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記本

第64章 考試,經(jīng)國之論

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記本 桃子柚柚 2039 2021-10-15 22:02:00

  “我就是這家店的東家?!?p>  “吃飯給錢,天經(jīng)地義。所有菜品,明碼標價。定遠同學,你不會是想賴賬吧?”

  李奇坐在椅子上,慢騰騰的說道。

  侯定遠都驚呆了。

  其他人也都傻眼的看著李奇。

  不是吧?

  二殿下現(xiàn)在都是這種玩法了?

  太高端了吧?

  這李記火鍋居然是二殿下的?

  不行,回頭得多帶些人來捧場。

  侯定遠咽了咽口水,艱難的道:

  “殿下?”

  “怎么,不相信我的話?”

  李奇手里拿著一根筷子,大有一副不相信咱們再比劃比劃的氣勢。

  侯定遠自然不會吃這個虧。

  他擠出一點可憐的笑容,說道:

  “怎么會?”

  “既然是二殿下的店,那么這個價格就非常合理了。我來付錢,各位同學,可都吃好了?”

  侯定遠還是很識時務的。

  眾人一齊道:

  “多謝小侯將軍請客,破費了!”

  大家各回各家,回到家后自然免不了添油加醋吹噓一通。

  這一下,整個長安權貴圈子都知道東市新開了一家火鍋店,味道賊拉棒。

  李奇坐在賢王府中。

  攤開了日記本。

  現(xiàn)在,在國子監(jiān)進學,不好渾水摸魚了。

  一來夫子喜歡走來走去;

  二來嘛,那幾個不學無術的默默小愛,總喜歡往自己跟前湊。

  寫日記是很私密的活動。

  必須秘密的寫。

  不能讓人給看著。

  所以,李奇只能每次都回家寫。

  “今日天氣挺好,火鍋店開業(yè),反響不錯?!?p>  “侯定遠那小子居然懷疑本大爺?shù)奈涔??真是瞎了他的狗眼。他和他爹一樣,都不是什么好東西。”

  “侯君集造反……嗯,還有些年頭,現(xiàn)在和父皇說,沒有任何證據(jù),父皇也未必信?!?p>  “等幾年吧。狐貍總是藏不住自己的尾巴的。”

  “好幾日沒看到麗質了,還欠這丫頭一個禮物。送個啥好呢?”

  “女孩子家家的,要不搗鼓點肥皂出來?”

  寫到這兒,李奇想起上次在日記里提問,觸發(fā)了答案獎勵。

  他很順暢的寫下:

  “可是,肥皂怎么制作出來呢?”

  寫完后,李奇便靜靜地等著。

  腦海中靜悄悄的。

  系統(tǒng)大爺仿佛睡著了一般。

  不靠譜?。?p>  忒不靠譜了,別人的金手指,那是呼風喚雨要啥有啥,最差的也是帶了一倉庫的物資。

  輪到自己,要天天碼字不說。

  這破系統(tǒng)還隔三差五的不靈光。

  升個級,什么福利都沒有。

  果然,做人還是要靠自己才行。

  靠天天會老,靠山山會倒。

  只有靠自己,才會死得明明白白。

  沒毛病。

  見這提問沒有回應,李奇索性收起日記,開始回憶特種作戰(zhàn)的手語。

  下一階段的訓練,就要教隱刃如何靜默溝通。

  李奇并不是特種兵,但是結合前世電視劇以及自己對特種兵的愛好研究,也將這些大路貨學個七七八八。

  在后世很普遍的東西,放到這里,那就是一大發(fā)明??!

  翌日,國子監(jiān)。

  夫子今日沒有準備教什么,而是給每個人發(fā)了一張白紙。

  “今日考試?!?p>  “這些日子以來,各位學子習得四書五經(jīng)之要義,為了檢驗大家的學習成果,我們來考一考?!?p>  “請各位學子默寫《論語》第七,《中庸》二十二。”

  “另外,寫下你們對于治國之道的理解?!?p>  說罷,夫子敲了敲戒尺。

  老神在在的看著眾人。

  李奇聽到默寫的時候,頭皮都有些發(fā)麻,這個傳統(tǒng)果然是從古至今,從無斷絕??!

  關鍵是,這第七第二十二的,鬼知道是個啥?

  李奇左右張望,見其他人已經(jīng)提筆。

  不能夠吧?

  默默居然也會?

  我看他平時學習也沒怎么用功?。?p>  “各人寫各人的,勿要東張西望?!?p>  李奇只好作罷。

  默寫是不可能默寫的,這輩子都默不出來。不過,談一下治國之道的理解,這一點倒是可以寫寫。

  李奇自然不知道,

  這道題就是李世民特意加的。

  為了給太子李承乾選老師,李世民可謂是煞費苦心。

  他對李綱當然也是推崇的。

  但是李綱終究年紀大了,對于新朝代、新形勢的變化可能過于保守。

  大唐想要開萬世之太平,就必須勇于進取。

  所以李世民想考考李奇。

  如果李奇真的有天縱之才,那么將來輔佐李承乾就會是一個得力的左膀右臂!

  李奇曾經(jīng)說出民為貴的話,說明心中是裝有百姓的。

  但是治國之道,絕不是空談而已。

  李奇終于提筆。

  這玩意和前世的申論也差不多,不難寫。

  先拋論點。

  國富民安、民富國強!

  再拋論據(jù)。

  和平年代,發(fā)展是硬道理。

  只有經(jīng)濟發(fā)展了,國家實力才會強大,民生、教育、軍事等等,才有折騰的余地。

  說到底,就是要搞錢。

  國庫有錢了,想干啥不行?

  最后得出結論。

  治國之道,在于搞錢。

  李奇寫完后,自覺有理。

  只是怎么搞錢,他在文章里沒說。

  這涉及商業(yè)機密了。

  個人有個人的搞錢方法,國家有國家的搞錢方法,生財之道,不足為外人道也。

  后世那些科普如何如何掙錢的,

  都是扯淡。

  真要這么好掙,他會開個公眾號發(fā)個視頻免費教你?

  寫完后,李奇便擱筆不續(xù)。

  夫子見狀,走到李奇邊上,有些疑惑道:

  “二殿下,默寫的篇章,怎地一字未動?“

  李奇強行解釋:

  “默寫成文,千人一面?!?p>  “實在是沒什么好寫的,關于治國之道,我已陳述在案,這個部分,才是百家爭鳴,各人開花皆不同的所在?!?p>  夫子:你說的都對!

  早知道老夫就不問了,自討個沒趣!

  交卷后。

  眾學子坐在一起,不禁熱議起來。

  長孫沖傲然道:

  “要論治國之道,首推儒家經(jīng)義。自董仲舒獨尊儒術以來,天下有目共睹,百姓教化有方,國治民安!”

  這一點,深得大部分人的認同。

  就連太子李承乾,也點頭道:

  “不錯。孔圣人的智慧,實在是深不可測。仁愛天下,便能擁有民心。”

  “民心所向,便是國之所在!”

  在這一點上,大家難得的達成一致。

  見李奇默不作聲,

  李承乾不由得問道:

  “二弟,你以為然否?”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