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語文老師是張老師,高高瘦瘦,大眼睛高顴骨。數(shù)學測驗沒考好,張老師特意叫去談話,不是談要學好數(shù)學,而是說沒考好不要往心里去,下次一定能考好。下次當然考好了。
初一有八個班,張老師教四個班的語文。某天放學,幾個不認識的同學在后面指指點點,說他就是某某。原來張老師拿了一篇作文做例文,在別的班大肆夸贊。
張老師講課常講些課本外的內(nèi)容,第一次聽他一口氣背了大半《滕王閣序》聽得眼睛都直了。下了課問他哪里能看到,他說小城圖書館可以辦借書證,他去給辦?;貋碚f人家有規(guī)定,年紀不到的不給辦。他拿出他的說用我的。那真是沙漠里一汪泉水,比救命還重要。
他評價課堂上反應快的同學,用李商隱的詩“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在哪里看到一篇文章名字叫“刑天舞干戚”,跑去問他,他也不知道。過了兩天特意叫了去給講解刑天是誰干戚什么樣,那時候沒有百度,天知道得費多少功夫翻書才能找到答案。
家里有個親戚也是語文老師。有一次聊天給他講張老師,他說:“我要是遇到這樣的學生早給他卷一邊去了。”他關(guān)心的是組織課外班,怎樣靠給學生排座位牟利,還有他很享受夸夸其談的感覺。
不能不為他的學生悲哀。
后來他遇到個機會,竟然逃離了教師隊伍,再沒有機會誤人子弟了。真是老天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