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秦公子復仇記

第二十一章 閱鹿書院

大秦公子復仇記 青靈菌 2679 2021-10-04 12:00:00

  從山谷集市回來之后,為鹿兒島建立一道真正的城墻就成了扶蘇的執(zhí)念。

  在野人世界,弓箭是唯一的遠程攻擊武器,作用約等于后世的步槍。

  特別是見識過飛鳥部的女弓手站在崖壁上,用羽箭單方面射殺山崖下的野人武士之后,扶蘇就很希望鹿兒島也有這樣一道崖壁,讓自己的士兵可以站在上面安全地面對敵人。

  鹿兒島是平原,沒有崖壁,那就只能自己建。

  砌院墻的經(jīng)歷告訴扶蘇,建造城墻所需要的材料將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

  泥砌的土墻不夠堅固,也不防水,只適合干旱的中原西北地區(qū),在濕潤多雨的東瀛列島肯定是不成的。

  大河里的卵石不適合建造城墻,去燒山取巖,路途又太遠,而且讓十匹馬去運送巖石,這城墻得建到何年何月啊。

  如果讓子民去背巖石,扶蘇肯定不愿意,現(xiàn)在長城應該還沒來得及修起來,長城雖然偉大,扶蘇可不愿意先代替始皇背負勞民傷財?shù)牧R名。

  那么剩下的唯一方式,就是建窯燒磚,用磚頭來修建一道高大的城墻,將鹿兒島圍起來。

  然后再在城墻上面安置好投石車、攻城弩……底下挖一道壕溝,準備好火油,到時即便整個東瀛列島的野人都來了,扶蘇相信鹿兒島也會有一戰(zhàn)之力。

  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外事可以交給韓鸮,內(nèi)事可以交給徐福,唯獨有一樣,扶蘇覺得應該由自己親自去做。

  那就是教育問題。

  經(jīng)過幾天的相處之后,那些小女野人的情緒已經(jīng)穩(wěn)定下來,見到鹿兒島的人也不像先前那樣一驚一乍的。

  過了開始時的新鮮感之后,鹿兒島的子民們也不再好奇地圍觀這些小女野人。

  負責照顧小女野人的仆婦現(xiàn)在成了她們的主心骨,就像母雞下面跟著一窩小雞般,仆婦們?nèi)ツ睦?,這些小女野人就屁顛屁顛地跟著去哪里,她們互相之間的信任已經(jīng)建立起來。

  扶蘇讓人做過統(tǒng)計,這批小女野人共一百零八名,年齡可能介于八歲至十四歲之間。

  年齡只能用猜的,畢竟野人世界沒有歷法,更沒有生辰八字的概念,只能根據(jù)小女野人的外貌身高特征猜個大概。

  生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代表著初到人世,是人一生的起點,不能忘。既然小女野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扶蘇就決定統(tǒng)一按照她們來鹿兒島的那一天作為她們的生日。

  小女野人的身體都還很瘦弱,不可能安排她們?nèi)ジ苫睿欠鎏K也不想讓她們閑著天天吃飽了睡,睡飽了吃。那么上學,就是她們這個年齡段應該做的事情。

  鹿兒島是有自己的學院的,這也是扶蘇強烈要求的,鹿兒島子民中六歲以上的孩童必須上學。就連大人,也要在干完活后,晚上抽一個時辰來學院聽課識字。

  至于學院的教書先生,則由子民中學識最高的五位老者擔任,徐福也是其中一位并兼任學院副院長。

  院長自然是扶蘇,只是扶蘇不管事,更多的是徐福在負責日常事務。

  扶蘇還專門為這座學院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

  閱鹿書院。

  和大名鼎鼎的岳麓書院不同,這里不教四書五經(jīng),扶蘇改了學制,編了新教材。閱鹿書院現(xiàn)在有四門課:《語文》《算術(shù)》《思政》《體育》。分上下午,每門課一個時辰。

  語文教孩童識字,讓閱讀開闊他們的眼界。算術(shù)開發(fā)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精神。思政教導禮義廉恥,在教化野人中的作用尤為重要。體育則是鍛煉身體,這里的體育可不是跑跑步那么簡單,而是包含了劍術(shù)、射箭、游泳、格斗等多個項目,在野人世界里生存,一技之長是必須的。

  本來只有幾十個孩童的書院,突然一下子涌進了一百多個小女野人,整個學堂就顯得亂哄哄的。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給這些小女野人取個名字,否則根本沒辦法管理,總不能每一個都叫“喂”。

  徐福為此還專門向扶蘇求請賜姓“蘇”。

  扶蘇知道徐福的意思,這是要讓小女野人們記住,她們的姓氏來自于她們的公子,是公子給了她們作為人的名字。

  小女野人無父無母,那么從她們獲得“蘇”姓起,公子就是她們的父親。

  長兄為父,扶蘇覺得這也沒什么,他也沒有古人取名需要避諱的那些忌諱,姓蘇就姓蘇吧,準了。

  至于名字,則要兒戲得多。一下子需要為一百多人取名字,扶蘇圖省事就按小女野人由大到小排序,分別賜名“蘇一”、“蘇二”、“蘇三”……“蘇九九”、“蘇百”、“蘇百一”……最小的叫“蘇百八”。

  這樣取名的好處是好記。中間也有一個小女野人比較特別叫“蘇蘇”。

  為什么?因為扶蘇覺得女孩子叫“蘇三八”比較難聽。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每次學堂里傳出孩童稚嫩的讀書聲,鹿兒島上的大人就知道自己該開始一天的工作了。

  孩童的朗朗讀書聲有一種天然的治愈感,聽著這些聲音會讓人在一天勞作的開始時就有一個好心情。

  只是今天的讀書聲變得有些不一樣,夾雜著很多噪音。

  “阿巴阿巴阿巴,阿巴阿巴阿巴……”

  講臺上的老先生氣得滿頭黑線,他已經(jīng)教了很多遍了,只是照著讀而已,窗臺上的鳥兒都會念了,可是那些野孩子就是學不會。

  老先生最后忍不住拿起了戒尺,這是公子賦予他們的權(quán)力,無論誰在課堂上不聽話,都可以略做懲戒。

  但是看著那些野孩子一雙雙帶著天真和好奇的大眼睛,老先生實在是下不去手,最后無奈地嘆了一口氣。這些孩子不是在搗亂,她們是真的學不會。

  教又教不會,打又打不得,老先生一個人站在那里生悶氣,最后是扶蘇苦笑著進來解了圍。

  《三字經(jīng)》是開展啟蒙教育的優(yōu)秀教材,它用極簡的文字,記錄了華夏文化的仁、義、誠、敬、孝,背誦的同時既能了解常識,學習傳統(tǒng)國學及歷史故事,又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這樣的蒙學巨著,扶蘇當然是奉行“拿來主義”,其中關(guān)于歷史典故的段落,他刪除了秦以后的內(nèi)容。

  雖說《三字經(jīng)》是蒙學巨著,但是對于未開化的野人世界來說,用這樣的巨著教導小野人,無異于讓小學生去學習高等數(shù)學。

  扶蘇將小女野人從學堂帶走,重新回到她們生活的大竹棚內(nèi),并且叫來了負責照顧小女野人的仆婦。

  “從今以后,你們就是她們的老師。”扶蘇對仆婦們說道。

  仆婦們面面相覷,以為是自己聽錯了。

  “公子,我們斗大的字不識一個,教書什么的更不會,我們就會洗衣做飯干活,哪有資格當教書先生啊?!?p>  其余的仆婦也連連點頭,對這話深表贊同。

  “一到十會寫嗎?自己的名字會寫嗎?那就行了!”扶蘇一本正經(jīng)地說道,“我不是要你們教書,而是要你們教做人?!?p>  “做人?”仆婦們一臉茫然。

  “是的,教她們做人。”扶蘇語重心長地說道,“你們要教會她們學會用筷子,不能直接用臟手去抓飯來吃?!?p>  “要學會如何上茅房,而不是隨時蹲下身子隨地大小便?!?p>  “要學會穿衣服,要懂得女孩子不可以光著屁股到處跑來跑去?!?p>  “要學的還有很多還多,這些你們可以教會她們嗎?”

  仆婦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一起點點頭。

  “很好?!狈鎏K也滿意地點點頭,“等她們會寫自己的名字,會一到十以內(nèi)的加減法,會用筷子吃飯,會上茅房的時候,她們就可以去學院上學了?!?p>  在扶蘇看來,這些小女野人更接近于野獸,而不是人。要讓她們成為人,就要像人一樣生活,這些是教書先生教不來的。教授做人的道理,這些仆婦會是更合適的老師。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