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自愿放棄太子之位
張嫣自然明白,崇禎說的是事實(shí)。太祖朱元璋早已立下規(guī)矩,藩王成年后都要到各自的封地去享福,待遇自然非常優(yōu)厚,但不允許隨便離開。
這一制度客觀上確實(shí)起到了防止藩王反叛的作用。從太祖開國到現(xiàn)在,只有兩次主要的藩王造反事件,一次是建文帝時期,燕王朱棣起兵,成功登上了皇位;另一次是武宗時期,寧王朱宸濠發(fā)動叛亂,被王陽明平定。除此之外,就很少見到藩王造反,相較于以前的歷朝歷代,可以說天下太平了很多。
至于太子,更要為藩王們做出表率,在即位之前不能隨便走動,連離開東宮都不容易,更不用說離京了。
可是此刻錦州形勢危急,急需救援,只有太子能擔(dān)當(dāng)起解圍的重任,難道在用人方面就不能靈活一點(diǎn)嗎?
對于張嫣的勸說,崇禎也無能為力:“朕可不敢拂逆太祖爺傳下的規(guī)矩。況且就算朕下了這道旨意,朝中那些大臣們也不會同意的,到時候聯(lián)名上書加以阻撓,朕豈不是騎虎難下?”
張嫣暗自感嘆:放著擎天柱不用,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清軍在關(guān)外肆虐,大明的災(zāi)難何時才能結(jié)束啊。
雖然滿腹遺憾,她卻無能為力,只好悻悻而歸。
第二天早上,張嫣用罷早膳,宮女來報:太子求見。
張嫣心說:這孩子真是性急。我正準(zhǔn)備去看他,轉(zhuǎn)達(dá)一下皇上的意思,他倒先來找我了。
張嫣命宮女請?zhí)舆M(jìn)來。
見到太子后,她將昨天面見皇上的經(jīng)過講了一遍。
朱慈烺深感失望,不過昨天他已經(jīng)仔細(xì)思量了一番,因此對于這個結(jié)果,倒也并不覺得出乎意料。
定了定神,朱慈烺說出了他醞釀一晚的想法:“皇伯母,既然朝廷法度必須遵守,那么如果孩兒不再是大明太子,而是普通百姓,是不是就可以掛帥出征了?”
“你說什么?”張嫣聽了大吃一驚。
“孩兒已經(jīng)想好了,只要能夠領(lǐng)兵出征,孩兒愿意舍棄這太子之位?!?p> “你這孩子怎么這么傻呢?你兩個弟弟可時刻盯著太子的位置,你卻想主動放棄?!睆堟虈@道。
皇伯母無法理解他的想法,然而他卻心中有數(shù)。
如果他不出征挽救大明朝,按照歷史原本的走勢,大明將在四年后壽終正寢。
李自成退出北京,清軍進(jìn)駐后,朱慈烺投奔外祖父周奎,卻被極度勢利的外祖父和舅舅拒之門外,導(dǎo)致他被清軍抓走。隨后多爾袞硬說朱慈烺是假冒的太子,將其處死。
永王朱慈炯則出家為僧,康熙年間被清廷擒獲,也被安上了一個“假冒皇子”的罪名后處死。定王朱慈煥壽命最長,一直活到了75歲,已是兒孫滿堂,卻不幸暴露,被康熙帝下令滿門抄斬。
正所謂“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大明若滅亡了,皇子們誰也別想有好下場。即便是僥幸逃過無數(shù)劫難的定王朱慈煥,最后不也沒能留下一個子孫后代嗎?
還有一句話叫做“有舍才有得”,如果他能打贏清軍,那就意味著他立下了不世功勛,威望將如日中天,這太子之位就更不是寸功未立的永王、定王搶得走的。到時候就算父皇要立永王或定王為太子,只怕天下人也不會答應(yīng)!
想到這里,朱慈烺豪情滿懷:“請皇伯母成全!”
張嫣此時已冷靜下來,反復(fù)思量之后,也覺得只有烺兒的這個辦法才是可行的。
“也罷,如果你掛帥出征,不管要去多久,只要哀家還在,一定想方設(shè)法不讓你父皇另立太子?!?p> 朱慈烺心中感激:“謝皇伯母?!?p> “理當(dāng)如此。烺兒赤膽忠心,大明又豈能虧待你?”這時,張嫣想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你如果沒有犯什么大錯,你父皇是沒有理由削去你太子之位的。但如果你故意犯下大錯,只怕將來又難以挽回,如何把握好這個度,倒是頗費(fèi)思量?!?p> “皇伯母,這個事情,孩兒已經(jīng)想好了主意?!?p> “哦?看來你今天是有備而來啊,那就說說你的想法吧?!?p> “過幾天要舉行祭祀列祖列宗的儀式,父皇和眾位大臣都將出席。孩兒打算在祭祀大典上,當(dāng)眾指責(zé)曾祖父、祖父兩位帝王的過失,父皇隨后便可以用‘大不敬’的罪名,將我的太子之位革去?!?p> 在說出這番話之前,朱慈烺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
朱慈烺的曾祖父,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明神宗朱翊鈞,10歲即位,在位48年,是在皇位上待得最久的大明天子。這位萬歷帝前面十余年還頗有進(jìn)取心,后來因?yàn)榱⑻拥氖虑楦鷥?nèi)閣長期鬧別扭,一賭氣便30年不上朝。
朝廷重要職位的人選,都需要得到皇帝的批準(zhǔn),萬歷躲起來不見,造成大量要職空缺,隨之而來的是很多事情沒人管,國家開始走下坡路,故而后來清朝修撰的《明史》認(rèn)為,“明之亡,實(shí)亡于神宗”。
朱慈烺的祖父是明光宗朱常洛,這位泰昌帝十分荒淫,在位僅一個月就駕崩了。晚明三大疑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都跟泰昌帝有關(guān)聯(lián)。
這兩位先皇的荒唐事,大臣們一提起就搖頭嘆息,因此朱慈烺深信,如果他站出來,大膽指斥兩位先皇的過失,應(yīng)該能博得大臣們的同情,不至于真的遭到朝堂的厭棄。
張嫣沉默了。她自然看出了烺兒的小心思,這確實(shí)是一個既能惹惱皇上,又不會觸犯眾怒的辦法。
她知道,這兩位先皇名聲確實(shí)比較糟糕,雖然已故去多年,大臣們私底下對這兩位的評價仍然很差。因此,烺兒如果批評這兩位,大臣們雖然嘴上不敢表示支持,內(nèi)心說不定暗暗稱許。
她知道,皇上其實(shí)也對萬歷、泰昌不太認(rèn)同,只不過礙于是自己的祖父、父親,不便說出來。就算皇上真的生氣了,她也可以慢慢勸解。
既然朝臣們不討厭烺兒,以后若想恢復(fù)太子之位,阻力會小很多,勝算的確比較大。
思慮良久,張嫣同意了烺兒的主意:“你就在我這里用午膳,然后哀家陪你一起去見你父皇,爭取把事情定下來?!?p> 午后,張嫣帶著太子,再次來到了乾清宮。
崇禎帝見皇嫂和太子一同前來,知道肯定又是為了昨天的事,可是這事不是已經(jīng)說清楚了嘛,難道皇嫂和太子又有什么新的說法?
朱慈烺吐露了自己的想法后,崇禎吃了一驚,斥道:“荒唐!太子之位牽涉國本,豈是你說舍棄就舍棄的?”
張嫣勸道:“哀家一開始也覺得,烺兒說的不過是淘氣話??杉?xì)細(xì)一想,值此危難之際,除此之外,還真沒有別的好辦法?!?p> 見皇嫂也這么說,崇禎這才冷靜下來,開始認(rèn)真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