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不一定指的距離。陶淵明說:心遠地自偏。心遠,能遠過天涯海角。
距離也不能說明親近。父母兒女相處幾十年,誰都不了解誰,是很常見的事。熟悉的陌生人,兩個反義詞組成了一個普遍的群體,里面可以包括任何人。
有個認識了很久的人,戴一副眼鏡,一只眼睛是近視鏡片,另一只眼睛遠視的鏡片。我一直懷疑我在他眼里要么不是立體的,要么就是扭曲的立體。實實在在站在那里的一個人,不同的眼睛能看成不同的樣子,更高一層的精神的交流又得荒謬到什么程度?
一個精明的朋友偏偏自我摧殘相信愛情至上,碌碌半生都為了另一半謀福利。一次兩人同做心理測試題,有個題目問是否相信愛情,朋友瞥見對方毫不猶豫地在“否”上打了個勾?!叭思也幌嘈艕矍椋@些年我都在干什么?”一個以為是愛情,一個認為是便利。
伯牙遇到鐘子期,是小概率事件。雞同鴨講,白白浪費感情倒是人生常態(tài)。
遠,可能一直那么遠,也可能越來越遠;近,有越來越近的可能,更大的可能是越來越遠。好多意氣相投的人一起走過一段,就消失了、不見了。
多數(shù)人不留痕跡,一兩個留下個傷口,結痂成疤,最后疤也平復了。陰天下雨的時候或者還有一點輕微的癢和痛。
太近了受傷的幾率就高。
遠,最安全。
把精神扎實地縛于肉體上,喝茶便喝茶、吃飯便吃飯,不要四海飛竄,求什么同聲同氣,安穩(wěn)百年,不亦樂乎?
只看是不是有這個福氣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