒有絲毫修為在身,過明庭江時,被一頭參加完明庭龍王宴的山妖捉了去。
離龍府衙門聽說這件事后,例行公事地將其報到天問司,送上了一份最低懸賞。
然而,意外出現(xiàn)了,一位司正拿了懸賞之后,帶領(lǐng)小隊追蹤那頭山妖,發(fā)現(xiàn)其乃是明庭湖邊上的一座無名荒山新來的妖怪,只是接下去的一幕卻所有人都未曾想到。
天問司司正,氣海修為,被妖物差點吸干,只逃回他一人,至今昏迷,司中當(dāng)時用那位司正身上殘留的妖氣勾連萬妖榜,結(jié)果卻顯示是一位未錄在榜的大妖。
圣朝建立以來,各地州府妖魔不絕,如何延續(xù)統(tǒng)治乃是頭等大事,而讓前朝道統(tǒng)滅絕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各地逃竄的妖魔之亂。
史書記載,圣朝建立之初,立萬妖榜,收錄天下妖物信息歸錄榜單,凡境界達(dá)到妖王之上的妖靈皆榜上有名。
一頭遺漏的大妖,這讓天問司司主大受震動,親自出馬,君臨荒山,那大妖卻是妖力滔滔,變化多端,但是葉梵修為深厚,法力精深,神通廣大,眼見就要把那頭槐樹古妖打得魂飛魄散。
危難時刻,明庭龍王出現(xiàn),保下了槐樹大妖。
只是需要那大妖交出囚禁人類,并自愿入萬妖榜中。
好在天問司反應(yīng)及時,那書生竟然還活著,而且春風(fēng)得意,只是元陽已失。
這番變故之后,這座荒山便和西面陶陽山一般,化作了禁地。
只是昨夜時刻,荒山之上卻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沉悶的聲音如同地龍翻身,將山中蛇蟲盡皆驚退。
許久,動靜方歇。
山中陰谷之中,瘴氣彌漫堅壁怪林,霧氣朦朧,常年不見天日,陰森可怖。
霧氣之中,橫穿無忌的枝丫遍布天空,籠罩天野,枝丫之下,卻又是一片仙山妙水,其中更有珍奇花卉,常開不敗,幾道窈窕倩影穿梭其間,說笑有聲。
湖光曼色之中,一道倩影對水撫發(fā),雙目空茫,神情嫻靜柔美。
“呦,妹妹可真是清閑,不會是又在思盼你那薄情寡性的大郎君吧?”一道身影落至面前,昏暗光影之中,俏白小臉略顯陰森,只是那身上妙理錯落之處,卻是能把人都點著。
這也是姥姥點化她的原因,沒有幾個特長,即便是凡俗,也難放下警惕,如今之世,幾乎人人都有一兩件佛光道符,尋常幻術(shù)卻是味同嚼蠟。
唯有真本事之人或非人,方能有一席之地。
那悵思女子聞言,抬起臻首,好是一張沉魚落雁的高雅之姿,光柔分水,媚美不俗。
“何家姐姐,莫不是姥姥有事找來?可是那事有了著落?”她站起身看向來人。
只聽這時,一張僵直白臉從空中飄來,飛至兩人面前,口中斥責(zé):“來石殿伺候貴客,莫要讓姥姥和貴客久候?!?p> 說罷,這白臉化作妖氣潰散,顯然不得真法化身。
這般語氣卻是惹惱了先前那何姓女子,面上堵郁:“可笑,不過先我二人百年光景,又遇到前朝妖漲人消的天大機緣,一張尋常之姿,才能巧取豪奪得了那般多男人的純陽之氣,即便是蹉跎至今,不還與你我二人同列,如今真?zhèn)€把自己往上了放不成?”
邊上女子收了收白衣,落來目光:“你去是不去,姥姥令急,又讓你我侍奉,許是身份不低,若誤了事,可不是一兩天埋土的差事?!?p> “如何不去?!焙涡张诱f完,同白衣二人化作青煙,再了無身形。
一處山洞之中,洞外邪枝怪根,穿插堆疊,妖氣陰郁,洞中卻是別有洞天,鳥語花香,裝飾精美。
平日肅穆堂皇的洞府之中,今日卻多了一分喜慶。
洞府入口狹長,進府之后,是一處洞內(nèi)木林,一株龐然古槐撐立其中,周邊花海林山,美景重重,花海之后,有一處洞道,歡聲笑語夾雜而出,入視,見一廣地,靠山壁一側(cè)筑有高臺,臺上此刻擺一圓桌,桌左右各坐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