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天隨人愿
蘇凝月的這陣慘叫聲,頓時讓所有人都慌亂了起來。
就連一旁的慕容景,都趕緊上前一步:“哪里?給本王看看。”
“這兒,就這兒……”蘇凝月撅了撅嘴,并沒有多說什么。
郎中也趕緊過來,卻還是一頭霧水……
“廢物!要你們有什么用!”慕容景急了,就在這幾個郎中都已經(jīng)自己性命難保的時候,錢太醫(yī)趕到。
“鄉(xiāng)君的胳膊,應該是有些錯位了!”錢太醫(yī)見蘇凝月一直在喊疼,這才大膽的猜測了一下。
“錯位?那豈不是要接上?”蘇榮低頭詢問了一句后,便有些心疼的看向了蘇凝月。
“對!除了接上,就是要等自己慢慢回去!”錢太醫(yī)點了點頭,隨后解釋了一句。
慕容景微微開口:“接上好得快!”
“不要,那太疼了,我受不了!”蘇凝月直接拒絕,更是擺出了一副小姐脾氣。
聽到這話的錢太醫(yī),這才感覺到了一起熟悉。
畢竟這蘇家小姐蘇凝月,原本就是一個不管不顧的性格,之前還以為她還改了脾氣,可現(xiàn)在一看,果然還是那個蘇凝月……
“那就依了她!”眼看著那邊的蘇榮有些為難,慕容景卻開了口。
“可是等自行痊愈的話,豈不是每天都要忍受疼痛?”蘇榮有些不忍心。
蘇凝月卻撅了撅嘴:“都是三哥的錯,三哥照顧我就好了!”
“是,是三哥的錯,三哥照顧!”蘇榮點頭依著她。
“這就對了,還不是因為三哥想跟云嬤嬤走,而忽略了我,這才讓我受傷!”蘇凝月說著這話,卻下意識的看了一眼慕容景。
云嬤嬤不是嫻妃的人嗎?嫻妃找蘇榮?一定沒有什么好事!
慕容景在心里想著,隨后想到了一個可能性,抬頭看了一眼毫不知情的蘇榮。
蘇凝月與蘇榮緊接著離開了景王府,回平井王府養(yǎng)傷。
一進房間,春桃和一個剛來不久的丫鬟箏兒,就一臉擔心的圍了上去。
“小姐,小姐的傷……”
蘇凝月?lián)u了搖頭,從她們面前走過,讓春桃將紅燭和香影兩個人找來。
房間里,紅燭和香影兩個人也是有些擔心蘇凝月。
蘇凝月卻是在她們的面前活動了一下胳膊,毫不在意的開了口:“不用看了,根本就沒受傷!”
“沒受傷?那鄉(xiāng)君這是……”香影有些疑惑。
“嫻妃居然派人找我三哥,哪里能有什么好事!我只能這樣阻攔下來了!”蘇凝月淡淡的說道。
而一旁的紅燭這才想起來:“對了鄉(xiāng)君,探子說就在您進宮之前,皇后去看過嫻妃,怕不是……”
“那就對了!皇后一定是將心思用到了嫻妃的身上,想讓她對付我!這是皇后慣用的伎倆,借刀殺人!”蘇凝月揉了揉太陽穴,緩緩的開口。
“那鄉(xiāng)君的意思是……”
“嫻妃只不過是一顆棋子罷了!既然這樣,就等她先露出馬腳也不遲。只不過最近要看好三哥,將他困在我身邊!”蘇凝月早就已經(jīng)有了打算,這才費勁心思的裝病。
“那萬一嫻妃她將將心思用到別的公子身上……那怕是……”紅燭有些擔心,索性提醒了一句。
蘇凝月瞇著眼睛,擺了擺手:“你們這樣去辦……”
此時的房間外,院子里掃著地的箏兒,卻是一臉的不悅:“她們憑什么?還沒有來的時間久,就這么受小姐的寵愛!什么活都不用干,根本就是吃白食的!”
聽到這話的春桃,趕緊拍了她一下:“別瞎說話!”
“我哪里瞎說話了,我說的是實話,小姐有什么事跟我說也行??!我不比她們聰明?。 惫~兒出言不遜,根本就沒在意春桃的臉色。
說了不聽,那春桃也就不再說了,只是轉過身離開了這里。
“鄉(xiāng)君,還有一件事,就是那個會彈琴的周姓女子找到了!聽從鄉(xiāng)君吩咐,已經(jīng)送到城外的人家暫住了。”紅燭說完,一臉嚴肅的看向了蘇凝月。
蘇凝月點了點頭,心里的石頭也終于是落了地,有了這個女人,自己就不用擔驚受怕了!
等紅燭和香影二人出去后,蘇凝月就有些困乏了,卻不料箏兒敲門,端著一碗粥走了進來。
“小姐,奴婢想著您一定餓了,所以……”
“不餓,你先出去吧!”蘇凝月察覺到了箏兒的那副諂媚模樣,下意識的擺了擺手。
第二天一早,蘇家大公子就被派去領兵剿匪,二公子城外的貨物也出了事,所以都出了門不在京上,三公子更是一直在蘇凝月的身邊伺候。
蘇凝月心里安穩(wěn)了許多,過了半月,宮中舉辦拜天會,所有朝臣必須都要參加。
所以這個由頭是躲不掉了,蘇家的男丁也都趕回了京上。
因為慕容景最近幫皇上處理朝政,所以這些日子都在皇宮住。
蘇凝月便一大早就起了床,讓春桃收拾好后,直接就進了宮去找慕容景。
而另一邊,嫻妃的院子內(nèi),鎮(zhèn)北將軍府的二公子趕來。
“二公子請稍等!”云嬤嬤隨后進了房間,房間里,吉合公主正在梳妝打扮。
雖然這傷都已經(jīng)好了,但那張臉上卻還是滿是憂郁。
“娘娘,公主,二公子到了!”
“鎮(zhèn)北將軍府的二公子?”嫻妃想起,皇上之前跟她商量過的那件事,頓時就皺起了眉頭。
吉合公主又怎會不知,只不過現(xiàn)在的她,別說是見了,就算是聽到鎮(zhèn)北將軍府這幾個字,便立刻就滿臉的怒火。
“他來干什么?讓他滾!”吉合公主喘著粗氣,聲音沙啞的吼了一句。