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處理好事情后,周士康被徐彥派到了革命軍軍中,周士康看著自己身上穿著和其他革命軍士兵差別不大的軍裝,整理了一下進入了軍營中。
在正式發(fā)揮作用前,徐彥讓周士康先擔任新兵的教官。
徐彥先前在粵北地區(qū)募集的新兵已經全數到齊了,現在被派往廣州軍營接受訓練,這一期受訓的新兵人數為七千二百人。
這些新兵在粵北軍營已經經過一些基礎的訓練,然后就被徐彥一紙軍令給調到廣州新開辟的軍營,于是新兵們就在教官的帶領下,分批次的南下,駐扎進了廣州附近的新軍軍營。
此次的新軍訓練將由徐直擔任總教官,周士康擔任總副教官。
徐彥希望以周士康多年的軍旅生涯,可以給軍隊的訓練帶來點其他東西,以此來補全徐彥練軍中不妥的章法。
這批新軍的編制上和之前的一樣,同時徐彥依舊是在部隊中摻雜進不少的老兵,這些老兵就和新兵一起接受訓練,成為他們真正意義上的長官,然后在經過為期兩個月的訓練派駐往各地,或是成為作戰(zhàn)軍隊。
由于缺乏時間,徐彥是直接訓練一批火槍部隊,這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形成作戰(zhàn)力量,只需要幾個星期,徐彥就能獲得一支具有相當戰(zhàn)斗力的軍隊,剩余的其他訓練內容,就只能挑挑揀揀的訓練,以及在日后的時間內慢慢普及進軍隊。
這也是徐彥讓周士康來的原因,他希望憑借周士康豐富的經驗挑選出更合適的訓練。
周士康和徐直先是檢閱了一番軍隊,他對這支據說只訓練了不到半個月的新軍有些驚訝,這些家伙已經初步有了軍人的雛形,雖然稚嫩,但有了形狀就好辦的多了。
周士康在看完徐彥給他的步兵操典后,對里面的很多訓練方法十分的感興趣,聽說這本操典還是徐彥自己編出來的,他不由的對徐彥刮目相看。
《步兵操典》里雖然有不少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但也有很多新的想法,以及許多細致的內容,周士康就是要從里面挑選出最適合短期訓練,讓一支部隊快速成型的東西,這就需要依靠他多年以來的軍事生涯積攢下來的經驗了。
當周士康在訓練新兵時,徐彥又開始了招募的工作,這次他將在廣州府地區(qū)招募四個團的新兵,如果不是受限于武器、錢糧和場地,徐彥是希望能一次就招個幾萬人,等訓練好就能有幾萬的可戰(zhàn)之兵,但這也終歸就是想想而已。
廣州府的人口更多,貧窮的人也就更加多,在見識到革命軍的強悍后,不少人都愿意加入革命軍,在經過篩選后,新兵的招募還是很快就結束了。
由于新兵的大量招募,徐彥不得不開辟更多的新軍營。在此期間,徐彥借助周士康的能力,帶著幾個營的兵力,向北拿下了南雄府,并在梅關駐兵;向西拿下了肇慶府和羅定州;在廣州府內,除東莞地區(qū)基本控制成功。
徐彥在這些地區(qū)的重要位置上駐扎了一部分兵力,并且在新拿下的肇慶府開辟第三個大軍營,即肇慶軍營,和另外兩個軍營,即韶州軍營和廣州軍營,成為革命軍訓練的基地,
現在徐彥手中可用的兵力就只剩下三個步兵營和騎兵連、炮兵連了,本來是想控制更多的城市,但現在的他手中可用部隊數量不多,相關的行政人員更是沒有幾個。
面對粵東地區(qū)那一大群武裝勢力,徐彥現在是有心無力。
現在徐彥的所謂控制,也只是控制了當地的重要主要城市,用一部分部隊的駐扎來保證城市的歸屬,其他的動作都不敢做,在百姓看來基本沒啥變化,除了城頭飄揚的旗幟,和城中巡邏的兵士。
……
黃繼文被徐彥委以重任,徐彥讓他極快湊齊一群管理城市的行政人員,然后還需要接受徐彥的簡單集訓,這些人徐彥只是打算用來當做臨時的管理人員,做一個過渡期的存在,等以后自己培訓出真正心向革命的行政人員,屆時在用以替換。
黃繼文很清楚自己這項任務的重要性,他發(fā)動自己和親朋好友的人脈,在革命軍控制區(qū)內大力找尋有能力的人員,不少讀書人被召集到了廣州城,這些人都是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想要用他們來充當行政人員是再合適不過了。
徐彥看著黃繼文交上來的名單,不禁感慨黃繼文的厲害,僅僅只是半個月,就讓黃繼文湊夠了足以覆蓋整個控制區(qū)的行政人員,還綽綽有余。
黃繼文還根據這些人的能力特長做了簡單的劃分,哪些人可以擔任什么職務一目了然,徐彥很滿意,看來自己這次是撿到寶了,
當然這里面不單單有黃繼文的能力,在聽聞黃繼文成為革命軍的一員后,不少人在知曉了革命軍的招募人才要求,紛紛跑來投奔,隨著革命軍的控制區(qū)擴張,人才也越來越多的擁進黃繼文的辦公場所內,尤其是廣州府這樣人口眾多的地方,人才也就相對多些。
這些人將會接受徐彥短期的集訓,屆時將教授給他們一些相關技能,以及部分革命軍的思想,雖然可能收獲的不大,但徐彥還是決定傳授一些。
集訓完成了的臨時行政人員們被徐彥派往了不同的轄區(qū),他們將執(zhí)行徐彥的意志,代替明朝政府,成為這片轄區(qū)真正的的管理者。
這些管理者現在還只能依靠明朝的相關律法來管理地方,徐彥雖然想重新編寫相關律法,但礙于能力和時間,只好將明朝的律法簡單的修改一下,然后實施。
徐彥為此感到沒有相關規(guī)定和法律寸步難行,想要成為一個好的政權,最起碼也要有一部能夠實施的法律吧,于是徐彥開始了對法律的編訂。
由于徐彥并不是很專業(yè),于是只好在明朝律法的基礎上,挑挑揀揀修修改改,混合上自己后世的一些法律,一點點構造起屬于這個新政權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