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遠古時始稱火山、太山,“大”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均見其形,讀音為“太”。
《駢雅訓篆.釋名稱》:“古人太字多不加點,如大極、大初、大室、大廟、大學之類,后人加點以別大小之大,遂分為二矣?!卑垂盼淖值膫鹘y(tǒng)讀法,“大”亦有“大”、“太”、“代”三音。
春秋戰(zhàn)國時,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義字的演變,“太”與“泰”、“代”與“岱”“岱”與“岳”也互相變通了,這樣相繼出現(xiàn)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專用名稱。
“泰山”之稱最早見于《詩經(jīng)》?!疤币鉃闃O大、通暢、安寧?!兑?說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來的高大。
按照《史記·封禪書》張守節(jié)《正義》解釋:“此泰山上筑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傳說世界初成,天地剛分,盤古逝于天地間,他的頭變成了東岳,腹變成了中岳,左臂變成了南岳,右臂變成了北岳,兩腳變成了西岳,眼睛變成了日月,毛發(fā)變成了草木,汗水變成了江河,頭部變成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而泰山封禪又是華夏古代帝王文功武治的一種象征,故有三皇五帝能在泰山封禪,就代表了是一種最高的榮譽。
走在通往玉皇頂?shù)碾A梯之上的姬逸云,卻知道在遮天,完美,圣墟三部曲之中,泰山是荒天帝在斬落三世棺留下的痕跡之后的產(chǎn)物,如果沒有那一劍泰山實屬遮天第一山,現(xiàn)在的昆侖仙山都不可能與之比較,是亂古時代黑暗動亂大戰(zhàn),宇宙之外掉落進遮天宇宙的巨大山峰。
一路上姬逸云走的很慢,隱去身形避開人群,面對嘈雜的人群也沒有絲毫影響,全力開啟先天圣體道胎大道垂落,已經(jīng)快壓縮到三丈的領(lǐng)域降臨,努力去鋪抓那些存在的道韻,不急不緩地邁步一步一步往上攀登著。
“惟太昊伏羲氏,畫八卦以明天道,造書契以開人文……”
“惟炎帝神農(nóng)氏,制耒耜以教農(nóng)耕,嘗百草以為醫(yī)藥……”
“惟皇帝軒轅氏,作居室衣服以法易象,創(chuàng)律歷官制以宣政治,皆繼天立極開物成務(wù),大有功于生民后世者也……”
時光飛逝,姬逸云沒有再走游客階梯,橫移離開主道,緩慢行走在泰山荒無人煙之地,耳邊模糊聽到祭祀三皇的祭祀之音,猶如回到了上古部落之時代,先民們祭祀古代三皇的場景,這些不是道紋,也不是秘法,卻也讓姬逸云獲益匪淺,讓他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祭祀祖先的一種功績的祭祀情感,這對于他來說也是一種積累。
“惟帝金天氏,金行應(yīng)運,因鳳紀官,道繼三皇,為五帝首……”
“惟帝高陽氏,靜淵有謀,疏通知事,潔誠祭祀,治教萬民……”
“惟帝高辛氏,聰以知遠,明以察微,仁威惠信,天下咸服……”
“惟帝陶唐氏,帝德廣運,圣神武文,執(zhí)中傳心,道統(tǒng)斯著……”
“惟帝有虞氏,玄德既升,恭已而治,世躋泰和,樂奏鳳儀……”
快到玉皇頂之時,姬逸云耳邊又響起華夏古代祭祀五帝的祭祀之音,他努力地鋪抓上古時代的脈絡(luò)留存心海,轉(zhuǎn)化成為他的一種資糧,成為他前行道路的基石。
當姬逸云走到玉皇頂之后,那些三皇五帝的祭祀之音更為清晰了,仿佛姬穿越來到上古年間,見證了先民祭祀的過程,一群身穿麻布衣衫,草木葉遮體的進行叩拜誦頌先祖功德,送上榮耀敬稱故有三皇五帝之說。
玉皇頂五色祭壇早已不見蹤影,連一塊碎玉石都消失的干干凈凈,被巨棺和九條黑龍砸出來的巨坑裂縫也被填平,再也沒有之前一絲痕跡留下。
姬逸云走到被填平以后的巨坑上盤坐下來,努力鋪抓史前沒有記載在文字之中的痕跡,可是他只能鋪抓到三皇五帝,還有之后各個時代華夏古代皇帝或者分封諸侯在泰山封禪祭祀的歷史脈絡(luò),雖然對他有些幫助,卻不是他這次來這里真正想要的東西。
姬逸云想要的是能把他送來這片時空的東西或者事物,退而求其次也要鋪抓到三皇五帝之前修行者留下的道韻。
然而,姬逸云修為只能模糊感應(yīng)到有那種時代的烙印,卻怎么也不能抓住,嗚呼哀哉!空悲嘆!
“還是實力問題,只能等我以后再來感悟鋪抓這些史前的道韻了?!?p> 把三皇五帝和之后先民祭祀的時代脈絡(luò)記在心神,姬逸云不再強求高于自己境界的東西,開始在泰山周圍開始新的探索之旅。
然而他幾個小時探索完以后并無收獲,如果找到一些古人留下的古董,或者修士打斗留下一些破碎的武器算的話,那算有些許收獲,但這些都對于姬逸云根本無用處可言。
實在沒有更好的發(fā)現(xiàn),沒有再刻意去尋找姬逸云選擇離開了泰山,一路北上出沒在荒無人煙之地尋找前人留下的古跡,探索前人在山川留下的道紋。
一路上偶有發(fā)現(xiàn),有大成王者境界在離開地球留下的道韻,也有圣賢的留下的刻畫還保存至今,很多都不是顯眼的地方發(fā)現(xiàn)的。
如保存至今的廢棄古洞之中,一些在長滿野草之地,山中巖石,湖泊等,姬逸云每到一處山川,湖泊,瀑布,叢林……都需要開啟先天圣體道胎和領(lǐng)域降臨才能鋪抓到一些道韻,追尋道韻找到荒廢的洞府與石刻之類,才能更深層次的去感悟。
總的來說姬逸云有些收獲,王者境界留下的道紋基本差不多消磨在久遠的時光之中了,姬逸云只能鋪抓到一些片言片語的感悟,圣賢的刻圖,道紋之類至今還能保存的相對完整,里面有圣賢對一些天地至理,境界或者整個秘境的感悟,雖然王者境界留下的沒有什么收獲,但是單單圣賢留下的天地至理,境界感悟已經(jīng)讓姬逸云歡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