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建廠子,成立新的企業(yè),巴特爾自然非常支持。
除去政績不說,這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兒,能招聘工人,能帶動經(jīng)濟,還能自力更生。
可伍志強是他最看好的年青一代,巴特爾不得不多一種審視的目光,有把把脈的意思。
被服廠的成功是不可復(fù)制,搞車子也不和做衣服一樣,隨便弄點兒布匹,找?guī)讉€會針線活兒的人就能做出來。
如果機械廠那么容易玩得轉(zhuǎn),烏蘭頭號企業(yè)烏蘭機械廠就不會只是制造一些吹風機,剃須刀之類的小玩意兒了。
技術(shù)、人才、資金,缺一不可。
資金方面巴特爾倒是不擔心,伍志強剛剛接了外國的大單子,定金早就過來了,富得流油。
若不是巴特爾清正廉明,都有一種讓市委從伍志強那里沾沾光的想法。
巴特爾擔心的是人才和技術(shù),這兩點也是重中之重。
我國正處于百廢待興的歷史轉(zhuǎn)折點,技術(shù)落后,人才稀缺。
有點兒什么好技術(shù),各廠子都恨不得捂到地底下,深怕被別人弄了去了。
人才方面,只要你在某一方面有過人的本領(lǐng),在廠子里都能嬌慣的敢和一把手對著干,一把手還舍不得把你咋么滴。
其中情況你去挖人,顯然是不可能。
就算能挖的動也不能挖,就伍志強這企業(yè)的性質(zhì),敢去挖人就是薅羊毛,追究起來責任重大。
巴特爾雖然是市委領(lǐng)導(dǎo),但原則性上的問題,不會因為看好誰,或者和誰的關(guān)系好就能行的。
伍志強倒是說自己弄了一些技術(shù)人員,創(chuàng)建公司這些人肯定要有備案的,巴特爾看過了,毛線個技術(shù)人員。
文化水平最高的是高中畢業(yè),還有兩個是初中生。
逗呢?
70年代雖然知識分子還十分斷缺,可也沒缺少到初中高中文化就擔任研究人員的程度。
在一些高學歷人眼中,初中高中文化,只不過是剛剛脫離文盲水平而已。
不然的話,咋么就掃盲掃盲,最后掃出了個九年義務(wù)教育這個好政策呢。
行,就算你有研究人員,可一個機械廠也不能就你一個廠長加上幾個研究人員吧。
鉗工、焊工、柳工等等,一個不能少,而這些人伍志強現(xiàn)在一個沒有。
巴特爾考慮到的這些,伍志強自然也考慮到了。
以當世人的眼光來看,伍志強的這個晨志公司的確不應(yīng)該創(chuàng)建。
能不能賺到錢不說,一個政策清掃掛靠公司,伍志強血本無歸不說,還的有受牽連。
但作為后世人,伍志強知道政策方面會越來越開放,到時候巴特爾擔心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趁著現(xiàn)在不占據(jù)一定的先機,等以后各種大大小小的機械廠如同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伍志強在入這一行需要費很大力氣,競爭力大的很。
當然,現(xiàn)在和巴特爾說這些,巴特爾肯定不信。
人家一個大市長都不知道的事兒,你一個普通小廠子知道啥。
微微一琢磨,伍志強只能還個說法:“我打算先把廠子成立起來,試試看能不能研究出咱們?yōu)跆m自己的產(chǎn)品。
放心,前期不會把廠子擴大,有幾個研究人員,再找?guī)讉€退休老師傅足夠了,這根本花費不了多少錢?!?p> “單成立一個空殼公司也沒啥意義的嘛,浪費錢不說還浪費精力,有這精力你在被服廠多出出力,再哪一些訂單,咱們?yōu)跆m待業(yè)青年這方面比別的省市好很多,但還是有很多的嘛?!?p> “訂單我會拿的,事實上國家很快就舉行第二次展銷會,到時候我還會去參加,爭取再哪一些訂單回來,但這并不妨礙成立機械廠啊。”
兩個小時候,伍志強才離開巴特爾的辦公室。
足足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說服巴特爾,得到巴特爾的同意。
當然,成立新公司是大動靜,巴特爾也不能自己說了算,還要征求其他同志的意見,不過懸念不大。
事實上不考慮虧賺的情況下,巴不得多一家企業(yè)公司什么的,到時候那些待業(yè)青年又有了去處。
減輕家庭負擔,待業(yè)青年們也能自己賺錢,有了錢腰桿子就硬,也敢考慮是不是能處個對象,是不是可以結(jié)個婚也能養(yǎng)家糊口……
五天后,在烏蘭和興縣的交界處,一塊荒地正有一個施工隊干的火熱朝天。
趁著緩口氣的空閑,一位名叫李二的工人湊到一個領(lǐng)導(dǎo)模樣的干部身邊笑道:“王科長,咱們現(xiàn)在建筑的晨志公司也是伍廠長的吧?”
這領(lǐng)導(dǎo)也不是別人,正是前段時間幫伍志強擴大被服廠蓋房子的那個王科長,施工隊也基本都是原班人馬。
王科長也有些感慨:“可不是么,都是要緊任務(wù),這個晨志公司的廠子不比被服廠那塊兒小,任務(wù)也重,還是要求半個月建造出宿舍和研究室,一個月內(nèi)完工?!?p> 王科長有些牙疼,給伍志強干了兩次,兩次都是加急任務(wù),每次接任務(wù)的時候市委方面都要求他立軍令狀。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把所有人員都召集過來,也的加班加點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
幸好伍志強給的待遇不錯,工人們加班也樂意,省的他這個領(lǐng)導(dǎo)注意有人會偷懶,只需要盯緊質(zhì)量問題就行。
得到王科長的答復(fù),李二心理不是滋味兒:“人和人咋就差距這么大呢?咱們天天受苦,干的都是累活兒,一個月加上補貼也就四十來塊錢,這還算工資高的。人家伍廠長小年輕一個,毛都沒長齊,一個月能賺多少鬼知道。
別的甭說,就被服廠和現(xiàn)在這地方建筑就要不少錢,也舍得花,他自己能賺的少?”
言語之間,酸溜溜的味道不易言表。
這話猛一聽,實話。
是啊,人和人都一樣,都是一個肩膀上扛著一個腦袋,可差距咋么就這么大呢。
憑什么他在那里指手畫腳別人就的累死累活,到頭來人家指手畫腳的那個人拿大頭,受苦的反而拿的連人家指甲縫那點兒多都沒有。
是啊,憑啥?
王科長曾經(jīng)也思考過這個問題,很顯然,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微微斜著眼看了李二一眼,淡淡地問道:“我問你,你會普通話不?”
李二不知道王科長為啥突然有這么一問,不過還是尷尬地笑了笑,老實回答道:“不會,連咱們?yōu)跆m的普通話都不會,就算是會,烏蘭普通話也不行啊,沒聽人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烏蘭人說普通話嘛?!?p> 只會說烏蘭普通話的王科長抽了抽嘴角,但承認李二的吐槽。
比如烏蘭普通話里的啦塔啦塔(聊一聊),咋介啦(咋么了),康不康(服不服),等等一系列外地人能聽懂但理解不了的詞語,王科長也無力吐槽。
“可是伍廠長那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屁孩兒會標注的普通話,還會好幾門外語,出國都不用翻譯的那種?!?p> 李二:“……”
“上次展銷會很多企業(yè)占據(jù)好的展覽位置一毛錢訂單都沒拿到,而就是你說的那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屁孩,只利用休息區(qū),還是整個展銷會最偏僻的休息區(qū),硬生生拿了3500萬美元的訂單,還幫咱們?yōu)跆m服裝廠拿了大訂單。”
李二:“……”
不等王科長繼續(xù)說話,李二趕緊操起手中的鐵鍬開始干活兒,好像剛剛和王科長說話的不是他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