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說客
刺史府。
袁紹當仁不讓坐在主位上。
臺下分文武兩列,站著荀諶淳于瓊等人。
荀諶向前一步躬身一拜,接著捧來一堆文冊:“主公,此乃冀州戶籍文冊,共戶七十余萬,男女共三百五十余萬,請主公過目。”
改口改的極為自然,沒有半點生澀和不適。
袁紹故作豪爽大氣道:“我欲表友若為冀州長史,將戶籍之事盡皆托付于友若,這些文冊,友若好生收著便是。”
名冊輿圖之物固然重要,可一來沒啥好看的,二來實在太多,他堂堂冀州之主,看這些玩意干嘛?
不如大方一點,以彰顯他對麾下能臣的信任。
荀諶頓時面露感動之色,大聲道:“謝主公信任和賞賜。”
其他新投靠的冀州文臣紛紛上前表忠心,一人說冀州府庫有糧三十萬石,一人述銅錢百億。
袁紹一一回應,并按照之前商議好的給予封賞,烘托出一副君臣和諧的畫面。
直到顏良帶著一身血腥味來到大廳,氣氛稍稍冷卻一些。
“主公,鄴城城防已全部被末將帶人接管,冀州武將鞠義、高覽欲率本部兵馬歸順主公,現在軍營待命,還請主公定奪?!?p> 袁紹不假思索道:“此等棄暗投明的義士,吾必以禮相待,快快請來一見。”
他此番鯨吞冀州,正是用人之際,這種帶著“家底”投靠的,自然來者不拒。
“諾。”
顏良拱手一禮,領命離去。
接著同樣一身血腥味的文丑趕來:“主公,城內以馮氏為首的世家均表示愿意為主公效力?!?p> 袁紹聞言心情大好,搞定了世家和軍隊,這冀州牧,他便能坐的安穩(wěn)。
“來人,替本官送請柬至各大世家府上,本官今晚在刺史府設宴,恭候他們前來?!?p> 荀諶拱手道:“臣愿為主公前去遞送請柬,以顯主公誠意。”
袁紹神色微動,笑道:“冀州初定,州事多有倚重友若之處,此等小事,就不必勞煩友若出面了?!?p> “正南,你替本官跑一趟?!?p> 剛成為冀州從事的審配不慌不忙出列,躬身拜道:“諾?!?p> 荀諶臉上笑意不減,心里卻暗嘆了一聲:“袁本初作為雄主,果然不像韓文節(jié)一樣,全盤信任一人,這就開始互相制衡了?!?p> 雖然有些失落,但他不曾后悔背棄韓馥轉投袁紹。
他心里很清楚,天生亂象,跟著性子羸弱之人是沒有前途的。
袁紹否了荀諶的提議,又擔心他多想,借著話題問道:“以友若所見,我欲穩(wěn)坐冀州,接下來該當如何?”
可謂姿態(tài)放低到了極點。
荀諶提起精神回道:“臣有三點淺薄之見,供主公參詳?!?p> “其一,善待韓文節(jié)。此人雖性子暗弱,但其經營冀州多年,頗得人心,主公既取冀州,大可言之韓文節(jié)主動相讓,則民心可附?!?p> “其二,招降潘鳳。此人不但武藝高強,有萬人之勇,且在軍中威望極高,主公若能將他招降,則如虎添翼,大業(yè)可期。”
“其三,擊退公孫瓚。公孫瓚兵犯冀州,四處劫掠,深為冀州百姓痛恨,若主公能擊退公孫瓚,彰顯文治武功,可得冀州百姓愛戴。”
袁紹拊掌贊道:“友若字字珠璣,實乃吾之子房?!?p> “依友若所言,來人,封韓馥為奮武將軍,吾在冀州一天,保韓家世代富貴,如有違背,不得好死?!?p> 荀諶適時送上馬屁:“主公英明?!?p> 袁紹面露謙遜之色:“不知何人愿為吾去說降潘鳳?”
話剛落音,就有一人高聲道:“臣愿前往?!?p> 袁紹望去,出言之人正是冀州別駕沮授。
他沒有立刻應允,而是看向荀諶,面帶詢問之色。
荀諶亦有些意外,他曾因迎立袁紹之事三番五次試探冀州文武。
沮授每次都是態(tài)度堅決反對,故被他排除在外。
可這次不知為何,對方居然沒有指責袁紹入侵冀州,反而表現十分順從。
以至于他都搞不清楚沮授到底向著哪邊。
沮授似乎看出袁紹有所猶豫,補了一句:“臣與潘無雙私交甚密,愿說他來降,以作晉升之資。”
荀諶聞言恍然,看來是見事不可為,不如順勢而為。
“潘無雙和公與的確私交甚密,曾多次出入別駕府。”
他沒有給予明確的建議,只是陳述事實。
袁紹頓時會意,起身道:“吾頗為賞識潘鳳,公與若能讓其歸附,吾必有重賞?!?p> “不過公與一人前去,既勢單力薄,又無法展示吾之誠意。元圖,你與公與一同前往,他正你副,配合行事?!?p> 沮授這等新歸附的,尚不得他信任,安排逢紀跟著,名為配合,實為監(jiān)督。
沮授臉上不見半點異色,躬身道:“謝明公信任?!?p> 荀諶再次出列:“恭喜主公,若得潘無雙依附,擊退公孫瓚指日可待?!?p> 文丑不樂意了:“河北大將非他潘無雙一人,本將與我大哥顏良亦有萬夫不當之勇,何懼公孫瓚?”
荀諶神色一滯,連人家一刀都接不下的人,焉敢大放厥詞?
然而他深知顏良文丑頗得袁紹喜愛,此等得罪人的話語,他是萬萬不會說的。
倒是袁紹為了安撫愛將,朗聲道:“人有親疏,潘鳳固然勇猛,階位必在你二人之下?!?p> 荀諶臉色微變,轉而恢復尋常。
這種任人唯親的話語,私下說和做都行,又怎能隨意在眾人面前敘說?
可他今日說的太多,且在眾人面前反駁主公得罪同僚乃是大忌,唯有保持沉默。
“改天私下再好好勸勸主公?!?p> 文丑則大為感動:“蒙主公重用,末將敢不效死?”
氣氛再次恢復熱烈。
……
博野縣外。
三萬大軍旌旗飛揚。
路夏橫刀立馬,望著兩丈多高的城墻,命人前去叫戰(zhàn)。
可不管叫戰(zhàn)之人怎么羞辱公孫瓚和幽州軍,對方兩萬大軍堅決據城而守,不肯出戰(zhàn)。
似乎打定主意將冀州軍主力拖在安平郡境內,以便另外兩路大軍劫掠中山郡與河間郡。
路夏對此不急不躁,只是派人叫戰(zhàn),卻不曾下令攻城。
一來北上匆忙,沒帶太多攻城器械,短時間內又打造不出來。
二來攻城兵力在守城兵力五倍以上,才有必勝的把握。
公孫瓚兩萬大軍守城,路夏手里可沒十萬大軍。
這種情況持續(xù)多日。
直到兩路信使到來。
“報,張郃將軍率軍入河間郡伏擊敵軍,先鋒趙云生擒敵將嚴綱,此戰(zhàn)斬敵三百,俘獲敵軍千余,大勝而歸?!?p> “報,沮別駕奉刺史之命而來,要求面見將軍,說有要事相商?!?p> “鳴金收兵?!?p> 路夏果斷下令,他等的時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